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肌理
中华门
一、自然环境
城市肌理的影响因素
中华门地区有内外秦淮河,这一天然水体成为影响 其空间形态的首要因素。最初的房屋是沿水体而建 的,其肌理形态如图3所示。可见房屋的肌理形态是 由水体生长而来的,所有房屋走向皆以水体为参照 ,加之考虑南北通风采光的需要,形成一种顺应水 体,和水体走向共融的肌理形态。 二、建成环境 南京城墙并非生硬的规划而建成,而是依自然地理 条件以山水为依托修建而成的,中华门这段城墙就 是沿外秦淮河而建。城墙附近的建筑肌理明显和城 墙的走势相吻合,河道影响了城墙,城墙又
南京城市肌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一
王莺锦 建筑141 6001114009
六朝古都
HUMANS ARE CREATIVE BEINGS. IF IT IS NOT REAL TEXT, THEY WILL FOCUS ON THE DESIGN.
1851 太平天国
280 晋
1
420 宋
3
502 梁
新街口
三、生活方式
城市肌理的影响因素
新街口附近有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满足现代生活 的方方面面需求。
四、营造方式 新街口林立的摩天大楼代表了这个城市最先进最高 效的建造房屋的方式。
第三层肌理(建筑单体)
绿地广场· 紫峰大厦(Greenland Square Zifeng Tower) 简称紫峰大厦或紫峰, 是世界第八、中国第四高楼(截止2014年10月9日)。 世界第一座完全中国的超级摩天大楼 ——国人投资、国人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建筑, 一座南京新的方向标,在六朝古都——南京拔地而起。
2
新街口
第三层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
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长三角辐射带动中 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百科区位分析十代名都
十代名都,南京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选为都城,不仅仅因为“金陵王气”的说法,最重要的是其具备的天然的区位优势.
长江天险
物产丰富
外链江淮
内控湖海
中轴线已经不和如今的任何一条道路 重合。 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变成了中山路。 历朝历代的皇城,宫城, 均是按照轴对称方式建造, 其中轴线贯穿整个古城
第二层肌理(依然有着影响力,但区别于第一层次的 主要是指一些区域性的特殊环境,如河流、峡谷、 沼泽地等等;同时城市中的已建成空间环境也对 肌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道路网、标志 性建筑等;再有就是人的行为方式,通过影响活 动空间,进而影响到肌理的尺度。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明 朝都城的正南门,是南京明朝 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第二 大的城堡式城门,当今世界上 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 代瓮城城堡,同南京明代城墙 一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中华门
HUMANS ARE CREATIVE BEINGS. IF IT IS NOT REAL TEXT, THEY WILL FOCUS ON THE DESIGN.
5
Whoever evaluates your text cannot evaluate the way you write.
317 东晋
2
479 齐 4
557 陈
ADD TITLE TEXT HERE 6
为何历代统治者会选择这里作为都城?
目录
1
区位分析
第一层
1
中华门
2
3
地理环境 第二层 城市肌理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
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 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孙中山
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
长江 高山
钟山:金陵毓秀,诸葛亮 眼中的”虎踞“。抵挡来自 北方的威胁。 天险,抵御来自西方的侵略。
深水
莫愁湖,守城西南脚
护城河
秦淮河成为天然护城河。
影响了建筑,可见已建成的构筑物对于空间的连续 生长和不断更新也具有相当影响。
中华门
城市肌理的影响因素
三、行为方式中华门地区的建筑基本上是以住宅为 主,而且住户基本上是低收入家庭,尤其以中老年 人为主。居民们喜欢平日里相互交流,街巷也是居 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所以该地区基本上没有形成 类似广场之类的大尺度的室外空间,取而代之的是 尺度宜人的小街小巷。同时这种自发形成的街巷空 间又是非常自然的,它的收放都毫不造作。因为它 和周遭的建筑结合是有机的,它也被融入到了整个 空间结构中成了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营造方式 旧有的住宅都是木构坡屋顶瓦屋面,组合在一起有 一种十足的韵律感。
深水
玄武湖: ”金陵明珠“天然水库。
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 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 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 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金陵古城在明朝时期达到最大。
古城的形状并不规则,明显是受到了 地形因素的限制。 历朝历代的皇城,宫城, 均是按照轴对称方式建造, 其中轴线贯穿整个古城
中轴线还在吗
谢谢大家~~~ 再见~@YourName
南京中华门地区位于南京城南部。自古一直是居 住区,建筑以低层住宅为主,占地面积较大,再 开发拆迁量很大,一直以来没有大的建设项目, 仍然保留着大量的清代明国时期的低层住宅,是 研究城市肌理的一个很好的样本。
部分街巷的名称仍然遗留着历史的 痕迹,路宽在2-5米之间。该地区除 了集贸市场、东侨饭店和新民制衣 厂外,基本上都是低层住宅建筑
“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
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城市肌理
第一层肌理(卫星图)
城市肌理具有一定的层次。从最大范围上来看, 整个城市小比例尺的卫星遥测照片可以呈现出第 一层次的城市肌理。在这一层次上影响肌理形成 的因素应该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主要指城市的地 形、地质气候条件等。、
新街口
现状分析 .
新街口位于南京市的中心区域,是 中国著名的商业中心,有着近百年 历史的著名商圈,被誉为“中华第一 商圈”。 高楼的林立的新街口不但是南北向 主干道于东西向主干道的交点,更 是地铁中转站。
新街口
一、历史
城市肌理的影响因素
1929年,开始的首都建设彻底改变了这里的风貌, 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决定对新街口进行 拓宽改造,首次把新街口规划为商业区。随后7年的 “首都建设”,让中山东路、中正路(解放后改为中 山南路)、汉中路和中山路四条宽40多米的林荫大 道在新街口交汇,中间形成环形广场, 并以一尊孙中 山雕塑为分隔,成为了整个南京市的交通枢纽。 二、交通方式 南京地铁便捷,地铁客运体系成熟完整,新街口作 为地铁12号的交点,可以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南京市 民通过地铁很便捷的到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