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硒万源

富硒万源

富硒万源——绿色养生好去处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是人体必需元素。

万源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

2007年,成都理工大学专家对万源的土壤及部分农产品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最大值1.74ug/g,平均值0.51ug/g,最利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表明万源市属全国三大富硒带,四川省唯一天然富硒区。

境内硒的涵盖之广,品质之优,全国罕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属于中硒到高硒,易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

硒元素是人体所需的最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就会造成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

由于硒是动物和人体中一些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硒-P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起着平衡氧化还原氛围的作用,研究证明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作用,在国际上硒对于免疫力影响和癌症预防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硒可作为动物饲料微量添加剂,也在植物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肥,提高农副产品含硒量。

硒已被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而中国2/3地区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因此,中国是一个既有丰富硒资源,又存在大面积硒缺乏地区,这也是国际学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原因。

据统计,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中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

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使得位于秦巴山深处的安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属于中国罕见富硒区。

在这一纬度带上的区域被称为中国硒谷。

在这一区域生长的植被,含有充足的硒元素,可以满足人们缺硒的需求。

据地质学家考证:中国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中国二十二个省市的广大地区,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缺硒地区。

科学家测定:有些疾病,特别是肿瘤、高血压、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老年性便秘都与缺硒有关。

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人体缺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象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特别注意抓老年人的补硒工作,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舆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使居民提高对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二是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加大力度推广富硒产品”。

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为千万分之一,但它却决定了生命的存在,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缺硒会直接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临床医学证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等。

据专家考证,人需要终生补硒。

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实践,都说明了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硒,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降低祛病能力。

人应该像每天必须摄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硒。

因此,补硒已经成为我们追寻健康的一种潮流,也是势在必行的健康使命。

补硒的方法1.人工补硒:摄取人工添加的各类补硒产品主要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类,无机硒主要为亚硒酸钠,国外多用于饲料使用,有很大的毒素,以及处于技术淘汰的边缘。

有机硒与亚硒酸钠等无机硒相比,具有食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吸收利用率高、营养价值高(如高水平的维生素,高质量的蛋白等)等优点。

没有副作用也利于吸收。

是理想补硒的首选。

2、自然补硒:食取野生、天然的硒含量高的自然生长的食品等,补充的为有机硒,相对于无机硒其毒性有所降低,但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摄取量科学补硒。

自然生成的硒食品比无机硒更健康。

采用自然补硒的方法,比摄取无机硒更益于身体健康。

一些食品中含硒较高,如:海产品、食用菌、肉类、禽蛋、西兰花、紫薯、大蒜等食物。

营养学家也提倡通过硒营养强化食物补充有机硒,如富硒灵芝、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蘑菇、富硒茶叶、富硒麦芽、硒酸酯多糖、硒酵母等。

现在国内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机构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上海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

国际企业有新西兰的SouthStar、英国的GrowHow、美国AllT ech。

近年来,一些硒强化产品不断涌现,美国科学家制成了富硒果汁、富硒牧草、富硒奶,澳大利亚科学家制成了富硒小麦、富硒啤酒、富硒饼干和富硒牛肉干,我国科学家研究的富硒水果、富硒谷物、富硒大闸蟹、富硒烟草也丰富了国际硒营养强化领域的应用。

补硒十大功效1.提高人体免疫力;2、抗氧化、延缓衰老;3、保护修复细胞;4、参与糖尿病的治疗;5、防癌抗癌6.保护眼睛;7、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8、防治心脑血管疾病;9、解毒、防毒、抗污染;10、保护肝脏。

万源市是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100余种农产品含硒。

‚巴山雀舌‛名茶曾受到江泽民同志称赞,先后获‚中国文化名茶‛、‚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四川十大名茶‛等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巴山雀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万源被列为‚全国优质富硒绿茶生产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富硒名茶之乡‛,现有茶叶基地15万亩,荣膺‚中国富硒茶之都‛称号。

旧院黑鸡以‚世界少有,中国稀有,万源独有‛而扬名,于1963年被中国科学院西南综合考察组发现,主产于万源市旧院及周边等10个乡镇,故命名为‚旧院黑鸡‛,1982年被定为四川省家畜家禽优良品种,入选‚天府十宝‛,已有100多年饲养历史。

旧院黑鸡全省黑羽带翠绿光泽、乌皮,有“身似黑珍珠,蛋似绿宝石”之称,产青壳蛋,年产蛋150枚左右,蛋均重54.61g。

经过四川农业大学的各种检测,旧院黑鸡16种鲜样氨基酸总含量为22.89%,风干物质样品十六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8.22%,鲜样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4.02%和0.84%,尤其硒的含量达0.09%/mg,测量结果证明旧院黑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的含量均高于土鸡,而且富含硒,营养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

旧院黑鸡蛋因富含硒元素被誉为“生命蛋”,具有滋补、美容、延缓细胞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健等特殊功效,并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资格认证。

万源富硒马铃薯以产量高、品种纯、品质佳、口感好享誉省内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

2013年,万源富硒马铃薯最高亩产达13720斤,最大单个马铃薯在1斤以上,创下了四川省马铃薯套作单个田块高产记录。

万源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和菜用薯供应基地。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年产量达万余吨,有‚耳菇之乡‛之称。

万源富硒老腊肉色泽红润、肉质细嫩、香味纯正,深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中宸国际天然富硒食品工业集团投资6.6亿元正在万源建设‚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城‛。

品牌独特——天然富硒其特色农副产品中,绿茶、旧院黑鸡(蛋)、中药材、珍珠花菜、粉葛、马铃薯、食用菌、板角山羊、生态老腊肉、核桃、板栗等系列产品均富含硒元素,围绕“生态、富硒、有机”的富硒产品已经形成独具优势和特色。

“巴山雀舌”名茶曾受到江泽民同志称赞,先后获“中国文化名茶”、“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四川十大名茶”等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巴山雀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万源被列为“全国优质富硒绿茶生产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富硒名茶之乡”,现有茶叶基地15万亩,荣膺“中国富硒茶之都”称号。

旧院黑鸡以“世界少有,中国稀有,万源独有”而扬名,属我国地方禽优良品种,入选“天府十宝”。

板角山羊1982年被列为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该羊肉质细腻鲜嫩。

“萼山牌”生态老腊肉为无公害肉制品,经传统工艺精心熏制而成,产品色泽红润,口感肉质细嫩、香味纯正、营养丰富,是万源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

地道中药材1200余种,面积达12万余亩。

富硒马铃薯以产量高、品种纯、品质佳、口感好享誉省内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

如今万源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和菜用薯供应基地。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年产量达万余吨,有“耳菇之乡”之称。

目前,中宸国际天然富硒食品工业集团投资6.6亿元正在万源建设“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城”。

产业壮大——规模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万源“生态、富硒、有机”特色农(林)业的加快发展。

位于该市东南部的蜂桶乡,属贫困高寒山区。

该乡引进重庆市太一蜂业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国家地理标质产品“蜂桶蜂蜜”为发展的主导产品,带动竹笋、岩豆、核桃、黑葵花、天麻、党参、木瓜等10余种土特产品的发展。

2013年,万源市建成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9.8万亩,以杜仲、茯苓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14.5万亩,以树花菜、香椿为主森林蔬菜面积4.5万亩,以旧院黑鸡、生猪、肉牛、板角三羊、蜂桶蜂蜜等为主的林下经济15万亩。

全市生态农业总产值已达3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53.17元,增长15.9%,增幅位列全省盆周山区第一。

2007~2020年期间,将重点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繁殖基地200亩,原种扩繁基地2000亩,生产种薯基地5万亩,每年种植脱毒马铃薯25万亩,建成川东北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和菜用薯供应基地。

到2020年建成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量600万公斤以上,产值5000万元以上。

今后1~2年内扶持发展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2~3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菇、木耳袋料栽培1500万袋,实现年产干香菇1000吨、干木耳250吨;发展以双孢蘑菇、姬菇为主的草生菌栽培1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6000吨;开发以美味牛肝菌、大红菇、羊肚菌、松乳菇等为主的野生菌干品和盐渍品,年产量达200吨以上。

如今,到富硒万源山水养生、气候养生、医药养生、饮食养生的游客纷至沓来,昔日沉寂的深山变得车来车往,广大农民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这里,能领略山的高昂;这里,能聆听溪流在歌唱;这里,有英雄的山,多情的崖;这里,有柔情的雨,碧绿的河;这里,有独特的味,质朴的人;这里,是你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文/万源市政府办王新华)“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大约是最早的茶文字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当称是茶叶的最原始用法,却让茶叶最基本的功能浮出了水面。

而位于万源市石窝乡古社坪村的《紫云坪植茗灵园记》,不仅是国内发现最早记述种植茶树的摩崖石刻,更是万源种茶历史悠久的见证。

万源市素有“万宝之源”的美誉,是我国的古老茶区,地处秦巴山区核心区域、四川省最东边,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以“巴山雀舌”为代表的万源富硒茶品牌,为加快万源茶叶开发,推进万源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