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动量与能量第1讲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课件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动量与能量第1讲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课件
答案 A
【真题示例2】 (2017· 全国卷Ⅰ,24)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
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 处以 7.5×103 m/s 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 100 m/s 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 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 m/s2(结果保留2位有
2.4×1012 J
(2)9.7×108 J
真题感悟
1.高考考查特点
(1)本考点高考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集中在物体系统
机械能守恒及物体间的做功特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并结合平 抛、圆周运动等典型运动及生活科技为背景综合考查。 (2)熟悉掌握并灵活应用机械能的守恒条件、力学中的功能关 系、常见典型运动形式的特点及规律是突破该考点的关键。
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
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 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 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
度大小的2.0%。
解析
(1)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为
1 2 Ek0= mv0① 2 式中,m 和 v0 分别是飞船的质量和着地前瞬间的速率。由 ①式和题给数据得 Ek0=4.0×108 J② 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飞船进入大气层时的 机械能为 1 2 Eh= mvh+mgh③ 2 式中,vh 是飞船在高度 1.6×105 m 处的速度大小。由③式 和题给数据得 Eh=2.4×1012 J④
(2)飞船在高度 h′=600 m 处的机械能为 1 2.0 2 Eh′= m( vh) +mgh′⑤ 2 100 由功能原理得 W=Eh′-Ek0⑥ 式中, W 是飞船从高度 600 m 处至着地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 力所做的功。 由②⑤⑥式和题给数据得 W= 9.7×108 J⑦
答案
(1)(1)4.0×108 J
图1
1 A. mgl 9 1 C. mgl 3
1 B. mgl 6 1 D. mgl 2
解析
由题意可知,PM 段细绳的机械能不变,MQ 段细绳的 l 2 l 1 重心升高了 ,则重力势能增加 ΔEp= mg·= mgl,由功能关 6 3 6 9 1 系可知,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W= mgl ,故选项 A 正 9 确,B、C、 D 错误。
第1讲 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
在力学中的应用
知识必备 1.常见的功能关系 (1)合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W合=ΔEk。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ΔEp。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W弹=-ΔEp。 (4)除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与机械能的关系:W其他=ΔE机。
(5)滑动摩擦力做功与内能的关系:Ff x相对=ΔE内。
1.(2017· 潍坊模拟)质量为m=2 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 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 F,如图2甲所示,此后 物体的 v -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g 取 10 m/s2,则( )
图2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B.10 s末恒力F的瞬时功率为6 W
(3)
备考策略 1.复习时应理清运动中功与能的转化与量度的关系,结合受力分 析、运动过程分析,熟练地应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2.深刻理解功能关系,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结合动力学方程解决多运动过程的问题。
3.必须领会的“1种物理思想和3种方法”
(1)守恒的思想。
(2)守恒法、转化法、转移法。
C.10 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4 m处 D.0~10 s内析 由图线可知 0~4 s 内的加速度大小 a1= m/s2=2 m/s2, 4 可得 F+μmg=ma1;由图线可知 4~1 0 s 内的加速度大小 a2 6 = m/s2=1 m/s2, 可得 F-μmg=ma2; 解得 F=3 N, μ=0.05, 6 选项 A 错误;10 s 末恒力 F 的瞬时功率为 P10=Fv10=3×6 W 1 =18 W, 选项 B 错误; 0~4 s 内的位移 x1= × 4×8 m=16 m, 2 1 4~10 s 内的位移 x2=- ×6×6 m=-18 m,故 10 s 末物体在 2 计时起点左侧 2 m 处,选项 C 错误;0~10 s 内恒力 F 做功的 Fx 3×2 平均功率为 P= = W=0.6 W,选项 D 正确。 t 10 答案 D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只有重力、系统内弹力做功。 (2)表达式:Ek1+Ep1=Ek2+Ep2。
3.动能定理
(1)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1 2 1 2 (2)表达式:W= mv2- mv1 2 2
4.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定理:Ft=mv2-mv1 (2)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
2.( 多选 ) 如图 3,直立弹射装置的轻质弹簧顶端原来在 O 点, O与
管口P的距离为2x0,现将一个重力为mg的钢珠置于弹簧顶端,
4.必须辨明的“3个易错易混点”
(1)动量和动能是两个和速度有关的不同概念。 (2)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不一定同时守恒。 (3)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满足机械能守恒。
力学中的几个功能关系的应用
【真题示例 1】 (2017· 全国卷Ⅲ,16)如图 1, 一质量为 m、 长度为 l 的均匀柔软细绳 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 Q 缓慢地竖 直向上拉起至 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 P 1 相距 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在此过程中, 3 外力做的功为( )
2.常见误区及临考提醒 (1)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和隐含条件。 (2)注意物理方法的灵活选用。如全国卷Ⅲ第16题的等效法(重 心 )。
(3)注意提高计算能力。如全国卷Ⅰ第24题,试题情境难度不大,
但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预测1 预测2 预测3
功、功率的理解与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