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共合作走向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课程
目标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目标细化
目标层级
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






迁移
运用
家国
情怀国共合作的实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的过程概况√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核心
问题
北伐战争
教法
讲解、问题导向
图片展示学法
自主学习、表格列举、
归纳概括、合作探究
教学资

多媒体
板书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思想、阶级、组织、外部条件)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
(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
意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课前复习知识点
课中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
的知识点,加强与本
节课的知识体系联
系。

二、
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政治基础
和军事基础;
2.概述北伐进军的基本史实,探究北伐胜利进
军的原因;
3.概述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分析国民
革命失败的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
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
掌握得内容,便于学
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出示自主学习问题:
1.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主要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
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2.国民党一大召开
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
参会
人员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
泽东等共产党员
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
式建立
3、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广州
人物::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
准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
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
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
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
备注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锻炼学生的思
维能力。

新课讲授(二)
北伐胜利进军一、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蒋介石
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路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
前期成果: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二、创设情境—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及材料:
问题: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原因
史料情境: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
1924~1927年的革命。

……广东革命根据地
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这是两党结成了统
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
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
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摘自《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材料三: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先头
部队,奋勇当先,……从进军湖南到占领武
昌,……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
的殊荣。

----范前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材料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
命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
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
持。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
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
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八下教材
问题一:结合教材,自
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
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
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问题二:小组讨论分析
材料,归纳北伐军节节
胜利的原因。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作战方针正确
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
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
锋模范作用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
展,有力的配合了北
伐。

其一是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其二是通过教师所创
设的史料情境培养学
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理解,提
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讲授(三)国民
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
败的标志及原因?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
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
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
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回答问题一:1927年,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
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
结,叛变革命;中国共
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
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
命的领导权,力量弱
小。

回答教师提问3:统一
中国。

最终结果是
1928年张学良宣布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
上统一了全国。

培养学生在教师提问
下的思考能力和应变
能力。

四、
课堂小结教师讲述: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
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
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
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
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促使历史核心素
养家国情怀的发酵。

五、
课堂巩固展示巩固习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孙中山对李大钊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
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

”李大
钊拥有国共两个政党党员身份的时期
()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

下列
口号中,最能体现国民革命时代诉求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雄赳赳、气昂
昂,跨过鸭绿江”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五十六个民族
是一家”
举手完成习题作答
当堂检查学生所学知
识的接受度。

板书设计板书:
一、战争准备:
1、政治准备: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2、军事准备: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战争过程:
1、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
3.前期战争结果: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三、战争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