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管涵设计说明知识分享

圆管涵设计说明知识分享

1.25
0.14
1.50
0.16
三、主要材料:
结构部位
石料
砂浆
混凝土
钢筋
涵洞身


C40
R235,HRB335
涵洞基础


C20

八字墙墙身


C20

八字墙基础


C20

帽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25

隔水墙
MU30片石
(M7.5)
C20

洞口铺砌
MU30片石
(M7.5)
C20

四、设计要点:
1.本图册采用无压式和半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
圆管涵设计说明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本图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对管节截面进行强度与裂缝验算。
3.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既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
4.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进行分布;填土容重:19KN/m3,内摩擦角φ35°。
5.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本图册设定圆管涵环境作用等级为C级。如实际工程环境作用等级超过以上设定,应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提高混凝土标号和保护层厚度,并应采取附加防腐蚀措施及满足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6.为便于工厂集中预制,同一孔径管节对应不同填土高度,均采用同样的管壁厚。通过钢筋直径和间距加以区分。
7.管节按纯弯板断面分析计算,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配筋由裂缝控制,裂缝宽度按0.15mm控制。
8.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m,辅助管节长0.5m。
9.洞口型式为八字墙,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孔径:1.0、1.25、1.5m
2.斜交角:0°、10°、20°、30°、40°、45°(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4.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三级
孔径d(m)
管壁厚(m)
填土高度H(m)
1.00
0.12
0.5<H≤4.0 4.0<H≤6.0
6.0<H≤8.0 8.0<H≤10.0
14.当地基容许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涵洞底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容许承载力。
15.八字墙地基承载力要求与洞身基础相同。
16.本参考图适用于圆管涵纵坡≤3%的情况。当纵坡>3%时,涵洞应按陡坡涵另行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做到经济合理,并注意结构的稳定性。进出水口设置消能措施,如跌水井、急流槽等形式,结合具体工程需要补充设计。
17.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八字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提供了按1:1.5和1:1.75两种边坡坡率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8.管节配筋计算时未考虑运输吊装的情况。
19.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时可参照使用。
五、施工要点:
1.管节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二、技术指标
所需基底
应力值(KPa)
115
149
185
222
118
152
188
225
121
155
192
229
12.基础构造: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底面铺设20cm厚的换填垫层。
13.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当基底应力≤200 Kpa时,换填材料可采用中粗砂,当基底应力>200 Kpa时,换填材料要求采用级配碎石。
10.管节采用平口接头填缝,具体构造:节间缝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或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粗铅丝绑扎固定。
11.地基承载力要求如下:
内管径D(m)
1.00
1.25
1.50
填土高(m)
0.5~4
4~6
6~8
8~10
0.5~4
4~6
6~8
8~10
0.5~4
4~6
6~8
8~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