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的内容是“天、地、彼、己”和“顾客(目标市场)”
一、外部一般环境
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
指“天”其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二、行业环境
行业环境指“地”。
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
固定或库存成本;④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竞争对手类型;⑦战略利益相关性;⑧退出成本。
(1)入侵者研究。
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入障碍。
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别化;③转移购买成
本;④资本需求;⑤在位优势;⑥政府政策。
(2)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第二,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
(3)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②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③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④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⑤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⑥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⑦买方行业获利状况;⑧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
(5)供应商的讨价还击能力研究。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②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③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④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⑤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⑥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三、竞争对手
一般来说,竞争对手可以从以下的群体中识别出来:①不再本行业但可以克服进入壁垒(尤其是那些不费力气者)进入本行业的企业;②进入本行业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的企业;③其战略实施而自然进入本行业的企业;④那些通过后向或前向一体化进入本行业的买方或供方。
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是认识在行业竞争中可能成功的战略的性质、竞争对手对不同战略可能做出的反应,以及竞争对手对行业变迁及其更广泛的环境变化可能做出的反应。
四、企业自身
根据价值链分析法,每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
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按照价值活动的工艺顺序,基本活动由五部分组成:①输入物流②生产作业③输出物流④市场营销和销售⑤服务。
辅助活动主要包括:①企业基础设施②人力资源管理③技术开发④采购
五、顾客
企业顾客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产品
第二节战略性计划选择
掌握各个名词的定义即可。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
目标管理的定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二)目标的性质
1、目标的层次性
2、目标网络
3、目标的多样性
4、目标的可考核性
5、目标的可接受性
6、目标的挑战性
7、伴随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过程
1、制定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
3、执行目标
4、评价成果
5、实行奖惩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