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第6次周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第6次周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第6次周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诗书俱佳,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有多重意义:对其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

这三个阶段,姑且称之为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再到“本我之境”。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一的存在。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

为深入了解和学习书法对象,习书者需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需要澄心静虑,下大力气研究书法传统,深耕艺术经典,做到李可染先生所言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认真体悟经典艺术特点。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

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

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遗貌取神”,“神”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

例如,黄庭坚书理,体现在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

黄庭坚草书的章法是“大九宫”原理,是穿插争让的“嵌合”之法。

推而广之,凡是一流书法作品在形式上都符合“大九宫”原理和“嵌合”之法。

黄庭坚的书法结字上灵活多变,他把每个字内部的矛盾关系——欹正、疏密、宾主、参差、虚实、向背、繁简等,夸张出来,又能处理妥当,创造了独特的结字法。

黄庭坚的笔法也充满律动和涩势,中锋行笔,笔画圆劲而有弹性,如千里阵云,力透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

上述对黄庭坚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

因为这个阶段不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形式,而是开始回味审视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

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

通过艺术历程中漫长的“无我”“有我”阶段,有作为的艺术家一定会形成独特的“自我”,即“本我”。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黄庭坚关于书法原创性的宣言,显示出他卓尔不群的铮铮风骨。

黄庭坚最终从自然中获得书法创造的原动力。

他在《山谷题跋》中写道:“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黄庭坚找到了书法艺术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关键——“同是一笔法”,也就是从自然界发现书法创造的原动力。

实质上,艺术家只有回到自然,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会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从而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节选自刘宗超《书法研习三境界》,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庭坚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分别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本我之境。

B.无我之境指对艺术对象的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这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

C.有我之境指对艺术本体的方法原理的学习和掌握,这阶段运用原理形成新形式。

D.本我之境指出乎对象之外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有作为的艺术家表现出自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谈到黄庭坚及其书法学习的三阶段,对下文的深入论述起总领作用。

B.文章第二段引用李可染先生等言论,论述了书法学习基础阶段如何进行模仿。

C.文章以黄庭坚书理为例,从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解析了有我之境的含义。

D.文章指出黄庭坚的书法因为达到了本我之境,所以能从自然之中获得原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模仿借鉴、书理运用到领悟天人合一精神,这过程仅仅适用于书法艺术。

B.只要深入书法学习对象,达到信仰的程度,就能自然达到书法的本我之境。

C.如果学习黄庭坚书法时理解并熟练运用其书理,就能达到书法的有我之境。

D.艺术家回到自然就能获得艺术创造本源,从而通过体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本题共3题,9分)文学创作,有两个倾向性的东西必须要警惕一个就是无病呻吟,过第二个就是既故作姿态,又语焉不详,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要表现的到底是什么。

这两种倾向的通病都是离心灵很远,()。

他们对手法和某某流派,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其实,写作就像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有谈话的艺术,像相声一样,我们喜欢老派人说的相声,如侯宝林,马三立,不动声色,暗藏玄机,通相声的,什么都整到舞台上去。

现在有的写作者也是如此,功夫都用在写作之外,怪力乱神、乌烟瘴气,生生把一件高尚的事情做感,有时候也反映在说话的方式上,使作家的生活态度在作品里显影。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放大回味抖包袱暴殄天物B.夸大回味耍伎俩焚琴煮鹤C.夸大回顾耍伎俩暴殄天物D.放大回顾抖包袱焚琴煮鹤5.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即使他说的是所谓的心里话,那也不是来自心灵,而是心脏B.即使他说的是所谓的心里话,那也是来自心脏,而不是心灵C.尽管他说的来自心脏,而不是心灵,那也是所谓的心里话D.尽管他说的来自心脏,那也不是心里话,更不是来自心灵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是,虽然文学已经堕落到如此,但它绝对不会消失到无,更不能忽略不计。

B.但是,虽然消失到无的文学已经沦落到如此,但它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C.但是,虽然文学已经沦落到如此,但它绝对不会消失到无,更不能忽略不计。

D但是,虽然文学已经沦落到如此,但它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更不会消失到无。

7、根据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导语。

(不超过25个字)“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务监督局迅速组织救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

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三、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荀子《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等进行类比,是为了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飞逝的句子是:壁怀古》写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暗含水战的特点,“羽扇纶巾”的周瑜“谈笑间”显出儒雅淡定;相形之下,词人最终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借酒抒情。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①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秦汉时掌管宫廷侍卫的官员,隋代后为六部内各司的主管;后世也指医生。

B.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中的“陛”是指宫殿的台阶。

C.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矫诏”是指假托、假传或篡改皇帝的诏书、诏令。

D.卒,原指诸侯死亡,唐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文中的“以官卒”是指在官任上去世。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

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

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

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

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五、作文(11分)1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拟写一篇时评的标题和开头。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新规:从2017级开始,清华大学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特殊情况除外)。

规定一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清华大学这不仅延续了90多年前的老校规,而且游泳锻炼效果好,同时也是一种危急生存技能,是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好办法;也有人认为运动项目应该多样化,此规定强制“学生会游泳”过于苛刻,可能会扼杀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