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


第二节 储蓄和投资理论 2. 税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税率与储蓄率 成反比
储蓄率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影响储蓄率变化的 因素很多,有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传统的等各种因 素。在经济因素中,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是消费倾向的 大小和储蓄收益的多少。由于各种资本收益都要征收所得 税(国债有例外),因此,税率越高,不仅人们的可支配 收入下降,在消费额不变时会加大消费倾向,而且人们的 以各种资产方式进行的储蓄收益中个人可支配收益就越少, 导致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这也将加大消费倾向。因 此,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税率与储蓄率也是成反比的。高 税率打击人们的储蓄意愿,降低储蓄率;而减税可以提高 人们的资本净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 时因加大了当前消费的成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总支出构 成,使可和投资理论 二、储蓄和投资的结构配置 1.储蓄的结构配置及其对投资的制约。 2.币值与税率变动对储蓄、投资结构配置 的影响。
第二节 储蓄和投资理论 三、减税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时滞效应 人们的预期调整和行为改变有一个缓慢的 演变过程,它们不可能突然的节俭,或立 即产生乐观的预期,特别是人们对政府的 计划和许诺抱有怀疑时,时滞会更长一些。
第二节 储蓄和投资理论
一、储蓄和投资的决定因素 (一)储蓄的定义及与投资的关系 储蓄的定义:为了生产将来商品的最终目 的而储存起来的那部分现在收入。
第二节 储蓄和投资理论 1.税率对储蓄量的影响--税率的变化与 储蓄量成反比
税率对储蓄数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可支配收入的变 化产生的。可支配收入是指收入中扣除税收以后 的余额,是人们自己可以支配的净收入,也是储 蓄的真实基数。高税率直接减少可支配收入,将 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而减税则通过提高可支配 收入扩大了储蓄基数,增加了人们的储蓄能力, 从而增加储蓄的数量。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税率变化与储蓄数量的变化成反比。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2.改变货币制度,恢复金本位制。
供给学派认为,要消除通货膨胀对减税效 果和增加供给的不良影响,必须实行货币 限制。只有进行有效的货币限制,才能稳 定币值,稳定物价,公平征税,保证人们 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这样就有利于鼓励储 蓄和投资,健全市场机制,增强减税效果, 促进生产和增加供给。因此,实行货币限 制既是制止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有效措 施,又是增加供给,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HBUE
熊劼
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 了解供给学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论点;掌 握供给学派关于储蓄与投资理论的主要观 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辨析供给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在通货膨胀 治理主张上的异同点。
第一节
供给学派概述
一、供给学派的兴起与影响 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的一个新 经济自由主义流派。在兴起的短短几年里 就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很大影 响。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1.一般政策主张 着力于增加生产和供给;平衡财政预算;限制货 币发行量。 供给学派认为,要治理通货膨胀,摆脱滞胀困境, 真正的治本之方必须着力于增加生产和供给。增 加生产意味着经济增长,从而克服经济停滞;增 加供给可以消除过剩的需求,从而克服通货膨胀。 要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必须减税,以提高人们 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
拉弗曲线
图中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额。税收与税 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当税率开始逐渐增高 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C点时,税收 达到最高额AC;当税率超过C点,税收额不但不 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B点(100%)时, 将因无人愿意工作和投资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 图中阴影部分被拉弗称为税收禁区。 供给学派依据拉弗曲线大声疾呼,美国的累进所 得税率和资本收益税率已深深进入禁区,必须果 断地进行减税。一是减少个人所得税和边际税率; 二是减免资本收益税。费尔德斯坦认为:贯穿整 个税法的精神,应该是强调降低边际税率,加强 对工作、储蓄、投资与担当风险的刺激。特别是 鼓励资本家投资,以刺激生产和供给。
此外,还需要有两个条件加以配合: 一是削减政府开支,以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并 缓减排挤效应。 二是限制货币发行量,稳定货币,以稳定物价, 排除对市场机制的干扰,保证人们储蓄和投资的 实际效益,增强其信心和预期的乐观性。 政府除了为增加供给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 件之外,不应对经济多加干预,而由市场机制对 经济进行自动调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减 税刺激供给的积极作用。随着商品和劳务供给的 增加,彻底消除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 1.使个人和企业承受更高的实际税率。 2.减低储蓄的数量和意愿。 3.减少投资。 4.严重损害供给。 5.导致贸易逆差。 6.通货膨胀与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滞 涨。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供给学派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其他经 济学派有很大不同。供给学派把问题的着 眼点放在供给方面。他们认为,通货膨胀 是与供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货膨胀与 供给不足是一个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图。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在于损伤经济的供给能力, 而供给不足、需求过剩又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 原因。他们认为,虽然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 币量过多,但从根本上说,需求膨胀、货币量过 多是相对于商品(劳务)供给过少而言的。其根 源在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和长期实施膨胀性 政策,人为地加大需求,过多地干预经济,妨碍 了生产和供给的增长,扩大了供求矛盾。需求过 剩、供给不足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的通货膨胀,而 它反过来又伤害了供给因素,二者互相加剧,最 终必将形成滞胀。
第一节
供给学派概述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三)通过减税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用著 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 间的函数关系。 (四)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五)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拉弗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