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一、坦然翁传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

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

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

翁惊愕,不觉俱坠。

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

顷之,持妹而出。

论者谓有神相云。

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

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

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

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

②蚤:通“早”。

③成立: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船泊岸边。

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

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

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

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者谓有神相云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尝( 曾经 ) (2)悉( 全,都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__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

__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

(写出两件事即可)__二、张养浩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A.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D.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辍( 停止 ) (2)窃( 偷偷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__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__ 4.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深得百姓的敬仰和称颂?__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__5.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__示例: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

__三、苏轼列传轼与弟辙,师.父洵①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②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

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③也。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注释】①洵:苏洵,北宋文学家,苏轼与苏辙的父亲。

②浑涵:博大丰富。

③自予:自居。

1.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其/体浑涵光芒B.其体/浑涵光芒C.其体浑涵/光芒D.其体浑/涵光芒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师( 以……为师;师从;学习 )(2)鲜( 少,少有 )3.翻译下面句子。

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__苏轼对待他们都像朋友一样,从来不曾以老师的资历自居。

__4.苏轼对写文章有怎样的看法?请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__写文章无固定格式,该说就说,该停就停,随性而为;嬉笑怒骂,也成文章。

__5.从短文中可以看出苏轼有怎样的品性?__随性洒脱,谦虚待人。

__四、萧燧传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②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③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④果中前列。

后,燧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⑤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⑥,诸邑皆宽。

上诏燧治郡有劳,除⑦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有删改)【注释】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属:托付。

③檄:下文书调职。

④秦熺:秦桧的儿子。

⑤镪:成串的钱。

⑥以其羡补积逋:用盈余填补亏欠。

⑦除:授予。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诏燧治郡有劳A.上/诏燧治郡有劳B.上诏燧/治郡有劳C.上诏燧治/郡有劳D.上诏燧治郡/有劳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既而( 不久 ) (2)易( 换 )3.翻译下面句子。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__萧燧生气地说:“(我)刚刚做官怎么敢欺骗自己的良心呢!”__4.找出文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萧燧这一人物形象的句子。

__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__5.读了本文后,你觉得萧燧是一个怎样的人?__提示:围绕“正直无畏、勤政爱民、为政清廉”等方面谈即可。

__五、王质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②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③质何敢望④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⑤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饯:饯行,送别。

③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④望:奢望。

⑤厚:丰厚。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闻者为之缩颈A.闻者为之/缩颈B.闻者/为之缩颈C.闻/者为之缩颈D.闻者为/之缩颈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朝廷方治.朋党( 治理,惩治 )(2)顾质何.敢望之( 怎么,哪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__待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__4.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__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人。

__六、有欲留客饮者有欲.留客饮者,有酒无肴,搜囊止得八文钱,窘甚。

老奴承①言易②办,以六文买二鸡蛋,一文买韭菜,一文买腐渣。

第一肴,韭面铺蛋黄,奴捧上曰:虽不成肴,却有取意,名为“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肴,韭面砌蛋白一圈,奴曰:是.名“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三肴,炒腐渣,奴曰:其名“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肴清汤浮蛋壳,奴曰:是名“门泊东吴万里船”,奴爱此诗,勉凑成此,幸勿哂③。

客大奖赏。

【注释】①承:顺着,听从。

②易:简单。

③哂:嘲笑。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老奴承/言易办B.老奴承言/易办C.老奴/承言易办D.老奴/承言/易办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欲( 想要 ) (2)是( 这,这个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奴爱此诗,勉凑成此,幸勿哂。

__我喜欢这首诗,勉强凑成这几道菜,希望不要笑话。

__4.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老奴是个怎样的人?__老奴是一个有智慧、反应灵敏、能言会道、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

__七、方山子传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欲以此驰骋当世A.欲/以此驰骋当世B.欲以/此驰骋当世C.欲以此/驰骋当世D.欲以此驰骋/当世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稍( 渐渐 ) (2)过( 经过,路过 )3.翻译下面句子。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__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_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山子的人生际遇。

__年轻时,仰慕游侠,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晚年隐居在岐亭。

__5.方山子自我排遣的方式是什么?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__由“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可知,方山子是用隐居的方式来自我排遣。

对于这种排遣方式,可以从积极方面来答: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向高洁;也可以答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不可取。

无论谈哪种看法,都要语言流畅,有理有据。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