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的理论实践和简要评价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早已成为美国里根政府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
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就向国会提出了具体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些计划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率,其中个人所得税率自l981年7月1日开始每年削减10%,三年削减30%;②削减联邦开支,减少预算赤字,逐年平衡预算;③放宽和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一些限制性规章条例;④控制货币信贷,推行有节制的稳健的货币供给政策。
里根“经济复兴计划”是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地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制定的。
因此,尽管供给学派形成的时间还不算长,然而它在美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里根经济学”和“经济复兴计划”里根早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就全盘接受了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并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这主要是因为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能更好地反映和体现里根所代表的美国部分政治集团和收入阶层的利益。
在总统竞选之前,里根就是美国大多数所谓“平等保守主义分子”的支持者和利益代表入。
这部分人大多是西部的中小企业主、农场主、房地产主等等。
他们的经营规模小,主要立足在国内市场,因此,他们不仅要受到国内政府有关企业规章条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且没有如大垄断跨国公司逃税避税的便利条件,税负沉重,储蓄和投资的能力日益枯竭。
为此他们竭力反对国家政府对企业过多的干预,主张恢复自由企业制度,反对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开支和所得税政策。
他们之中很多人还是1978年加利福尼亚州“第13号提案”抗税运动的参加者和肯普—罗斯税法案的拥护者,供给学派中的著名经济学家例如:肯普、拉弗、万尼斯基等就是“平民保守主义分子”的主要代表和理论家,而里根的政治基础正是根植于这批“平民保守主义”极端保守派的。
里根也曾是“第13号提案”和肯普—罗斯减税提案的积极支持者。
在那时,他就和—些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来往,他早就对重视宏观经济、注意微观分析,并主张财政、金融措施并重的供给学派寄有很大希望。
早在1980年的竞选总统纲领中,里根就提出了在头三年中每年减税10%,争取削减财政开支,逐年平衡预算,控制货币信贷,控制通货膨胀等供给学派的主张。
当然,里根当选总统以后所提出的更具体的“经济复兴计划”的思想基础,并不全部属于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因为里根政府看到,凯恩斯当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被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的、解决需求不足的短期有效的药方。
但是,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个仅出现了与凯恩斯所面临的完全不问的新现象,即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经济衰退;而且由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结果反而导致“停滞膨胀”局面。
同此,对里根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刺激供给,另一方面必须控制需求,这就成了当前保守主义经济思潮在美国由里根政府实验的基本内容。
从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理论基础看,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是以供给学派的政策对付经济停滞,用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关于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的理论来抑制通货膨胀,也吸收了代表东部财团利益的经济学家如乔治·舒尔茨、阿伦·格林斯潘、威廉·西蒙等人的理论观点,强调平衡预算。
因此,所谓以“里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复兴计划”不过是供给学派理论、平衡预算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混合物。
(二)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主要内容里根经济复兴计划提出来以用,很多人担心三年减税30%的计划,会加剧通货膨胀、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加剧社会矛盾,经过国会的激烈争论和里根同国会的反复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妥协:第一次减税幅度改为5%,并推迟到l981年10月1日起实行。
这样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除了恢复金本位制以外,在美国开始大规模地实验。
1.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相减免企业税以刺激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
对个人所得税率,从1981年10月1口起削减5%,1982年7月1日起再削减10%,这样33个月共削减个人所得税25%。
在削减所得税的方面,里根完全采纳了供给学派的主张,减税时只按照税率,而不管纳税的绝对数额,因此,纳税等级越高的人,削减税额越多,得到的好处越多。
在供给学派看来,减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高中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因为只有这部分人才有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他们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
减税法案中还规定,个人收入中利息、红利等非劳动收入的最高税率从1982年起削减20%,资本收益税率从1981年6月起从28%削减为20%。
新税法从1985年起将个人所税率指数化,个人所得税率将按照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升降。
在减免企业税方面,主要是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来使资本家加速投资回收,减少应纳税收。
从1981年起,厂房建筑折旧期从32——43年缩短为10——15年;机器设备折旧期由5一15年缩短为5年,汽车、轻型货车、研究和实验机器设备的折旧统定为3年,加速折旧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新税法还规定对企业的利润投资给以优惠税,其中对汽车等资产给予6%投资税优惠,所有机器设备、公用设施、铁路建筑物等给予10%的投资税优惠,这种投资税优惠实际上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成本。
加速折旧法一般对大型的或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带来较多好处。
为了相应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又规定了削减公司所得税率的办法,应纳税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下的企业,原税率为17%,1982年降到16%,1983年减为15%。
应纳税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但不超过50000美元的企业原税率为20%,1982年降为19%,1983年起削减到18%。
2.以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为主,逐年平衡预算也是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削减预算法案中,计划1982年削减支出X2亿美元,1983年和1984年分别削减440亿和5l4亿美元。
在削减项目方面,里根政府又采纳了供给学派的主张,主要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因为,供给学派认为,帮助穷人的最好办法,不是由政府给予救济.而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增大财富分配的“馅饼”。
里根上台以后,在1982年削减了352亿美元的政府支出,其中100亿美元直接影响到福利支出。
1983年和1984年又分别削减440亿美元和514亿美元的支出,削减的内容也上要是社会支出方面。
从项目内容看,它们主要是停发食品券.使美国40万个家庭失去了在购买食品时的政府价格补助;减少儿童营养补贴相对抚养儿童家庭的补贴;降低对低收入的青年人、盲人、残疾者等提供的医疗费用补助;废除《全面就业训练法》,削减政府为职工教育和培训计划所负担的经费等等。
里根政府削减社会支出计划,使中下层的劳动人民、广大黑人和少数民族受害最深。
联邦政府给州和地方政府补助的削减部分,大约60%要落实到对低收入个人救济的或补助的项目上,并且将使失业的青年、妇女和黑人更加难以找到工作,失业率将上升。
因此,里根政府的削减预算计划完全反映了供给学派经济学“劫贫济富”的性质。
3.放宽政府对限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规章条例。
撤销、放宽管理企业的法令规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自动调节作用,这是供给学派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及其重要的政策主张之一。
里根一进白宫.就开始着手撤销、放宽管理企业的规章条例工作,他宣布要“消除繁锁的、不合理的而且无意义的规章制度”,还成立了以布什副总统为主席的特别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和监督“撤销、放宽工作”的展开。
仅仅在1981年,特别工作小组就审核了91种现行政府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法令规章条例,已经撤销放宽的有65种,其中主要是取消了工资和物价的“自愿限制”,以及国内生产石油相天然气的价格管制;接受了供给学派关于自由放任,大力淘汰效率低、亏损多的企业,合并和建立规模大的企业,以提高生产率,加强美国企业工业竞争能力的理论观点;放宽了《反托拉斯法》;还放宽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些条例.如放宽了34项防止污染和保护行车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等。
总之,里根政府撤销放宽对企业管理的规章条例,旨在贯彻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但这实际上是通过降低工人的劳动安全保护条例,来达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4.推行有节制的稳健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里根上台不久,就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与他的“经济复兴计划”相协调的货币政策。
联邦储备委员会从1980年起开始大力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1980年12月至1981年11月以M 1-B指标计算货币实际增长率为4.1%,远远低于原计划的6—8.5%的增长率。
(三)对供给学派的简要评价供给学派的产生,从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来说,它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直接否定,从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看,它是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需求不足到供给不足,也即资本主义经济从经济过剩到经济衰退、停滞膨胀这一经济背景巨大变化的产物,因此,我们应该肯定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是适应了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
供给学派作为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有它一定的合理成份。
首先,供给学派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主要结症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恶果作出的揭露,比较符合当前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
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与凯恩斯时代完全不同纳新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经济衰退、停滞膨胀。
凯恩斯主义在统治资产阶级经济学界30余年以后,在70年代以来的“滞胀”中陷入了深刻的危机,随着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被逐渐淘汰,供给学派等保守主义经济思潮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现象。
其次,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生活中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供给学派强调增加供给或增加生产、提高生产率,把凯恩斯颠倒了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又颠倒过来,肯定了生产对消费的支配作用,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某些合理的成份。
第三,供给学派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与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
但是,供给学派与其他所有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一样,由于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他们的经济理论有许多实质性错误和局限性,不可能正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内在规律性。
首先,供给学派完全承袭了萨伊定律的衣钵,反对国家干预,侍奉自由竞争,这不过是一种过时思潮的复古。
萨伊关于“供给会创造它自己的需求”的命题早就受到了马克思的严厉批判。
其次,在经济政策主张方面.供给学派却没有也不可能倒退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中去,而是企图通过国家干预来刺激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