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第11讲-质谱法(第14章)
仪器分析第11讲-质谱法(第14章)
22:26:03
二、 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目的是高效、重复地将样品引入到
离子源中并且不能造成真空度的降低。 常用的进样装置有三种类型: 间歇式进样系统 直接探针进样 色谱进样系统(GC-MS、HPLC-MS)和高频电
感耦合等离子体进样系统(ICP-MS)等。
22:26:03
(2)直接探针进样 对那些在间歇式进样系 统的条件下无法变成气体的固体、热敏性固 体及非挥发性液体试样,可直接引入到离子 源中,图所示为一直接引入系统。
2、制作工艺简单,仪器紧凑。 常用在需要快速扫描的GC-MS联
质谱仪 五、检测器及记录
1、 常用的检测器有法拉第杯、电子倍 增器及照相底片、闪烁计数器等。 2、 采用较高性能的计算机对产生的信 号进行快速接收与处理,同时通过计算 机可以对仪器条件等进行严格的监控, 从而使精密度和灵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 提高。
磁分离器:方向聚焦 (同单聚焦分离器)
特点:分辨率高,可达百万 应用:无机、有机
22:26:03
3、飞行时间分析器 (Time of Flight,TOF) 这种分析器是用非磁方式达到离子分离的。
22:26:03
22:26:03
5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22:26:03
飞行时间质谱计的特点: 1、仪器的机械结构简单 2、扫描速度快,可在 10-5~10-6 s 时间内观察、记录整段
22:26:03
1、单聚焦分离器
单聚焦分离器是通 过磁场来实现按质菏 比的大小将离子分开 的。
仅用一个扇形磁 场进行质量分析的质 谱仪称为单聚焦质谱 仪。
扇形磁分析器见 右图。
离子束经加速后 飞入磁极间的弯曲 区,由于磁场作用, 飞行轨道发生弯曲。
22:26:03
22:26:03
质谱仪 四、质量分析器
根据质谱图中谱峰的位置,可以进行 物质的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根据谱峰的 强度,可以进行物质的定量分析。
22:26:03
质谱法发展概况
1912年,Thomson J J 发明阳极射线管内用电场和磁场可使阳极射线偏转,证 实氖有两种同位素20Ne和22Ne 。(第一台质谱装置诞生)。
1918年,Dempster A J 发明方向聚焦质谱仪并用于同位素丰度的测定。 1919年,Aston F W 制成速度聚焦质谱仪,用其测定了分子相对质量,发现新 的同位素。并因此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34-1936年,Mattauch J 等研制出双聚焦质谱仪。 1940年,Nier A O 研制成功扇形磁场单聚焦质谱仪。 1942年,扇形磁场单聚焦质谱仪商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适应原子能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催化裂解种 产生的碳氢混合物)的需要,质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了重视。 20世纪50年代,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20世纪60年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商品化。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日趋完善,加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质谱仪器的效能,更加普遍地应用于组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的分 析测试中。 20世纪80年代,涌现了一些对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性分子离子化的的质谱技 术,高分辨率质谱仪成为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
22:26:03
6
质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 电子倍增器 法拉第杯(Faraday Cup) 照相板 (同光谱分析照相法)
22:26:03
2、照相板
曝光量则由时间或电量控制。利用谱线的位 置与黑度,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主要用于火花源双聚焦质谱仪中,不需要记 录离子流强度和电子设备,灵敏度高,但精度 低,要先抽真空。
22:26:03
(3)色谱进样
色谱-质谱联用仪
22:26:03
三、 离子源
离子源的功能是将进样系统引入的气态样品分子转化 成离子。由于离子化所需要的能量随分子不同差异很大, 因此,对于不同的分子应选择不同的离解方法。通常称能 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方法为硬电离方法,而给样品较小 能量的电离方法为软电离方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易破裂 或易电离的样品。
一般质谱仪都采用机械泵预抽真空后,再 用高效率扩散泵连续地运行以保持真空。现代 质谱仪采用分子泵可获得更高的真空度。
22:26:03
( l) 间歇式进样 系 统
该系统可用于气体、 液体和中等蒸气压的 固体样品进样,典型 的 设 计 如 图 13 -2所 示 。
通过可拆卸式的试 样管将少量(10~ 100μg)固体和液体 试样导入试样贮存器。 由于贮样器内的压力 约为10-3Pa,比电离室 的压力高1~2个数量 级,因此,部分试样 便从贮样器通过分子 漏隙(通常是带有一 个小针孔的玻璃或金 属膜)以分子流的形 式而进入电离室。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离子源(10-3 10 -5 Pa ) 质量分析器(10 -6 Pa )
(1) 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2) 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 (杂3化) 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谱图复
22:26:03
进样系统
质谱仪结构框图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1、法拉第筒
Faraday杯与质谱仪的其他部分 保持一定电位差以便捕获离 子,当离子经过一个或多个抑 制栅极进入杯中时,将产生电 流,经转换成电压后进行放大 记录。 优点是简单可靠,配以合适的 放大器可以检测约10-15A 的离 子流。 但Faraday杯只适用于加速电压 <1 kV 的质谱仪。
1.气体扩散 2.直接进样 3.气相色谱
1.电子轰击 2.化学电离 3.场致电离 4.激光
1.单聚焦 2.双聚焦 3.飞行时间 4.四极杆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离子源(10-3 10 -5 Pa )
质量分析器(10 -6 Pa ) (1) 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2) 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 (3) 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谱图复杂化。
22:26:03
90年代,随着新离子化技术的 出现,使生物质谱法迅速发展。 已用于多肽、蛋白质以及其它 高分子生物聚合物的测定。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质谱仪器 相继问世,质谱法日益广泛地 应用于原子能、石油、化工、 电子、冶金、医药、食品、陶 瓷等工业部门,农业科学研究 部门,以及核物理、电子与离 子物理、生物化学、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地球化学、临床化 学、考古、环境监测、空间探 索等等科学技术领域。
22:26:03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药系 陈奇丹
第二节 质谱仪
质谱仪是通过对样品电离后产生的具有不同 m/z的离子来进行分离分析的。质谱仪须有:
进样系统 电离系统 质量分析器 检测系统 真空系统
为了获得离子的良好分析,必须避免离子损 失,因此凡有样品分子及离子存在和通过的地 方,必须处于真空状态。
22:26:03
化学电离法可用于有机和无机试样,反应气体除甲烷 外,还可采用异丁烷、氨、氢气和水。
22:26:03
4
四、质量分析器
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是将离子室产生的离子,按照质 菏比(m/z)的大小不同将离子分开的装置。主要类型有:
单聚焦分离器 双聚焦分离器 飞行时间分析器 四极滤质器 离子捕获分析器 离子回旋共振分析器
所以,目前,质谱仪已成为多 数研究室及分析实验室的标准 仪器之一。
22:26:03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质谱图的产生
样品分子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 同质荷比(m/z)的带正电荷离子,经高压 电场加速后,在磁场中偏转,之后达到收集 器,产生信号,其强度与离子数目成正比。 以信号强度为纵坐标,质荷比(m/z)为横 坐标,所得谱图即为质谱图。
22:26:03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药系 陈奇丹
单聚焦质谱仪
仅用一个扇形磁场进行质量分析的质谱仪称为单聚焦质谱仪
22:26:03
2
一、 真空系统
质谱仪的离子产生及经过系统必须处于高 真空状态(离子源真空度应达1.3×10-4~ 1.3×10-5Pa,质量分析器中应达1.3×10-6Pa)。 若真空度过低,则会造成离子源灯丝损坏、本 底增高、到反应过多,从而使图谱复杂化、干 扰离子源的调节、加速极放电等问题。
同位素质谱仪 气体分析质谱仪 无机质谱仪 有机质谱仪
22:26:03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药系 陈奇丹
第二节 质谱仪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试样 离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检测的装置。
分析过程 原子(分子)化 离子化 正离子 离子按质荷比(离子质量m与其电荷z之比)分
离 离子的检测
22:26:03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药系 陈奇丹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三、质谱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 可对气体、液体、固体等进行分析, 其分析范围宽; 2. 可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推测分子 式、结构式,用途广; 3.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22:26:03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药系 陈奇丹
1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四、 质谱分类
质量分析的作用是将离子源中形成的离子按质荷比值 的大小不同分开,分为静态和动态分析两类。。
动态分析器采用变化的电磁场,按照时间和空间来 区分质量不同的离子。这一类的仪器有:飞行时间质谱 仪、四极滤质器等。
2、双聚焦分离器
双聚焦分离器是指同 时实现方向聚焦和能 量聚焦。
静电分析器:能量聚 焦 (只有动能与曲率 半径相应的离子才能 通过狭缝进入磁分离 器)
质谱,可用于研究快速反应。用这种仪器,每秒钟可以得到 多达1000幅的质谱。
3、灵敏度高,不存在聚焦狭缝 4、测定的质量范围宽(仅决定于飞行时间),可达到几 十万u
可用于生化大分子的分析。
22:26:03
4、四极滤质器 (Quadrupole Mass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