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2003]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2003]
边界地区, 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 交往较多,
彼此了解加深, 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
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经济特区” 、 “出口加工
区” 等, 给予较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1)、区位 ——与投资国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2)、区位选择原因 一般来说, 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可以减少对 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 沟通; 了解当地的习惯、 法律等, 也利于避免劳资
• 区位优势:在以上两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要在全球 范围内比较各国的投资条件, 若国外投资更有利可图, 跨国投 资才会发生;
(2)、优势利用与跨国公司投资选择 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 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
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
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 所有权优势: 相对于其它国内企业来说, 能够跨国投资的 企业一定拥有一些特殊优势, 如技术、 管理、品牌、资金或垄 断优势; • 内部化优势: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比起出租或出售给其它企业 来说, 自己利用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可通过建立新的机构来
实现这些收益;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1、 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1)、公司总部的功能
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决策。
(2)、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便利的交通运输;
及时的信息获取;
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2、 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1)区位: 主要大都市区。 (2)、区位选择原因 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 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的可能性; 提供金融、 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
冲突。
1.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 公司总部、 区域总部、 研究与开发机构、 生产经营机构。 2. 区位要求: 由于区位需求条件不同, 跨国公
司各个组分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大差异。
3. 研究意义: 研究跨国公司各组分区位选择的一
般性特征, 不仅对解释公司空间结构, 而且对公
司空间战略策划, 均具重要意义。
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
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
(2)、区位形成条件 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 动密集型产业, 且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高。 此外, 生产过程可分离为独立的运营阶段, 距离对运输 成本影响不大。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
有关, 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时间滞后于
发达国家, 其区位扩散也应出现相应滞后期。
2006 年 500 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分布在 25 个省市, 集 中上海、 江苏、 山东、 广东, 四省投资额分别占 500 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 19% 、 16% 、 12% 、 9% 。
2、集中于边界地区 (1)、区位 ——东道国边界地区。 (2)、区位选择原因
2、市场地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
(国家) 均建立其生产厂家,
这些生产厂家以服务各自的
市场为主。无(或很少有)
跨越国界的销售发生。 属于
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
(2)、区位形成条件
• 运输成本过高会造成产品竞争力下降, 在市场
区生产就具有优越性;
• 世界各地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很大, 劳动力与土地
取向。
2、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取向
(1) 、成本与利润取向: 按照成本最低或利润
最大的原则, 选择生产成本最低、 预期利润较高的
国家作为投资对象。
(2)、 市场取向: 按照市场区位论的观点, 选
择潜在市场较大的国家作为投资对象。
(3)、要素取向: 占有和充分利用他国资源优
势和要素优势, 将其作为投资对象。
1946 年美国第一次播出 黑白电视。 图为 50 年 代电视节目录制现场
1947 年美国新泽西州朗讯技术公司贝尔实验室首次提出便携 式电话的概念。第一部真正的便携式手机由摩托罗拉公司 ( 美国芝加哥 ) 的马丁 · 库珀发明。 1973 年 4 月 3 日, 他向 竞争对手 —— 贝尔实验室研究主管乔尔 · 恩格尔打了第一个 电话。 第一个商用移动电话网是 1979 年在日本东京启动的。
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 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
(2)、区位形成条件
这种区位类型,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 如果
国家间贸易壁垒存在, 国外销售便难以拓展。 所以, 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如东南亚联盟、 英联邦等) 之 内, 易于形成此种类型的公司生产格局。在公司跨 国发展的早期阶段, 也容易出现此种格局。
1、 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 (1)、生产链(生产与销售活动关系系统) (2)、 所有权关系系统 (3)、组织链(组织关系系统)
2、区域等级关系 ◆克里斯塔勒的区域之间的等级关系 ◆马西的区域等级关系,揭示区域之间的 内在联系, 尤其是通过势力关系(控制与被 控制关系) 如: 老工业区对新工业区的控制 ◆用政治、 经济和社会关系三维座标系来 界定的区域等级关系
因素的流动性较差,生产成本的差异较大,若市场区的
要素价格低,就是很好的生产地; • 各国文化和习惯不同, 产品偏好不同, 接近市场可 以根据需要改进产品和售后服务; • 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对通过贸易进入市场造成了 障碍, 建立生产企业可以避开各种壁垒,直接进入市场。
3、专业化生产型
(1) 、区位特征
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3).案例
图 6.2 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集中地 (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 [1] , 198 页)
6-3 美国主要公司总部的区位
3、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公司总部区位并非固定不变。 随着公司的地理扩 张及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 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 生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在不同尺度、不同国家表 现有所不同。在宏观尺度上, 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 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 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
( 2 )接近数量充足、 高素质的劳动力供
应地, 以满足研究、 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
动力的需求;
( 3 )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 以便及时对
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 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
意见, 并引导消费。
3、R&D 区位
公司的 R&D 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 区。 R&D 在空间上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 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 。东道国市场
(4)、公司战略取向: 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
选择其战略重点区位作为其投资对象。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1)、区位——东道国经济中心区
(2)、区位选择原因
跨国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 ,在经济中
心区投资,减少风险和成本。
(3)、区位转移
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非发达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2002 年法国人 Henri Croaks 的公司推出了全 球第一个MP4 媒体播放 机, 他的品牌叫爱可视。 他把 MP4 带到了我们的 现实的世界,也带到了 我们梦幻的世界。
汽 车 的 发 明
1885 年 ,41 岁德国工程师卡尔 · 本茨在曼海姆制造出一辆装 有 0.85 马力汽油机三轮车, 他夫人贝尔塔驾驶它,时走时停
标准化产品阶段的要求: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 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 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
延至发展中国家。
选择的结果:
企业会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
发展中国家, 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
产区位转移的结果, 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
该产品的进口国。
地开了 100 多公里。 同年, 比卡尔 · 奔驰先生大十岁的另一名
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 · 戴姆勒, 制造出一辆用 1.1 马力汽油发 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
成熟产品阶段的要求:
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 技术
门槛降低。 企业开始更加关注生产成本, 会在出口 和投资它国之间进行利润权衡。 权衡的结果: 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 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 企业便会选择直 接投资。 由于产品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 其直接 投资多以发达国家为主。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应该明确的三个问题 :
为何跨国投资; 选择在哪个国家投资;
在东道国什么区位进行投资。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1、 产品周期理论( Product Cycle Model, PCM )
1966 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雷蒙德· 弗农
( Raymond Vernon )首次提出。后经他人扩展和检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2)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
3)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区位: 生产主要在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 中心。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 国市场。
1906 年德国制造的第一 台电子电视图像接受机
美国发明家兹沃雷金 1923 年发明电子电视摄 像管,1931 年研究成功 电视显像管
型公司, 在公司母国建立有 R&D 机构的同时,也趋
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 机构。世界市场型
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特定研
究实验室。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全球集中生产型 ;市场地生产型
专业化生产型;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1、全球集中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
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的 所有权优势, 并充
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 对外直接投资才会
发生。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