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第15课北伐战争教材分析北伐战争这一课是以“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重要的历史时期。
所以,本课在本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更是为后面新民主义的发展做了铺垫。
旧教材中以“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为主要内容,新教材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前提是国共合作。
旧教材第二子目只介绍了北伐的目的、对象路线和成果,在新教材中还重点介绍了北伐胜利进军与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离不开,更加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旧教材的第三子目只用简单的几行字表述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新教材不仅介绍蒋介石叛变革命,还揭露了汪精卫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恶行。
除此之外,新教材还对“东北易帜”做了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知识面有所增加,个性普遍突出,但自主学习能力弱。
因此,本课准备了学生感兴趣的角色扮演、音频资料以及新鲜的历史史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读图识图、分析史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探究、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层层推进,讲、思、练结合,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由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
情感态度:通过分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法学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情境再现法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你们能从邮票上找出哪些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能知道它们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大事有关?”学生自主观看邮票,提取信息。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新课讲授第一章: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是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之下进行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政党走到了一起呢?材料展示:材料一: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材料二:“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学生自主分析材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国共两党走向合作的两次会议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中共三大时间内容国民党一大时空成员内容意义自主阅读教材,抢答完成表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炼教材的能力。
2、创立黄埔军校(1)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的纪念邮票,让学生推算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
材料展示:材料一:“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材料二:展示黄埔军校大门图片(带对联)材料三:与旧式学校不同,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
它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
1、分组讨论:第一组: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第二组:从对联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第三组: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史料实证意识。
2、角色扮演,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指导学生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学生报道完后,展示黄埔军校的相关情况。
教师提问: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你能说出几位?3、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知道的黄埔军校中的著名人物。
二、国共合作的成果(1)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并提问: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2)多媒体展示邮票,指导学生从邮票中得出北伐的信息。
小(3)展示材料并提问: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材料展示:材料一: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旧由军阀掌握政权……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在这样状况之下的中国……简直没有发展的希望”。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材料二:《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
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孙中山(4)多媒体播放微课《北伐的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北伐战争开始时间组织者1、学生自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后举手示意,说明自己的分析结果。
2、观看微课,结合教材及书本《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提炼北伐的主要战1、以《国民革命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独立分析材料,增强学生对重点章节的理解。
3、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历史读图识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4、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目的北伐军总司令 主要战场重要战役 北伐路线主要战果(5)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
场、代表性战役等信息。
3、分角色扮演独立团一营战士请战内容。
(6)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和材料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展示材料:材料一: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农民在战争中帮助北伐军抬担架、救护伤员、送情报、送粮食,有力地推动了北伐的进行。
材料二:工人组织起来后,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洪流中去。
工人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许多地方,工人运动已由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从教材归纳原因; 第二小组从材料一中分析原因; 第三小组从材料二中分析原因。
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展示国民党右派屠杀共产党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人物、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观看图片,阅读教材,找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相关内容。
1、以图片呈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共合作的破裂。
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
四、国共合作的教训 开辟新的革命道路为16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小结归纳在国共合作的共同努力之下,成立了讨伐军阀主力军的培训基地——黄埔军校,之后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习题检测1、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政变,打死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宁汉合流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东北易帜2、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B.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板书设计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名党一大的召开2、黄埔军校的成立二、国共合作的成果1、北伐对象2、开始时间3、主要战场、战役4、成果三、国共合作的破裂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南京政府的建立四、国共合作的教训开辟新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