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电泳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3.蛋白质的等电点4.电泳速度5.迁移率6.毛细管电泳技术7.电泳淌度8.迁移时间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10.焦耳热11.电渗12. 吸附作用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A.1920年B.1930年C.1937年D.1940年E.1948年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A.7.2~7.4B.7.4~7.6C.7.6~8.0D.8.2~8.8E.8.8~9.2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A.0.01pH单位B.0.05pH单位C.0.10pH单位D.0.15pH单位E.0.20pH单位11.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A.500~1000B.1000~2000C.2000~4000D.4000~5000E.5000~10000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D.多样化程度高E.应用范围小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初期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20世纪90年代初期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n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A.可低于10一2mo1/LB.可低于10一3mo1/LC.可低于10一4mo1/LD.可低于10一5mo1/LE.可低于10一6mo1/L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A.5μm~25μmB.15μm~35μmC.25μm~75μmD.30μm~80μmE.50μm~100μm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A.1mm~2mmB.1mm~3mmC.2mm~4mmD.3mm~5mmE.3mm~6mm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A.10-10~10-12B.10-13~10-16C.10-14~10-17D.10-15~10-18E.10-16~10-19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A.10-1~10-3B.10-2~10-6C.10-5~10-8D.10-7~10-9E.10-10~10-12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
其输出电压、电流的调节范围为()A.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100V、输出电流为0mA~50mAB.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200V、输出电流为0mA~60mAC.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300V、输出电流为0mA~80mAD.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600V、输出电流为0mA~100mAE.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800V、输出电流为0mA~200mA23.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A.可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B.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C.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D.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E.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24.传统的单向电泳方法最多只能分析的蛋白质种数是()A.50B.100C.150D.200E.25025.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整个分离过程完成的时间是()A.10s以内B.20s以内C.30s以内D.45s以内E.60s以内26.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分离DNA,整个分离过程在45秒内,而芯片的长度仅为()A.1.8cmB.2.6cmC.3.0cmD.3.5cmE.3.8cm27.缺铁性贫血时可由于转铁蛋白的升高而呈现增高的区带是()A.白蛋白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β球蛋白E.γ球蛋白28.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能辅助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述区带中急性炎症时加深的是()A.白蛋白B.α1、α2C.α2、βD.β、γE.α129.应用电泳技术进行患者血液中Hb的类型及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其增高能表现“β-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重要特征的血红蛋白是()A.HbCB.HbDC.HbA2D.HbEE.HbS30.电泳分析的血标本,冰箱冷藏保存标本可稳定的时间是()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31.电泳试剂的保存要遵循试剂的保存条件进行,一般凝胶片保存的条件是()A.2~8℃B.干燥的室温C. O O CD.-20 O O CE.-80 O O C32.用正常人血清制备质控物。
观察数据变异的情况,需连续监测的时间是()A.5天B.10天C.15天D.20天E.30天33.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的一般要求是()A.0.01~0.05B.0.02~0.1C.0.02~0.2D.0.1~0.2E.0.2~0.53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除一般电泳电荷效应外,欲使分辩力提高还应有的作用是()A.浓缩作用B.扩散作用C.重力作用D.分子筛作用E.电渗作用35.下述有关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也称为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B.是毛细管电泳中使用最少的一种技术C.根据组分的迁移时间进行定性D.根据电泳峰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E.它适用于小离子、小分子、肽类、蛋白质的分离,36.下述对毛细管凝胶电泳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将板上的凝胶移到毛细管中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B.凝胶具有多孔性C.能根据待测组分的离子强度不同而进行分离D.起类似分子筛的作用E.适用于分离、测定肽类、蛋白质、DNA类物质的分离37.要显示出毛细管径柱的优越性,须使毛细管内径限制的范围是()A.50μm以下B.100μm以下C.150μm以下D.200μm以下E.250μm以下38.进行尿液电泳分析时,对尿标本进行浓缩处理所要求的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是()A.3g/L~5g/LB.5g/L~10g/LC.10g/L~15g/LD.15g/L~20g/LE.20g/L~30g/L【X型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影响电泳的外界因素()A.电场强度B.溶液的pH值C.溶液的离子强度D.带电性质E.吸附作用2.电泳技术根据其功能可分类为()A.制备型B.分析型C.转移型D.浓缩型E.自动型3.电泳技术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A.移界电泳B.区带电泳C.等速电泳D.等电聚焦电泳E.免疫电泳4.国内外的电泳仪都趋向于控制的参数有()A.电压B.电流C.功率D.体积E.时间5.电泳的辅助设备有()A.恒温循环冷却装置B.伏时积分器C.凝胶烘干器D.分析检测装置E.电泳槽6.琼脂糖凝胶适合于()A.免疫复合物、核酸与核蛋白的分离B.免疫复合物、核酸与核蛋白的鉴定C.免疫复合物、核酸与核蛋白的纯化D.细菌或细胞中复杂的蛋白质组分分离E.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常用于LDH、CK等同工酶的检测7.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的优点有()A.机械强度好、弹性大B.透明、化学稳定性高C.有电渗作用、设备简单D.样品量多E.分辨率高8.等电聚焦电泳法在电极之间形成的pH梯度是()A.稳定的B.间断的C.连续的D.瞬间的E.线性的9.等速电泳的特点有()A.所有谱带以同一速度移动B.区带锐化C.区带浓缩D.区带稀释E.区带圆化10.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与下述因素中有关的是()A.所带的净电荷B.重量C.颗粒直径D.质/荷比E.形状的不同11.免疫电泳可以用来研究()A.抗原和抗体的相对应性B.测定样品的各成分以及它们的电泳迁移率C.确定复合物中含有某种蛋白质D.鉴定抗原或抗体的纯度E.抗原和抗体分子量的大小12.毛细管电泳技术实现分离的原理依据是()A.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B.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C.样品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D.样品中各组分之间分配行为上的差异E.样品所带电荷13.毛细管电泳的特点()A.高灵敏度、高分辨率B.高速度C.样品少D.易自动化、操作复杂E.应用范围广14.下列对毛细管凝胶电泳描述中,正确的是()A.是将板上的凝胶移到毛细管中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B.凝胶具有多孔性、起类似分子筛的作用C.能根据待测组分的质荷比和分子体积的不同而进行分离D.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起重要作用E.是电泳中惟一的分离组分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15.下列对毛细管等速电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目前应用很多B.缓冲系统由前后两种不同浓度的电解质组成C.被分离组分在前导电解质与尾随电解质之间的空隙中发生分离D.是电泳中惟一的分离组分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E.常用于分离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16.毛细管电泳仪的主要结构有()A.高压源B.毛细管柱C.检测器D.缓冲液槽E.记录装置17.自动化电泳仪实现自动化处理的步骤有()A.预处理电泳凝胶B.加样到电泳C.染色D.凝胶扫描E.结果处理18.全自动荧光/可见光双系统电泳仪的最大优点是()A.荧光系统全自动B.灵敏度高C.准确度高D.快采用低压、低温系统E.速度非常19.双向电泳技术具有的特点有()A.分辨率最高B.信息量最多C.有阴极漂移D.pH梯度稳定E.重复性好20.DNA测序系统可用于()A.DNA序列测定B.杂合子自动检测C.基因表达D.序列比较E AFLP指纹图谱21.电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A.标本采集B.标本保存C.电泳方法D.电泳试剂保存E.标本的稀释22.为提高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的选择性和分离度,进行优化的手段有()A.选择胶束的种类和浓度B.改变缓冲液的种类C.改变组分、pHD.改变离子强度E.改变电场强度23.聚四氟乙烯材料做成的毛细管柱的主要缺点是()A.很难得到内径均匀的管子B.对样品有吸附作用C.热传导性差D.电渗强E.有变性现象24.对全自动醋纤膜电泳仪描述正确的是()A.自动化程度高B.灵敏度低C.只需将样品、试剂、电泳片放好,人员可离机完成实验并得到结果D.无法分析尿蛋白、脑脊液蛋白E.同工酶分析灵敏度高25.下列对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描述中,正确的是()A.薄膜对蛋白质样品吸附性大B.几乎能完全消除纸电泳中出现的“拖尾”现象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D.样品用量少E.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26.电泳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为()A.不溶于溶液,不导电B.吸液量多而稳定C.不带电荷,有电渗D.不吸附蛋白质等其它电泳物质,热传导度大E.特结构均一而稳定,分离后的成份易析出三、简答题1.简述电泳、电泳技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