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之我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
”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个个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养成了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
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特别重要。
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班务工作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约束出来的。
为了让学生讲卫生,让班级环境整洁,不是安排几个人负责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学生提高认识,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和好处,自觉做到“我要讲卫生”。
如,我每次一进教室就习惯性地巡视教室地面,如果发现有垃圾我就弯下腰把垃圾拾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看见我进教室低头巡视时,他们都会弯下腰检查自己的课桌附近是否有杂物、桌子是否整齐;其次,实施规范约束,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
要想让班级卫生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那就需要把常规细化,让学生的常规更具有操作性、检查性。
因此在卫生安排上我实行了合理分工,59名学生分成12个小组,一天轮两个组,分别负责清洁区卫生和教室卫生,遇到周二学校大检查,再
细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这样分工具体、人员到位、责任明确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了学生行为,严格按章办事,不留卫生死角。
我们班实行值日班长制,值日班长督促并检查值日生做好当天的卫生工作、课间检查教室和清洁区的环境卫生。
每天早晨、中午、放学,值日班长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把问题反馈到小组或个人,确保了教室及清洁区环境的整洁。
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练习出来的。
我校根据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确定工作重点从四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评估:安全纪律、清洁卫生、生活自理和文明礼仪。
所有的值周老师和值周学生,分块对所有学生进行监督,工作的侧重各不相同。
其中清洁卫生是班级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既可以折射出学生爱劳动的观念,也可以折射出学生讲卫生的习惯。
我在班会中,反复强调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保护校园环境,学会整理好自己的课桌凳等。
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改不了。
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因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了“三勤”,以促学生习惯的养成。
即“手勤、嘴勤、腿勤”。
“手勤”,就是要多做记录,记下每个同学一周的表现,记下每位同学的住址和家庭特点,看见脏乱差的东西躺在那儿,伸手给它搬开,帮
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嘴勤”,即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学生做得好的多表扬,见到忙碌的同学打招呼,生日、节日多问候;“腿勤”,即教师不辞辛苦地走遍所有清洁区,及时把卫生死角帮忙清除,直到自我满意为止。
并通过检查及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三、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模仿出来的。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习惯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
而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
凡是使他们感到有趣的事,向往的活动或是周围人们赞许的行为及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易于引起他们的模仿和学习。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常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整体,收到良好的效果。
1、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
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
我经常带着学生扫地、拖地,我总说:“我喜欢地面光亮亮的,我在家里还爱用布来抹地呢!”我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拖地的方法,坚持每星期拖两次,现在同学们把教室地面总是拖得干干净净的呢。
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勤剪指甲。
”在这方面,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好,自己也率先做到。
无形中达到了身教胜于言教的目的。
2、重视家庭教育及家长的表率作用。
为了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我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因为学校的清洁卫生也离不开家长的鼎立支持,一个从不讲究家庭环境卫生走出来的孩子,对脏丑现象就会熟视无睹。
因此我在班级群里向家长们宣传,让家长也重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舒适的家庭环境。
同时通过走访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班上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卫生意识,培养了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树立学生榜样,带动班级整体。
小孩子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个好的典型确实可以带动一大片。
我对卫生好的学生和小组大力表扬,让同学们向他(她)们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在榜样的带动下,都开始注意起了自己的言行及小组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表扬出来的。
1、通过让学生们观看视频,去欣赏文明之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文明班级的美,在班内举办“我爱整洁”竞赛活动。
让学生实地参观,开展最美年级、最美班级、教室、小组、清洁区的评选活动,同时张贴“最清洁、清洁”等标
志予以鼓励,给积极打扫卫生的孩子小组内加分,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
2、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做清洁:比如教给学生打扫卫生前先洒水,刷蜘蛛网用软刷长把,摆桌凳两人先拉线,行列对整齐,抹瓷砖先干抹再水洗,操场先用长扫把依次分开往两边,扫干净后再手捡细屑,开展师生比赛活动……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3、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并定期检查学生洗澡、理发、洗衣服、作业用笔纸、红领巾的佩戴、不在建筑物、桌凳上涂抹刻画等情况,随机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抽屉、开展抹桌椅比赛活动。
4、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会学生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好习惯。
5、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家庭形象、班级形象、学校形象),约束自我,做到不乱丢、随手捡,不随地吐痰、拖洗地面,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洁净校园。
现在,我校的校园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个人卫生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校园内消灭了卫生死角,窗明几净,清爽整洁,呈现出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
6、宣传号召,将美延伸。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去感受。
”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
察,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师有意识的将摆放整齐的桌凳、宽敞明亮的教室、美丽如画的校园拍成照片,让学生发现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喜爱之情。
自觉倡议:我是寺坪镇小学的一员,我爱我校,我爱我班,大家都要养成自觉保洁的好习惯。
号召同学们清除语言垃圾,不但做到行为美、环境美,还要做到语言美,开展“文明之花”争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知道容易行动难,改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
只要我们找准了方法,常抓不懈,一定能培养出一朵朵文明之花,去扮靓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