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提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区位才能达到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影响区位选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等等。
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区位选择展开论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区位选择
【研究的意义】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
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
”跨国公司是对外开放的一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正确.由于交通、电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好似变小了,各个国家在空间、时间上的距离缩小了,国际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而且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
开这种经济交流的形式,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文】区位因素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决策时,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主要考虑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程度的高低等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到中国来建立分公司。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性质可以发现不光是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逐渐增强的科研实力和便捷的交通等也渐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建厂的重要原因。
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理解跨国公司理论及其行为将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就上述论点展开论述。
一、我国的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分公司
1999年9月,作为试点,北京市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
然后,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
2004年3月,商务部修订出台的《关于举办外商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将地区总部作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发展的高级阶段,明确将“地区总部”概念列入了《规定》,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提出了可遵循的规范。
中国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赋予地区总部可从事的经营范围上,具体而言,除了投资性公司可从事
的业务外,地区总部还可以从事:
1.进口并在国内销售(不含零售)跨国公司及其控股的关联公司的产品。
2.进口为所投资企业、跨国公司的产品提供维修服务所需的原辅材料及零、配件;承接境内外企业的服务外包业务。
3.根据有关规定,从事物流配送服务。
4.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财务公司,向投资性公司及其所投资企业提供相关财务服务。
5.经商务部批准,从事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和境外投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并提供相关服务。
6.委托境内其他企业生产/加工其产品或其母公司产品并在国内外销售。
2006年5月17日商务部又审议通过《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并于7月1日起开始实施。
内容包括:经商务部批准,允许被认定为地区总部的投资性公司从事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被认定为地区总部的投资性公司委托境内其他企业生产/加工产品并在国内外销售,从事产品全部外销的委托加工贸易业务;行使财务中心或者资金管理中心职能且被认定为地区总部的投资性公司,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对境内关联公司的外汇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也可以在境内银行开立离岸帐户集中管理境外关联公司外汇资金和境内关联公司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用于境外放款的外汇资金。
离岸帐户与境内其他帐户之间的资金往来,按照跨境资金往来管理。
正是由于各种宽松和鼓励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二、我国国际化的大都市为跨国公司总部的设立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控制和指挥中心,因而要求所在地有方便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实现对下属企业远距离的调控;公司总部有大量的外部联系,如与政府各部门、与其它大企业、与金融、保险等高等服务业的联系,因而公司总部一般都位于特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跨国公司的总部一般都位于其母国,在投资多的地区会建立地区总部。
而北京、上海等地完全符合要求。
截至2005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共40余家,集中分布在北京和上海。
从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看,主要是来自欧盟、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
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分布在电子、通讯、机械、电器领域,入驻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主,入驻北京的则更多从事通讯和IT产业。
下面以强生公司为例:
1979年:技术转让协议的确定,成立中国首家质量管理体系GMP 化工合成工厂
1982年:于北京成立公司总部
1985年:于西安成立合资制药企业
1988年:上海强生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于上海合资生产邦迪品牌并进入消费者市场
1992年: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强生医疗上海学术中心成立
2006年: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强生视力健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8年: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
三、我国逐渐增强的科研实力以及良好的经济势头成为跨国公
司选择我国的重要区位因素。
金融危机的浪潮中全世界发现只有中国才能拯救世界的经济,在许多所谓的
强国纷纷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里时,只有中国并未收到太大的冲击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
很多有远见的CEO看中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大好形势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区位因素加以考虑。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实力快速增强,科研成果不计其数,许多跨国企业正是由于看好这一点因而选择了我国作为R&D。
根据现有资料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报刊、网络得到的信息和近期的跟踪研究,到2002年8月底,至少有65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82家R&D机构。
其中31家公司曾入选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1998-2002年财富全球500家公司,它们在华建立了55家R&D机构。
跟踪调查显示,从成立时间上来看,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建立R&D 机构数量迅速增加。
自1987年第一家机构在京成立后,1987-1993
年8年中,每年有平均不到1家机构建立;1994-1997四年中,每年平
均只有5家机构建立;而从1998年一年建立了11家机构的高潮之后,2001和2002两年间,跨国公司在华新建了至少19家R&D机构。
图 1987-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成立R&D机构情况
由于研究与开发机构需要接近创新源地,如高校和研究机构,以便及时得到新的研究成果的信息,并进行学术交流;研发机构也需要靠近市场,以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并利用市场信息反馈来改进产品;研发机构本身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要靠近智力资源密集地区;由于智力资源价格昂贵,所以也要考虑成本问题;因而研发机构一般也都在大城市,但比公司总部更国际化;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的优越性在于靠近市场和利用当地的廉价智力资源。
调查表明,我国的82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较为集中,R&D机构主要设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西安、成都等地。
北京有49家、上海15家、深圳5家、苏州3家、西安3家、广州2家、青岛2家、成都1家、杭州1家、南通1家。
2001、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19家R&D机构中,北京就有15家(如诺和诺德生物研发中心、LG电子部门综合研究所、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和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上海2家(本田汽车斥资1700万美元建立的本田摩托车上海研发中心、上海惠普软件开发中心)、杭州1家(诺基亚公司的第二个研发中心)和深圳1家(甲骨文公司成立的首家在华研发中心)。
总的来说,除去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因素,现在的跨国公司更多的关注被投资国的软环境,比如上述3个论点。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青睐中国,而中国也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