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王介明(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广西 南宁 530023)[摘要] 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确保党的政策贯彻执行和党的事业成功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
领导干部要提升自身的执行力,应牢固树立执行理念,具有坚韧的执行精神,提高执行的能力,具有执行的底气和勇气,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
各级要建立严格的执行制度,为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提升 领导干部 执行力[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6)05-0020-04y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和能力,是完成任务的态度和精神,是对目标和方法的认真研究、执着跟进。
对领导干部来说,执行力如何,将决定党和国家的政策的落实和事业的成败。
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是确保党的政策贯彻执行和党的事业成功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
对执政能力的反躬自问和强化建设,是一个执政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中央的决定转化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现实推动力,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而政策和策略的生命力在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最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不强,就不可能将党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正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这无疑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同时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等各方面能力也是一次大检阅。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要将这一庞大而繁琐的社会工程按照我们的预定目标不断推进,各级领导干部不但应具有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信心和勇气,而且更应具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正视现实、敢于碰硬的领导气魄,大局着眼、小事着手的领导方法,抓主要矛盾和!弹钢琴∀式相结合的领导艺术等。
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才能实现我们的预定目标,否则,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领导干部要想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就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二、当前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一)当前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的主要表现1.理解、把握上级政策精神的能力不强。
有的领导干部由于素质低,对上级政策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灵魂,致使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政策偏差。
正如时下流行的顺口溜:中央政策艳阳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
有的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只考虑目标、结果,而不考虑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出台的政策无法执行;有的领导干部出台政策时考虑政绩多,考虑干部群众承受力少,结果在推行政策时付出了惨重代价。
2006年第5期(总第131期)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NO.5,2006(Cumulatively,NO.131)y[收稿日期]2006-03-08[作者简介]王介明(1968-),男,广西天等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2.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不高。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涉及范围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以及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都可能存在;二是触及层次深,涉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人生观、人权观、民主观等方面;三是牵涉对象是群体性的。
如果不注意解决,人民内部出现的矛盾就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建设。
因此,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正视问题,不愿面对矛盾,奉行好人主义,谋求四平八稳,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怕自己被卷入矛盾之中,影响升迁和个人利益。
有的领导干部想解决,但由于能力有限,拿不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领导方式、方法不对头。
当前,有的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领导方式与方法落后于形势。
他们无视领导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仍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方法管理市场经济和社会事务,用行政手段随意干预企业运营,用!一刀切∀的办法指挥农民,用!拍脑袋∀的办法进行决策,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群众,以致造成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后果。
有的领导干部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感到茫然,苦于无方,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
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则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欠缺、遇到复杂的矛盾和工作难点不知如何应对等问题。
4.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高。
不能做到原则性与创造性相统一,这是提升执行力的最大干扰。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但创新的前提是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坚持政策的原则性的同时,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喜欢照抄、照搬、照套,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自己不能创新或不愿创新,也不允许别人创新,拿上级政策压制人,影响了整个事业的发展。
5.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工作的能力不高。
一是执政能力低。
据 中国青年报刊载,有关部门最近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人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人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
二是形式主义严重。
有的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往往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抓而不实,抓而不力;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布置工作多,督促检查少,要求别人多,亲力示范少。
(二)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的原因1.重视决策,轻视执行。
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领导者是决策者,而执行是下属的事情。
因此,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锁定在决策层面上,不愿意把自己扮演成执行者的角色,以为这样不符合他们的身份,有损尊严和形象,凡是要操作的事情,都依赖下属,交给下属,自己只充当一个发号施令者,结果很多事情办砸了,任务未完成,决策未实现,目标未达到。
事实上,领导者不仅应是决策者,而且还应是执行者,因为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决策之后的行为更是执行的过程。
从现代领导基本原理!黑箱原理∀来看就可得知,领导者在决策之后,还要关注执行过程,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要准确掌握执行结果,对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应分析原因,是方案本身造成的应完善决策方案,是实施过程出问题的应严格检查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
2.重视布置,轻视检查。
检查,是执行力的内核之所在。
加大检查力度,实际上就是推进了执行力。
美国IBM公司总裁郭士纳曾说,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什么就等于不重视。
没有人会十分在意没有人去强调和检查的东西。
而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总是安排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突击性检查的多,日常性检查的少;表面检查的多,严格检查的少;口头要求的多,实际落实的少。
检查的随意性成为!表面文章∀、!走马观花∀的典型代表。
不检查,不督促,或虽检查但缺乏力度,就难以保证有效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
3.喜欢远景,轻视目标。
多数领导干部都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总想在任期内干出一番大事业,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获取政绩,不断提升。
这本没有错,但问题是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在制定任期目标时,只喜欢制定远景目标,他们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喜欢高谈阔论,描绘理想王国,而对于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地完成一个个近期目标、最后实现远景目标研究得少。
目标不明确、目标不具体、目标可操作性差,就会变得泛泛而谈、让人难以理解,目标最终只是一句空话。
4.只听命令,不善变通。
有效的执行需要服从命令,否则执行就无法谈起。
但服从命令是有艺术的,在任务和目标方面必须绝对服从,但在执行任务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手段、过程方面则必须灵活应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而有的领导干部或为逃避责任,或怕招惹麻烦,明哲保身,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惟命是从。
5.不得要领,主次不分。
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处理好所面临的一切事务,只有抓住中心,关注重点,集中精神办急事、办大事,工作才会有成效。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工作起来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处是重点,到处是关键,结果是根本没有重点,没有关键,工作偏离中心,执行力大打折扣。
6.重视工作,忽视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迈迪#克里斯在 像老板一样优秀一书中说:学习能力远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一个目前有能力的人,哪怕他是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也会落后,变王介明/ 论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成一个!能力平平∀的人;而一个能力暂时不是很强的人,只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一定会成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因此,会学习的人是最有前途的人。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对于学习一般采取无所谓甚至是拒绝的态度,除了听命学习以外,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
三、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基本思路(一)树立牢固的执行理念当前,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应统一到全面提升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上来。
要使大家普遍认识到:再好的机遇、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措施、再好的政策、再鼓舞人心的目标,都要依靠执行力来保证;执行力能够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统筹力、协调力、生产力、竞争力、发展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目标实现的速度和程度。
要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真正缺乏的不是战略目标,而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
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
要把理念化为行动,把愿望化为现实,要营造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要增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
(二)保持坚韧的执行精神执行精神是执行主体在贯彻落实战略思路、方针政策、目标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态度。
保持坚韧的执行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积极的心态。
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人生和接受挑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对于执行力来说,积极心态的人执行力必强,消极心态的人执行力必差。
例如,两个商人同时到非洲开拓塑料凉鞋市场,一个人见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认为这里没有市场,而另外一个人见到那里的人都没鞋穿,认为市场潜力很大。
同一件事,得出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是不同的心态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