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园惊梦观后感

游园惊梦观后感

良辰美景奈何天
——《牡丹亭·游园惊梦》观后感
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的《题词》中写下:「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学期本是无心选择的昆曲课,却成了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选择,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和翘楚——昆曲的美丽。

记得小时候其实就看过《牡丹亭》的片段,但是应该是杜丽娘死后魂游后院,柳梦梅掘墓开棺的那一段,因为当时还小,不懂得欣赏背后爱情故事的美,反而却被吓得够呛。

真正喜欢《牡丹亭》,就是在大学上了昆曲课之后。

喜欢《牡丹亭》这部戏,大概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心浮躁,无法沉下心来做事,包括对待爱情、包括写作戏剧。

就像有木心的诗里写过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然而在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里,爱一个人就是一生一世、生死相依、永不变节;爱一个人就是执着不已、缠绵秾丽、炙热反叛。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就是这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概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

《牡丹亭》整部戏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名叫丽娘,生的非常美丽,向陈最良拜师读书和学习。

她因为《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个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杜丽娘的父亲后升职担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埋葬女儿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到北京去进京赶考,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到杜丽娘的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幸好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而《游园惊梦》选段讲的就是其中最经典、最耐人寻味,也是最唯美的一段:杜丽娘到后花园游完后梦见柳梦梅的片段。

为什么《游园惊梦》最著名?看了好几遍我才懂得:0因为它是整版《牡丹亭》的画心,承载和延续着《牡丹亭》的“情”字,贯穿着整个主题。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短短的几句词,就唱出了杜丽娘独居深闺,百无聊赖的生活,每天闷在闺中,纵使衣着华美、养尊处优,最多能有的娱乐活动,也不过是跟着先生念一念书。

然而文字里描写的大川大河、真挚感情、人生阅历、跌宕起伏她都无从知晓无从体会,最多能有的经历也不过是去后花园赏一赏景
色。

这样的生活,已经能够想象到有多么无聊了。

春天到来,阳光明媚,黄莺在枝头鸣叫,但是对她来说也不过如此。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短短的九个字,更是直接地唱出了杜丽娘心中的烦闷,表演中的杜丽娘也是一脸的烦躁与憋闷。

更让人生气的是,这种烦闷还是无端无由地出现的,赶不走,消不掉,解不开,怎么也无法排解。

听到这句唱词时,我在想,虽然这烦闷说是无端无由,却是有实实在在的来源的。

从整体的戏文来看,我们知道杜丽娘心中是一个有着一些泼辣和叛逆的女子,她是希望能掌控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人,是希望能够有自主能力的女孩子,所以她烦这种困于深闺的生活,烦这样的无趣无聊。

这种烦闷一直根植在她的心中,几乎无时无刻都会干扰着她,提醒着她。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即使心中烦闷,但美丽的春光仍是让人感到开心的。

杜丽娘叹一句:「好天气也。

」真的是让我觉得非常有味道,展现出了杜丽娘可爱的、女生的、富有情趣的一面。

【步步娇】里的几句,表现出了杜丽娘在闺房的梳妆过程,梳妆的过程杜丽娘和春香也表演的很细致,春香帮杜丽娘梳发髻等都仔细地表演了出来。

杜丽娘如唱词里写的那样,穿着鲜艳华丽的衣衫,从发髻到裙裾都透露着精致,也又一次表现出了杜丽娘的身份,为后面出现的悲剧之事做铺垫。

一句「春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写出了杜丽娘的无奈,在封建等级森严、思想传统的家庭中成长,每天所能做的就是刺绣读书,心中有无限情愫都不能说出来,却没想到微风吹皱一池春水,唤起了杜丽娘心中的青春的活力和少女的天性。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多美的春天之景,春光明媚,让人有了对于生活的期待、对于未来的期望,春风吹醒了一位烦闷了多年的女子,吹开了她心中的烦闷,重燃了她对生活的期待。

「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

」就是因为这一个梦,杜丽娘梦到了柳梦梅,有了接下来发生的所有的一切的事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好一个「情不知所起」!确实是不知所起的感情,大概也只有一直待在闺中的杜丽娘天真可爱,才能只一梦就认定柳梦梅是自己的意中人、心上人吧!我以为,若是换了《桃花扇》中李香君那样的女子,社会经验更为丰富,懂得人生经验和道理更加丰富,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爱情故事了。

然而这段《游园惊梦》不过是小姐带着侍女欣赏春景,顺手做了一个梦,到底经典在哪里?我认为,《游园惊梦》的故事代表着杜丽娘开始有了反叛的情绪,开始不愿在闺房这一牢笼中做一只金丝雀,最终才能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爱情,获得和柳梦梅的美满结局。

游园的杜丽娘是一个身体被束缚的女子,因为春风、因为春景、因为美好的事物,让她的心境更加开阔、精神焕然一新,但
是她还是有肉体上的束缚,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杜丽娘来说也是同一个道理,所以她只能采取做梦的方式。

因为对于当时的杜丽娘来说只有梦中的她才是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不收拘束的,她才能遇见想要遇见的男子,和他自由地谈情说爱、共话天地、折柳诉衷情。

梦醒时分,意中人已不在。

这仿佛是庄周梦蝶一样的哲学讨论,到底是杜丽娘梦到了柳梦梅?还是柳梦梅梦到了杜丽娘?《游园惊梦》的哲学意味也很深刻。

当然了,《游园惊梦》很虚幻、很巧合。

杜丽娘怎么就能莫名其妙梦到了柳梦梅?为什么我的梦里却是在跑800米?艺术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可以为现实的人们提供精神上、心灵上的庇护。

即使我们追寻不到这般完美、毫厘不差、严丝合缝的爱情,我们也可以在文学作品里、戏曲表演里去感受那份巧妙的、巧合的、上天注定的爱情的美好,体验心灵的悸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