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三峡之秋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橘、柚、漾、曳”。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3、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4、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2、三峡的秋天很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
4、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那绿得发黑的叶子,那由青变黄的果实都散发出秋天的成熟的气息。
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来浏览全文,并画出相关词语。
5、读一读2——6自然段,说说早晨、正午、黄昏、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四、当堂训练:1、填空;课文按()顺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内的景物变化。
早晨写了(),其特点是()。
中午写了(),其特点是()。
黄昏写了(),其特点是()。
2、组词:橘()陡()逝()拥()缓()笛()倾()冽()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11、三峡之秋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思考:作者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每一部分的景物和特点。
(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A、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讨论要点:B、在讨论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课文的意境美,体会语言文字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2、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二、合作探究:1、读读文章开头结尾的话,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2、学生交流。
3、汇报。
三、迁移练习:1、写字。
重点字:橘鳞缓朦胧2、照样子仿写句子:例句:渔火和灯标都像是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四、反思;课题: 12.古代诗曲四首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读通读顺这三首诗,并理解诗意。
学习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自学诗中的生字,会读会写,并把这四首诗读熟。
2 、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二、合作学习:1 .每首诗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2 .自己试着讲讲诗的意思,把不懂或讲不清的地方记下来。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四、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五、当堂训练:1、四首诗曲的主题思想,作者简历?2、诗曲的原文填空:(1)梅子黄时日日晴,()(2)(),万紫千红总是春。
(3)绿阴不减来时路,()。
(4)(),无边光景一时新。
3、背诵诗歌。
反思:课题:12.古代诗词曲四首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3、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学习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描绘的景象、体会感情。
2、学生自主找出能表现作者思想的关键词或句子,写在下面:二、合作探究:1、小组内赛读诗歌,领悟作者独特的感受。
2、说出每首诗歌的大概意思。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找同学朗读诗歌,要读出感情。
五、当堂训练:1、背诵古诗。
2、解释下列诗词句的意思。
(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反思:课题:快乐读书屋六:迷人的天山牧场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
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4、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15分钟后,相信认真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回答))二、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想像,抓住重点词语,想一想这个词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交流阅读后的体会?2、作者是如何把天然牧场的迷人景象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四、当堂训练1、填空:这篇课文描写了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之情。
2、读一读,写一写:策马驰骋映衬嬉戏灰烬婉转金碧辉煌连绵不断()()()()()()()()五、反思:课题:快乐读书屋:西双版纳密林奇观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合作探究:1、交流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
2、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通过学习你们发现2——5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吗?4、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当堂训练:1、西双版纳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2、词语解释:耸立:绚丽:腐蚀:叹为观止:3、词句积累:反思:课题:能说会写: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让学生学会欣赏,善于思考,敢于交际和评价。
学习重点与难点: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回顾自己所学过的描写类的诗歌。
2、说说诗文描写了什么景物。
3、举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景物。
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默读书中提示语,想一想,我们能从那几个方面来说?1、交代自己所读的诗文题目?2、说说你喜欢这样的景物描写吗?为什么?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当堂训练:1、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路边的垂柳和白杨树,你会怎样描写她的形态?2、校园内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你如何讲给大家听?3、练说比赛:回忆整理思路,在全班同学面前述说,能表达真情实感。
课题:能说会写:我最喜爱的景物课时两课时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作者都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
2、请把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说一说,并且说出你喜爱的原因。
3、在组内汇报交流,要求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二、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三、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四、当堂训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描写一处你喜爱的景物,并表达出你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五、指导评改:1、评改要求:(1)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2)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3)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2、出示例文,按要求评议。
3、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小组内互读,互评。
六、反思:课题:语文七色光六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并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2、积累背诵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3、了解词这种文体学习重点与难点:字词句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造句2、搜集,背诵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二、合作探究: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词造句:1、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像.()()。
2、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点的火光,那是牧民们在准备晚餐。
当()的时候,()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四、当堂训练:(一)、必做题:1、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泡撒晕佛2、先请同学读一读课文中列举写景佳句。
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写景造句(二)、选做题:知识窗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