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公开课的反思
在我校本年度教学年会“开放周”上,我上了一节《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
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仍激动满怀,而心中的那份期待也在与新课程的如何实施变得十分踏实,而且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反比例函数》这一章在旧教材中是九年级的课程,现在在新教材八年级的上册。
学生在理解上有两大难题:
1、历次、历届考试,学生都在填空和选择题上扣分,是因为知识点太多、太散,学生考虑不全面造成。
2、反比例函数增减性和有关的面积问题学生不易理解。
当前新课程的复习课是老师们不好上的课程,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于是在课题上,我给自己压担子,选出了这节复习课。
通过这节课,我经历了:选课题—备课—制作课件—修改—教研—修改—试讲—作课—研讨。
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过程,促使我的教学水平在提高,自己也从中摸索了一些经验。
冷静下来,我反思这节课得到以下几点:
反思一:
随着天津市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经过新课程的实施,我认为新标准、新教材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实施。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更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
我们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寻找突破口。
反思二:
如何让学生在复习时明确学习目标,则是我备课的关键。
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四个大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反思三: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
”在本节课中为了把握好新教材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备课时我准备了多层次、多类型的题库,在众多题型中精选讲课中的母题。
特别对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问题,为突破难点,抓住一题多变,由简单到复杂,多种理解方式,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反思四:
“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等是课改实验以来的热门词汇,不容置疑,这些词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某些新的教育理念。
但是,如果认为只要使课堂教学“动起来”,“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自主,教师走下讲台”就符合课改精神,将会使得课堂教学落人形式化的俗套。
在课上通过我创设的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在课堂上做到能让学生做的都让学生做,能让学生讲的都让学生讲,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
我认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发现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数学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不切实际的“花架子”。
反思五:
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会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也会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也能理解题意,便于思考。
我在课件中利用了幻灯片和几何画板相结合,增加了本节课的亮点,通过动态的双曲线的运动,使学生有强烈的感官,置身于主动发现、探索和体验中。
极大的扩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意识,很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反思六:
这次作课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与教研员教研、本组共同探讨以及最后的研讨,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评课,这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充满关怀的话语、这些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点评给与了我一笔巨大的财富。
总之,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有羁绊与束缚,但作为教师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涌动,一种投入的快乐。
面向未来,我们要让学生的生命灵动与飞扬,点化润泽生命,实现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快乐,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从研究走向研究,自己改变自己,教师、学生和新课程共同成长。
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雨里,我看到自己在前进路途中留下了一行深深浅浅的印迹,在与学生的愉快交流中,我成长着;在同事的互助下,在不断的反思中,我成长着;在一个个教育教学反思中,我成长着……时时感受着“新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