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报告 告诉孩子你真棒

读书报告 告诉孩子你真棒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读《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摘要:本书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而应该在乎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好孩子需要夸,而夸孩子也是有学问的。

书中通过一些案例提出了许多观点,同时,总结出大量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关键词:亲子心灵成长教育一、本书与作者简介:本书作者卢勤,著名的“知心姐姐”,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做了近20年的“知心姐姐”,卢勤与无数素昧平生的人结为没齿之交。

孩子的“秘密”,家长的困惑、无奈与绝望,成功与快乐,都向这位充满爱心、可以信任与托付的人倾诉。

卢勤尽其所有,救助、抚慰他们,与他们同喜同悲,并将因此而得到的切肤感受记述成书,引起巨大反响。

并且她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够尊重孩子,因此能够倾听孩子倾诉心曲,从而比较懂得孩子,比较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本书初看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总结出大量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实则是揭示了教育孩子的客观规律。

重点介绍了: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爱孩子的七种办法等方面。

另外本书提出的许多观点对当今家长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带给家长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九章:1.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2.首先改变你自己3.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4.从心灵风暴到心灵春风5.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6.怎样发掘的孩子的潜能7.把孩子培养成财富8.忘不掉的是教育9.最宝贵的是亲情二、读书体会与感想在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许多的孩子只是学习方面的“优等生”,但在生活和交际方面却是无能的人。

除此之外还存在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将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为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即期望、保护、爱、交往和评价的冲突。

期望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产生的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能力并不成正比。

这使得孩子在此压力下没有喘息的机会,常常因无法到达父母定的目标而产生绝望之情。

书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只差几分没上北大自杀的女孩,一个是承受不了母亲重压杀了母亲的男孩。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情不能如愿以偿。

我们没法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更何况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呢?因为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表现都持不满意的态度。

孩子常常听到的也是“怎么又没得第一名?”,“怎么这首曲子还没弹下来?”。

这是今天的父母最爱说的话,也是孩子最不想听到的话。

我想再乐观再积极的孩子也会被说得没了信心。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别瞧人家!”。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要说两个人了。

因此我觉得两个孩子之间也完全不存在可比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孩子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不必总让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而应该追求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对孩子说一声“你真棒!”看似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在孩子的心中却会产生类似于火星撞地球般的效果。

因为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语言真的能神奇的塑造孩子。

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还真的会觉得自己不行。

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

用赞赏、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一味很有效的“药丸”。

他们对将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不惧怕困难,勇敢地做好迎战的准备;而不自信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是个懦弱的人,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即使机会来了也会失之交臂……想要让家长一下子改变陈旧的观念并耐心的对还说“你真棒!”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将来我也将成为一名老师,对孩子说“你真棒!”也是我们老师需要做到的,特别是小学里的孩子心灵稚嫩,尤其需要老师的鼓励。

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等等鼓励性的话语。

但当时间一久我们也会忍耐不住然后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啦,就这样吧”。

我想这时候我们真的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也许他们真的努力了,这时候一句安慰比一句无奈更能让他们打起精神再接再厉。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对孩子有着过高期望的同时,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和爱有时也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甚至会造成他们在生活和情感上的无能和缺陷。

人都是渴望被保护被爱的,但是今天的孩子对父母的“过度的保护”是反感的,对父母的“过分的关心”是不满的。

孩子有时也想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父母的回答却总是“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是帮我们一个大忙了”。

而不给孩子在生活上锻炼的机会的同时也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不少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在生活得自理能力上却不如一些农村的小学生,他们不知道鸡蛋是哪来的,不知道如何剥鸡蛋,洗衣服做饭就更不用说了。

我常想国家想培养的人是这样的吗?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放手让孩子去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忠实的观众。

过度的保护看似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为孩子阻挡了很多磨难而事实上却在今后更长久的道路中为孩子埋下了更多的磨难。

人要在经历磨难之后方能成大器,这对于孩子来说有更重要的涵义。

人内在精神需要在磨难之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正是焕发这种精神的极好时机。

作为父母不需要在孩子遭遇磨难时急忙出手帮助,只要对孩子说声“跌倒了,爬起来!”孩子就会从苦难中奋起。

就像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知道温饱的滋味,没有经历过磨难的孩子也不会体会到自己奋斗的喜悦。

当父母老去没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因为没有这样的经历而痛苦,磨难在他们面前也会被无限放大。

在以前一家中有四五个小孩的时候孩子们的感受还是都不到父母公平的爱,而现在却是受到“过多的爱”。

过分的溺爱不仅会带来孩子生活上的“残疾”还会带来孩子的无情。

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和妈妈这些钱,以后还不都是你的?”谁知孩子说:“我告诉你,从明天开始,你要省着花钱,这些钱都是我的了!”我想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父母的心都碎了吧。

可是孩子是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和“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娇生却不能惯养。

或许家长们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变无尽的施爱为受爱。

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必在乎,可有些东西不能不在乎,那就是孩子的爱。

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她或许不像100分、奖杯那么现实,却是父母最暖心的收获。

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珍惜反而会觉得厌烦,然而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孩子学会爱父母了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朋友。

让孩子拥有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弯路,为此也少不了唠叨。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确实需要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但是绝不是通过一些喋喋不休的唠叨。

今天,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往往语言贫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

几次家教的经验让我了解到父母的一些想法,他们认为孩子对于自己讲的话好像总是心不在焉,并没有听进去,因此也会比较恼火想要反复强调。

其实我想说孩子对父母讲的话都是很敏感的,书中就提到可以把古诗文中的名句用来做“家训”,加上自己的体会会使孩子耳目一新,同时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

千古名句文明高雅,言简意赅,易记易背。

只要孩子弄懂了其中的含义便会终身不忘。

这在给孩子忠告的同时还增强了孩子的文学修养,甚至还激发了孩子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可谓是好处多多。

在某种程度上行为的力量比语言更强大。

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的刻骨铭心的爱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

父母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常常被孩子看在眼里,而且不仅仅是单一的接收孩子还会模仿。

一个男孩在教室里放了一只空盒子,他号召同学们把废纸放到箱子里,装满后就卖钱当班费。

大家可能都会感到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这么懂事,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

那个男孩看见爸爸总是把写过字的废纸放在一个空盒子里攒起来,于是也跟着这么做了。

这位爸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点滴美德,留给孩子深刻的印象。

这种榜样的力量,终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比给孩子做榜样更直接的教育方式就是跟孩子一起做。

书中就列出了亲子同做的7件事:和孩子一起学、阅读、谈性、交朋友、上网、分享爱、制造快乐。

在诸多亲子活动中父母与孩子增强了沟通,加强了情感的交流。

许多平时难以化解的矛盾在一次次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爱读书,殊不知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很有可能就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学习氛围。

常常自己在看电视,却叫在一边的孩子认真写作业。

中国人对于性这个问题来说从来都是不公开讨论的,于是造成了一个现象,在孩子青少年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性教育,但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又要求他们马上得知正确的性知识。

这一个方面就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小时候错误的“探索”这个未知的领域并进一步导致许多不可挽回的后果,另一个方面导致了许多人在婚后还不知道如何生孩子。

家长十分有必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

和孩子一起交朋友、一起上网也是相同的道理。

因为孩子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正确去做,而家长与他们一起做不仅能做到与时代接轨不落后孩子的思想,减少因为认识不同而产生的隔阂,而且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喜好,同时给孩子及时的帮助。

爱孩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那与动物又有什么异处呢?家长们应该要学会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在本书中针对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详细的解答”,大量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少走弯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即将成为老师的人来说也是一笔宝贵“教学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