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及答案.docx

数学建模期末试卷A及答案.docx

2009《数学建模》 期末试卷 A
考 形式:开卷
考 :
120 分
姓名: 学号: 成 :
___
1.(10 分)叙述数学建模的基本步 ,并 要 明每一步的基本要求。

2.(10 分) 建立不允 缺 的生 售存 模型。

生 速率 常数 k , 售速率 常数 r , r k 。

在每个生 周期 T 内,开始一段 ( 0 t T 0 )
生 售,后一段 ( T 0 t
T
)只 售不
生 ,存 量
q(t )
的 化如 所示。

每次生 开工
c
1
,每件 品 位 的存
c
2
,以 用最小 准 确定最 周
期 T ,并 r k 和 r
k 的情况。

3.(10 分)
x(t )
表示 刻 t 的人口, 试解释阻滞增长(
Logistic )模型
dx r (1
x
)x
dt x m
x(0) x 0
中涉及的所有 量、 参数,并用尽可能 的 言表述清楚 模型的建模思
想。

4.( 25 分)已知 8 个城市 v 0,v 1,⋯ ,v 7 之 有一个公路网(如 所示) ,每条公路 中的 , 上的 数表示通 公路所需的 .
(1) 你 在城市 v 0,那么从 v 0 到其他各城市, 什么路径使所需的 最短?
( 2)求出 的一棵最小生成 。

5.(15 分)求解如下非 性 划
:
2
2
Max z x 1 2 x 1 x 2
6.(20 分)某种合金的主要成分使金属甲与金属乙 . 与分析 , 两种金属成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x 与合金的膨 系数 y 之 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 先 了 12 次, 得数据如下表:
表 2
x i
y i
x i
y i
试建立合金的膨胀系数y 与两种金属成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x 的模型。

7.(10 分)有 12 个苹果,其中有一个与其它的 11 个不同,或者比它们轻,或者比它们重,试用没有砝码的天平称量三次,找出这个苹果,并说明它的轻重情况。

《数学建模》模拟试卷(三)参考解答
1.
,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
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数学建模方法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机理分析和测试分析两种。

机理分析是根据客观事物特征的认识,找出反应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建立的数学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测试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黑箱 "( 意即内部机理看不清楚),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
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1)模型准备: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题目的要求,收集各种必要的信息。

(2)模型假设:为了利用数学方法,通常要对问题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使问题的
主要特征凸现出来,忽略问题的次要方面。

(3)模型构成:根据所做的假设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构造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把问题
化为数学问题,注意要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模型求解:利用已知的数学方法来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数学问题,此时往往还要作出进一步的简化或假设。

(5)模型分析:对所得到的解答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当数据变化时所得结果是否稳定。

(6)模型检验:分析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实际,如
果不够理想,应该修改、补充假设,或重新建模,不断完善。

(7)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产生效益,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
善。

2.
c1c2 r (k r )T
c(T )
2k,使 c(T )
单位时间总费用T达到最小的最优周期
T *=2c1k T *=2c1
c2 r (k r ) 。

当r k 时,c2 r,相当于不考虑生产的情况;当r k 时,T *,因为产量被售量抵消,无法形成贮存量。

3.
t——时刻;
x(t)
—— t 时刻的人口数量;
r——人口的固有增长率;
x
m——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x 0
——初始时刻的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 增长率下降的原因: 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

且阻滞作用随人口数量增加而变大,从而人口增长率
r ( x)
是人口数量
x(t )
的的减函数。

假设
r ( x)

x(t)
的线性函数:
r ( x) r sx
(r 0, s 0)

其中, r 称为人口的固有增长率,表示人口很少时(理论上是
x 0)的增长率。

r

x
x
m 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
,代入有 s
r (x m ) x
m ,从而有
x
r (x) r 1
x
m

根据 Malthus 人口模型,有
dx x
r (1 ) x
dt
x m x(0)
x 0
4. (1)
v
0 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如下图:
各点的父点如下:
v0 v1 v2 v3 v4 v5 v6 v7 v0 v0 v0 v2 v3 v0
v5
v3
各点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路长分别为:
v0: 0
v0→ v1: 1 v0→ v2: 2
v0→ v2→ v3:
3 v0 → v2→v3→ v4: 6 v0→ v5:
4
v0→ v5→ v6: 6
v0→ v2→→ v3→ v7: 9
(2) 最小生成树如下图:
5.最 解
(x 1*
, x 2* )
(5,1)
,最 目 z *
6.
画出散点 ( 2
11), 从散点 上看出 ,13 已知的数据点大致在一条抛物 的周 ,
假定回 函数
y = 0 +
1
2 2
.
x +
x
作 x 1 = x, x 2 = x 2,
用多元 性回 分析方法得到
y = , , ⋯ , T ,
1 37.0 1369.00
1 37.5 1406 .25
X
1 43.0 1849.00 13 3 ,
= ( 0, 1, 2)T .
13.0 520.0 20845.5 30.32
520.0
20845.5
837460
1207.9 X T X=
20845.5
837460 33717085 , X T y =
48249.3 ,
20304.1
1016.5 12.6958 271.6231
1016.5
50.9166
0.6362
13.3866
(X T X) 1=
12.6958 0.6362 0.00795

= (X T X ) 1X T y =
0.1660
.

Q = ( y X
)T ( y X
) = ,
n
y) 2
y
= ,
S yy
( y i
i 1
= , U = S yy
Q = .
在 着性水平
= 下, 用 F 法 H 0:
1 =
2= 0.
3.9689 / 2
因 量 F = 0.2523 / 10 = > (2 1, 13 2 1)=,
所以拒 H 0, 即 Y 与 2 个 量 x 1, x 2 之 存在特 着的 性相关关系.
再用 t 法 假 H 1: i = 0 , i=1,2,可知 量 x 1, x 2 y 的影响 着 . 故 x 与 y 之 的 公式 y = x + .
7.
先把苹果 号 1~ 12, 把 1~ 4 和 5~8 放在天平两 :
( 1)两 持平:就在 9~12 中 , 再把 9 和 10 放在天平两 , 再平就在 11 或 12 中 , 若 9 和 10 不平, 在 9 或 10 中;
( 2)两 不平 : 假 1234 重 5678 , 行第二次称量 125 和 349;若平了就在 678
中且是 的 , 再称 6 与 7 即可;若 125 重 349 在 12 中且是重的 , 再称 1 与 2 即可;若
125 349 重 , 坏的是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