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亭集序》说课课件(覃传金)

《兰亭集序》说课课件(覃传金)

痛哉悲夫皆因爱 ——《兰亭集序》说课
枝江一中 覃传金
• 教材分析 • 学情介绍 • 教学目标 • 教学设想 • 教法学法 • 教学过程
•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结构明晰, 相较于后两篇侧重记游说理的文章 更易于理解,本文传达的惜时有为 的生命观对成长中的学生意义重大 ,《兰亭集序》书法名满天下。
• • • • • 1、分类积累文言词句。(语言的建构) 2、感受曲水流觞文化的魅力。(文化的传承) 3、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重点:分析痛;难点:理解悲 感知乐的环节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在感悟痛的环 节主要培养分析、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在理解 悲的环节侧重培养辩证思维、自主质疑、合作探 究能力。 • 4、树立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积极生命观。(审 美鉴赏与创造)
7、回望课文谈感悟 •请学生分享对人生的感悟 ,教师集中分享一名学生 的感悟。
8、结束语
• 上联:一死生齐彭殇人生岂能 虚无; • 下联:惜青春奋争先生命应当 有为; • 横批:热爱生命。
谢谢
•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 学生对这类文章不陌生,但初中的 作品记游的比重较大,而高中的作品抒 情说理的比重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 更高。 针对学情,我安排了预习课:1、疏通 字词,扫清文字障碍。2、初步感知作 者情感的变化,分析兴怀之由。3、自 主质疑,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3、整体感知作者情感的变 化引导学生从文中筛选关 键字 乐、痛、悲。
4、赏读乐 • 除了饮酒赋诗之乐外,还有哪些句子写 到了乐? • 学生先读再析; • 教师归纳:一乐在人贤,二乐在景幽, 三乐在事雅; • 教师描述情境学生据提示入情入境地读 • 邀请一名学生配乐表演朗读。
5、分析痛 • 教师配乐朗诵,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思考痛 因; • 自由朗读、分组讨论分析归纳痛因,思考哪 些痛因引起了你的共鸣; • 分组展示,先读再抓关键字分析,教师归纳 :快乐易逝让人痛,情随事迁让人痛,人生 无常短暂让人痛; •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想,加深对痛 的理解; • 选读部分语句走用不同的方式读 。感知“乐”的部分主要是美读,教师描述 情境引导想象读、学生配乐表演读;分析“ 痛”的部分教师范读,学生选读;悲情部分 ,自由朗读,发现问题。为了理解“痛”, 我引导学生和读者共鸣,落实核心素养中的 沟通与交流能力。为了突破难点“悲” , 我引导学生质疑,注重生成,围绕问题展开 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激疑生惑,这个环 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 第四部分——教学设想
• 学生对《兰亭集序》中悲情的理解有一
定的难度,如何突破呢?首先我自己认 识要深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在钻 研教材的基础上我还读了一系列文章。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了学案,教 学生阅读方法,引导质疑,为上课做准 备。删繁就简,制定教案,不断反思核 心素养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 语文味的体现等等。
• 第五部分——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班级交流法 自主质疑法
• 第六部分——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设疑 • 由《兰亭集序》书法地位,文章的 分量激趣导入。 • 析题找与序言有关的句子,引导思 考:兴怀之由是否一致?学完本文又会 有怎样的感悟?
2、明确诗文创作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 文创作的过程,粗知饮酒作诗之乐 ,投影图片,加深对“曲水流觞” 文化传统的认识。
6、理解悲 • 学生自主朗读第四段,自主质疑,教师集中 学生的问题引导分组讨论释疑; • 教师引导交流,联系课外悲叹人生的诗文; 补充昔人后人悲叹人生的句子,归纳:千古 同悲。明确悲叹者的共性; • 补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一死生,齐彭殇” ,并对这种观点辩证地评价,从作者的态度 中明确背后积极的生命观:珍惜时间,奋发 有为!用王羲之在书法上的不懈追求做榜样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