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6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完整)

026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完整)


意义:负性频率→心动周期↑→舒张期↑→心室 充盈好,利于CO;心肌自身供血↑;心肌获充分 休息→心功能改善。
1.对心脏的作用
③↓CHF心脏耗氧量:↑正常心脏耗氧 (1)对CHF心脏→收缩力↑→耗氧量↑; (2)CO↑→心室内残余血量↓→心室容积 ↓→室壁张力↓→耗氧量↓; (3)负性频率→耗氧量↓ →总耗氧量↓;
激肽系统ACEI AngⅠ ACE 糜酶 Ang Ⅱ AT1受体 拮抗药

ACE 缓激肽
AT1受体
促生长 促心肌肥厚
NO PGI2
醛固酮
醛固酮受体

效应
抗生长
抗血管增殖
螺内酯
作用于RAS系统药物主要作用
ACEI逆转重构肥厚的机制
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都含有原癌基因,参与 细胞生长、分化、增生的调控。

-Blocker
【Effect
and Mechanism】
①拮抗CHF时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
(HR、心肌收缩力、肾素分泌 、 RAS)
②上调受体,抗心律失常 ③ carvedilol兼有阻断α受体、抗生长及抗氧自由基 等作用,长期应用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可选用的受体药物:拉贝洛尔(labetalol)、卡维洛尔 (carvedilol)、比索洛尔(bisoprolol)


扩张V→回心血量↓→心脏前负荷↓→肺楔压 ↓ 、左室舒张末压↓→肺淤血↓;(用于肺V 压明显升高,肺淤血明显者) 扩张小A→外周阻力↓→后负荷↓→CO↑→A供 血↑(用于CO明显减少而外周阻力升高者) 硝酸甘油:主要扩V。肼屈嗪:主要扩A。 硝普钠:扩A、V。哌唑嗪:扩A、V。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等
心 室 功 能 曲 线
强心苷

↓Na+, K+ ATPase 强 ↓ 心 Na+, K+ 交换↓ 苷 中毒量 正 治疗量 性 +短暂↑ + 超负荷, 失K+ Cell 内 Na C 内 Na 肌 ↓ ↓ ↓ 力 + - Ca2+ 交换机制 2+超负荷 影响 Na Ca 异位节律点 作 ↓ ↓ 自律性↑ 用 + 外流↑,Ca2+内流↑ 迟后去极 Na 机 + 内流↓,Ca2+外流↓ Na 制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Treatment of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慢性心功能不全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各种病因引起的多种心 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适当 静脉回流下,心排出量绝 对/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 体、组织所需的一种病理 状态,同时它又是一种超 负荷心脏病, 心肌收缩/舒 张功能下降,最终致体/肺 循环淤血,称为CHF。
【中毒预防措施】
1.明确中毒症状,停药指征;(心电图监测) 2.血药浓度监测:地高辛>3ng/ml,洋地黄毒甙>45ng/ml
--停药;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奎尼丁:90%患者血药浓度提高一倍—合用时减少地高辛用量 30-50%。 排钾利尿药:低血钾— 加重毒性,注意补钾; 钙阻滞剂:维拉帕米—抑制地高辛经肾小管分泌—减量50%; 肝药酶诱导剂:消胆胺类树脂--吸附剂--血药浓度↓。
CHF药物治疗的演变


心脏模式(洋地黄,20世纪20年代)
心肾模式(洋地黄+利尿药,40~60年代)
心循环模式(强心+利尿+扩血管药,70~80年代)
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 (受体阻断药,ACE抑 制药,AT1拮抗药,醛固酮拮抗药,90年代)

现代治疗目标:缓解症状、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强心苷
【临床应用】
强心苷对不同病因引起的CHF疗效有差异 1.伴有房颤及心室率快:疗效最好 2.继发于高血压,瓣膜病,先心:疗效良好 3.继发于甲亢,严重贫血,vitB1缺乏:疗效较差
4.继发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活动期,效差
5. 伴有机械性阻塞 :( 缩窄性心包炎 , 高度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
3.对血管及肾脏的作用
①血管作用:收缩血管平滑肌→外周阻力
↑→局部血流↓;CHF时,强心苷直接/间接抑
制交感>其缩血管效应→局部血流↑
②肾脏作用:CO↑→肾血流↑→间接利尿;
抑制肾小管细胞Na+-K+-ATP酶,减少对Na+再 吸收↑→直接利尿。
强心苷
【临床应用】
一、治疗CHF:各型 药理学基础: (1)加强心肌收缩性,增加CO ①CO↑→缓解CHF时A供血不足症状 ②CO↑→肾血流↑→尿量↑→水钠潴留↓→血容 量↓→缓解V淤血症状 ③CO↑→收缩末期心室残血量↓→心室舒张末期 压力和容积↓→回心血量↑→缓解全身V淤血 症状 (2)↓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地高辛(digoxin)
【Effect and Mechanisms】

• • • • •
对心脏的作用
对心肌收缩力作用 对心率影响 对心肌耗氧量影响 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 对ECG影响

对神经-内分泌作用 对血管及肾脏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① 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 心肌收缩敏捷而有力
2.对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 •

治疗量:直接/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长期应用降低循环NA,抑制交感活性,改善预后
中毒量:增强交感活性(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有助 于心律失常发生。
神经内分泌作用

Digoxin 可抑制RAS;强心苷促进ANP分泌,恢复ANP 受体敏感性而对抗RAS,产生利尿作用
表现:( 1 )等张收缩: ↑ 心肌缩短速度,使收缩期 ↓ ,舒 张期↑ 。 (2)等长收缩:↑心肌收缩最大张力, ↑张力上升速度 ( 3 ) ↑ CHF 心脏作功效率,心室功能曲线上升,左移,射 血分数↑。 特点:(1)直接↑心肌收缩性;(2)对正常及CHF心脏均 有作用;(3)↑CHF心脏CO,不↑正常心脏CO。
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病变
心脏前、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正性肌力药物)
心输出量↓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激活 (ACEI) 水钠潴留、血容量↑ (β受体阻断药) 心肌1-受体下调 心肌收缩力↓ 心率↑、耗氧量↑
血管收缩 后负荷↑ (扩血管药)
心脏肥大、变形 前负荷↑ (利尿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心室重构 静脉淤血 (ACEI,AT1拮抗药)
电生理 特性 自律性 传导性 窦房结
↓ ↓
心房
房室结
浦肯野 纤维

ERP


⑤地高辛对心电图的影响


治疗量 • 最早T波压低,甚至倒置;S-T段 呈鱼钩状,与AP 2相缩短有关。 • 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 • Q-T间期缩短,反映浦肯野纤维 和心室APD缩短。 • P-P间期延长,说明心率减慢. 中毒量: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Blocker
Clinical Uses: 以NYHA心功能分类Ⅱ-Ⅲ级的患者为对象,基础 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者尤为合适 用于已采取了标准的利尿剂+ACEI+digoxin治 疗的非卧床的、稳定的心衰患者。
注意: 应用初期可出现(第3-5周内)心功能恶化, 须小量给药,逐渐增量到最大耐受剂量(数月 内)。 不能突停。
〔中毒救治〕停药!!
①补钾: 快速型心律失常。与强心苷竞 争Na+-K+-ATP酶,减少强心苷与酶结合; ②苯妥英钠: 强心苷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使与强心苷结合的Na+-K+-ATP酶解离下来,恢复 酶活性; /抑制迟后除极 ③利多卡因: 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④阿托品: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 ⑤地高辛抗体Fab片段: 极严重中毒。
肺循环淤血(左心功能不全)
体循环淤血(右心功能不全)
CHF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作用环节
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强心苷类 地高辛等 利尿药与血管扩张药 噻嗪类、硝普钠等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等 受体阻断药 卡维地洛等 其他治疗CHF药 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 钙增敏剂:匹莫苯 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 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几乎无效。
强心苷
【临床应用】
二、心律失常: 1.心房纤颤:350-600次/分(f波) 强心苷 → 迷走兴奋 ↑ → 房室传导 ↓ → 房室结隐匿性 传导↑→心室率↓ 2.心房扑动:240-430次/分(F波) 强心苷→↓心房ERP→扑动变颤动→心室率↓;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现已少用)
房颤
↓ ↓ C内[ Ca2+] i ↑ 正性肌力 心律失常
CICR
CICR: Calcium induced calcium release
1.对心脏的作用
② Nega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特点:只减慢CHF心脏窦性频率 机制:治疗量 CO↑→敏化颈A窦、主A弓,兴奋 迷走;增敏窦弓感受器,直接兴奋迷走和结状 N节及SAN对ACh敏感性。大量 直接抑制窦房结

1、ACEI AngII 细胞内DNA,RNA含
量 蛋白质合成促生长作用 2、ACEI AngII 原癌基因c-fos,c-myc, c-jun表达 细胞生长增殖

AngII受体(AT1)拮抗药抗CHF特点

不仅拮抗ACE途径产生的AngⅡ,同样拮抗非ACE途 径(食糜酶)产生的AngⅡ; 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抗CHF作用类似ACEI,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药物有:氯沙坦(losartar),维沙坦(又称缬沙 坦,valsartan),伊白沙坦(irbesarta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