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区域产业分析
姓名:黄子业 班级:09城规(2) 学号:09202020201
安徽在经济地理位置上,不东不 西,不南不北,在以重点城市为 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 安徽从来不在核心地带,前些年, 安徽曾经计划过皖江四市(马鞍 山、芜湖、安庆和铜陵),后来 计划东进战略,将沿江浙一带的 22个县市一字排开,希望融入上 海为龙头的“泛长三角”发展战 略。但是,对于安徽北部的北都因 为地处万倍不在安徽发展战略的 重点区域内,而多少有点落寞。
安 徽 区 域 规 划 背 景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该规划是 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 区域性发展规划。 规划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合肥、 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 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 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对接长三角地区。
安 徽 区 域 产 业
马鞍山、黄山、池州、铜陵 是安徽省比较发达的地区, 黄山有丰富旅游资源, 铜陵和马鞍山的矿产资源丰富, 池州虽然没有什么十分有优势的资源。 他的农业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十分的好, 这三个是各有千秋,自有自己的优势, 但是产业结构不是十分的合理,所以, 这三市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大力发展自己的基础行业, 同时也不断的创新开创自己的新天地。 加大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发展地域特色。 同时省级政府要加大对这三省的指导
立足安徽,融入长三角, 皖江城市带 联结中西部,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 互动发展新格局, 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由于合肥市是安徽的省会,所以综合素质比较好, 不论是在农业、工业还是在出口贸易方面。 但是合肥在全国的排名还是比较落后的, 所以合肥要抓住有利时机。合肥要多招商引资加大对外贸易。 同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大对外的人才交流, 积极利用国家的振兴中部的计划,加大对自身的能力的修养。 同时也要发挥自己作为省会的作用,带动其他省市的发展。
安 徽 区 域 发 展 规 划
皖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是《促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明确的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一。20世纪 90年代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着力推 进皖江开发,在开展招商选资、加强与 长三角体制机制对接、创新与长三角区 域合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业 承接规模不断扩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当前,东部沿 海地区环境容量空间日益趋紧,国内产 业分工和布局出现了向中西部加速转移 的态势,皖江城市带所拥有的区位优势 和经验积累,使得这一区域具备探索科 学承接产业转移之路、为中西部地区提 供示范的客观条件。
安 徽 区 域 产 业
蚌埠、阜阳、亳州处于安徽西北部,属于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 特别是阜阳和亳州,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占 GDP 的 比重仍在 30%以上。今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禀赋的同时, 安徽省政府也要给予这些地区加大扶植力度,作好政策引导 ,以促进这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地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 ,积极地谋求发展,积极地引进人才,集思广益,搜集有效地因素, 充分发展。积极地加大与发达的地区的交流。 这些地区是人口集中地,要加大人力的流动, 积极发展,发展服务业,政府也要积极地招 商引资,为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小企业的发展 提供条件。农业比较发达,所以要加大科技的 投入,实现农业机械化,减少人力的投入。 在国家扶植农业的大好前景下,抓住机遇, 发展农业。
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安徽的十四个省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资源互补。所以各省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的时候, 也要加强与周边的市的交流。只要合理的安排,安徽有十分大的 潜力所以安徽应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发展自己强省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