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课程标准编制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执笔人:沈旭霞教研室主任:审核人:系(部)主任: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A0201215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授课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国际结算课程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国际结算实务处理能力为主,面向的职业岗位为涉外银行以及外贸岗位,包括:基础岗位-涉外银行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发展岗位-外贸单证主管、外贸跟单主管等。
本课程需要训练完成以上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的技能,分别涉及认识国际结算工具的能力,熟悉掌握国际结算方式中的汇款、托收及信用证的操作能力,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能力,操作国际结算中的各种单据的能力,进而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原则根据国际结算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1 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 22 结算方式183 进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4 进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5 出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6 出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合计32(四)教学组织的思路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
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为0学时。
(六)课时安排说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教学统一安排在校内教学。
四、课程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⒈认知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素质、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与职责。
⒉能填制汇票、支票、本票。
⒊能恰当地组合应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币种。
⒋能根据托收业务的流程,进行“提示”,“承兑”,“付款”等票据缮制。
⒌能读懂一份SWIFT信用证。
⒍能根据合同,正确填写开证申请请书,能开立SWIFT格式信用。
⒎能应用纵横审单法结汇单证,能用相应的补救措施,解决单据部分问题。
⒏能掌握信用证的真伪鉴定方法出口商审证;能识别信用证的“软条款”。
⒐能正确审核信用证,会撰写信用证修改函,能进行信用证通知与信用证修改的通知等操作。
(二)知识目标⒈了解岗位、能力、素养、职业资格证书的含义和内容。
⒉了解汇票、本票、支票三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区别。
⒊了解电汇、汇票、信汇三种汇付方式的含义,特点与业务流程。
⒋了解跟单托收的特点与风险,了解跟单托收的资金融通方式。
⒌了解信用证支付流程,理解出口商办理议付信用证结汇的工作内容与业务流程。
⒍了解信用证的基本知识,能描述开立信用证的流程,理解开征申请书的内容与结构。
⒎理解信用证业务审核单据的标准:“单证相符、单单一致”的原则,了解银行对不符的单据的处理。
⒏理解信用证的业务的审核单据的改正流程,能描述信用证的修改函的结构。
⒐了解出口商租订仓的流程,了解出口货物的投保程序。
(三)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品性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⒈提升学生诚实正直、专业信心等方面的基本品性素质。
⒉提升学生言谈举止、心态、让人喜欢、赢得尊重等交往素质。
⒊提升学生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⒋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
⒌提升学生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影响他人等的能力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本课程也是国际贸易单证员、外销员、报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主要课程之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学完本课程,可以为考取以上等单证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根据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确立国际结算的学习领域-学习内容;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领域可以归纳为六个模块: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模块、结算方式模块、进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模块、进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模块、出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模块及出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模块;每个模块设计若干项目、任务来训练。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程按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原则,针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筛选课程内容,适当地压缩了基本理论的深入阐述,并按工作任务流程的顺序,组织教学,体现了职业性和实用性。
从应用型知识中,选取过程性实用知识,创建了适合外汇结算业务操作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国际结算》高职课程内容体系。
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深浅适度,重点突出国际结算实务操作内容的讲授,比如在国际结算的四大内容,票据、结算方式、单据和规则中,重点教授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及单据的填置和修改,审单及风险的防范等以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业务操作的实用性。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号教学项目教学子任务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参考学时1 认知国际结算课程的重要性认知国际结算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岗位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认知国际结算的主要岗位、素质、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与职责了解国际结算所涉及的岗位、能力、素养、职业资格证书的含义和内容22 票据认知汇票、本票、支票的概念,并明确三种结算工具的不同能填制汇票能填制本票能填制支票理解汇票、本票、支票三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区别能合理的应用汇票、本票、支票三种支付工具43 汇付支付认知汇付中的三种方式及其业务流程能恰当地组合应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币种了解电汇、汇票、信汇三种汇付方式的含义,特点与业务流程能理解三种传统支付方式的特点与风险44 托收支付认知托收中付款交单与承兑交单的概念及业务流程会根据托收业务的流程,进行“提示”,“承兑”,“付款”等票据缮制、能缮制托收业务项下的单据、能进行托收项下的出口押汇、能进行托收项下的信托收据借单进口融资操作理解<托收统一规则>能描述托收的业务流程理解跟单托收的特点与风险、了解跟单托收的资金融通方式45 信用证支付认知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的种类、信用证的业务流程能读懂一份SWIFT信用证理解信用证的基本知识、理解信用证支付的四种不同兑付方式---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兑付款及议付信用证:信用证支付流程、理解出6口商办理议付信用证结汇的工作内容与业务流程6 进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认知信用证的基本知识,开立信用证的流程能根据合同,正确填写开证申请请书、正确填写减免保证金开证申请书、能开立SWIFT格式信用证理解信用证的基本知识、能描述开立信用证的流程、理解开征申请书的内容与结构、了解应用减免保证金开证的进口贸易融资方式27 进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认知审核单据的要点、了解银行对不符的单据的处理能理解受益人对不符单据的处理方法能应用纵横审单法结汇单证能用相应的补救措施,解决单据部分问题(交单日期内改单、请求另一家银行担保、改为寄单托收等)理解《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应用膳制与审核单据的要求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能审核全套结汇单据,了解银行对不符的单据的处理、能理解受益人对不符单据的处理方法48 出口履约阶段跟单结算认知竞争者、竞争者战略能掌握信用证的真伪鉴定方法出口商审证、能识别信用证的“软条款”、会正确审核信用证、会撰写信用证修改函能进行信用证通知与信用证修改的通知等操作理解信用证业务审核单据的标准:“单证相符、单单一致”的原则改证、理解信用证的业务的审核单据的改正、能描述信用证的修改函的结构29 出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认知全套结汇单据缮制的要点能翻译信用证的单据条款46A、能准确缮了解出口商租订仓的流程、了解出口货物的投保程序、会应用UCP600缮制全套结汇单据、应用缮制与审4制全套结汇单核单据的要求与技巧据(基本结汇单据、如汇票、商业发票、提单、保单;其他结汇单据,如商检证书、受益人证明、等)、会应用纵横审单法审核结汇单据证六、课程实施和教学保障条件(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⒈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的导向要求,方便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一般要求教育部高职高专三年内规划教材或适合本校实际的高职高专自编教材。
⒉推荐教材《国际结算》邵红岭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 教学参考资料辅助教材选用坚持适用选优原则。
尽可能选用国家统一出版的“高职教材”,优先选用特色鲜明的获奖教材,特别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国际贸易结算实务》吴柏福,舒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8年)。
(2)《国际结算》吴国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三)《国际支付与结算》王益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二)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利用⒈教师要求⑴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结算类课程教学,掌握国际结算基本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
⑵行业兼职教师要求具备国际结算经验,具备培训经历,能够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关心学生。
⒉学习场地、设施要求⑴配备多媒体教室并保证能连接互联网。
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资源开发目的基于知识应用,结合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考虑,以工作过程要素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而开发的。
具体包括: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仿真实训、习题等。
(三)教学实施⒈任务驱动以真实岗位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为达到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会发挥其个人的能动作用。
⒉案例分析对于一些模拟情景的项目,本课程采取了案例分析教学法,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