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本章为补充章节,充实学生的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基础心理学的基本术语、观点。
教学对象分析:没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需要对心理学的话语体系中基本术语进行强化掌握。
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分析:补充本章内容,由于学生教材没有具体内容需要增加对学生的辅导和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的心理、人的心理的社会性教学指导的切入点:理解人的心理整体性、社会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自学法,CAI。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2学时关键词: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心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社会化、社会知觉、首因效应、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群体心理、教学流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支柱,并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理解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第一节普通心理的基本原理一、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倾向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
即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由于心理现象的内容极其丰富以及在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因而就有了许多分支,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等等,研究的是心理在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便构成心理学的一个一个分支。
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是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是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的前提,也是旅游消费者其他消费心理活动的基础。
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机能的活动完成的。
(1)感觉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知觉。
可见,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它是对客和服务的知觉与感觉相比,知觉更依赖于主观态度和知识经验,所以,通常人们称之为认知。
认知处在人们认识活动的最“前沿”,因此,我们把认知称为旅游消费行为的“侦察兵”。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叫做记忆。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在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着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神奇的作用,尤其在“游戏世界”里,想象力的参与和发挥,会使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达到更高的程度。
(5)思维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可以通过思维认识那些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种种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还可以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现象中透视本质,从偶然中洞察必然,从现存的事物中推测过去,预见未来。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人的旅游行为中,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立的心理过程,在认识过程中,注意能使人的感受性提高,思维清晰,情绪高涨,使行动集中有力,反映及时准确。
2.情感过程旅游者在认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常会伴随着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愉快或不愉快等态度体验。
旅游者来说,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特点及其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不同,人们对这些产品和服务就会抱有不同的态度,获得不同的体验。
对于旅游业来说,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和强化旅游消费者的积极情感,抑制和化解旅游消费者的消极情感,对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3.意志过程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能自觉地确定旅游购买活动的目的,并且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旅游者是通过旅游行为的发动和制止来实现购买目标的。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反过来意志又促进认识;情感是意志的动力或阻力,反过来意志又可以控制情感。
从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方面。
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
这三部分都是旅游消费者的内部主观活动,也是旅游消费者所共有。
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旅游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这种倾向性表明了旅游者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它能制约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其基本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成分是有序的,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信念是核心,世界观是最高调节器。
2.个性心理特征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能体现旅游消费者个体的独特风格、独特的心理活动和独特的行为表现,是旅游消费者个性结构中的差异系统。
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旅游消费者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具体在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他的气质、能力和性格。
(1)旅游消费者的气质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心理学研究认为气质特征的直接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人的神经活动过程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过程有三种特性:一是强度,指大脑细胞忍耐力的强或弱;二是均衡性,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强度关系均衡与不均衡;三是灵活性,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转换速度灵活还是不灵活。
这些特性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上,如情绪和意志的强弱,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时间的长短,外倾或内倾等。
在心理学中把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基本特性加以不同形式的联合或结合,形成四种基本的气质类型。
这四种气质类型表现在人的行为上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神经类型所划分的气质类型胆汁质人的行为: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激烈,外倾。
多血质人的行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外倾。
粘液质人的行为:安静,稳定,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情不外露,注意稳定,善于忍耐,内倾。
抑郁质人的行为: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细小事物,内倾。
’根据气质类型划分,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消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气质类型主要有:急躁型,此类相当于胆汁质型。
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常常对人热情,直率,行动迅速,易冲动,情感外露。
活泼型,此类相当于多血质型。
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喜欢新奇、变化的活动。
在活动中热情大方,喜欢与人交往,动作敏捷灵活,感情多变。
稳重型,此类相当于粘液质型。
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喜欢清静的环境,生活有规律,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时总是深思熟虑,常常是热点线路的消费者。
忧郁型,此类相当于抑郁质型。
这种类型的旅游者性情孤僻,自尊心强,多猜疑,行动迟缓,不愿意与他人合群,很少到热闹的场所去。
气质是个性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没有好坏之分,但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它对人们的旅游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旅游消费者的能力能力是指旅游消费者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且使活动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观察、记忆、表达、思考、想象才是能力。
认识能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通称为智力;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主要是指组织能力、计划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专门活动时所必需的能力,诸如鉴赏力、定向力、运算力、色彩辨别力等。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识别能力、挑选能力、评价能力、鉴赏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些能力统称为购买能力。
可见,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
(3)旅游消费者的性格性格是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它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
首先,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其次,性格总是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并在一个人的行为中留下痕迹,打上烙印。
再次,性格是一个人本质属性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的结合,是一个人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
在旅游者个性心理中,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又是制约个性倾向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结合教材第10章,P239-254,个体差异与管理进行教学。
1我国医学较早地认识到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秦汉时期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诸髓者,皆属于脑。
”“头者,精神之府。
”明代名医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
”(《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人部》)清代名医王清任根据他对尸体的解剖和大脑病理的临床研究,得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医林改错》上卷)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总结了人类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后深刻地指出:“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表面上如何像是超感性的东西,但它们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头脑的产物,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叫做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消费心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是神经系统有规律性的活动的结果,没有大脑就没有人的消费心理活动,如果人脑发育不全或损伤,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就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何以产生心理?必须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脑才能实现反映机能,把客观事物变成主观映像,从而产生心理。
对旅游者来说,客观事物主要是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直接的、间接的、形象的、语言的、单一的、复合的以及关系的等)作用于旅游消费者的各种感官,引起脑神经的活动,便产生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各种观念形式,这就是各种心理现象。
因此说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个客观现实是旅游者心理的3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影响心理产生的原因,二者的具备,并不意味着心理的产生,只有在人的活动中,通过人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心理,旅游实践是认识、情感、个性品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4、旅游心理的自觉能动性人的心理具有自觉能动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在旅游活动中,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旅游消费者的头脑在反映旅游产品和服务时,对反映的对象、进程以及结果都可以清楚地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