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英汉翻译第1章(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
英汉翻译第1章(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
二、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至少熟读教材课本,同时通读同类 教材一本,和外国名著中英版。且对三本书 就某一点或某一方面至少写读后感三篇,每 篇字数不少于一千。读后感只能手写。其他 考试要求照旧。 教材:庄传译,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习指导: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学习和 掌握翻译的基本原理以外,翻译实践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具体地说,翻译练习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课后的英译汉练习,另一部分是老师 课外挑选的翻译材料。 翻译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好翻译需要付 出艰苦的努力,绝无捷径可走。对照阅读是一 种一举多得的学习方法。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2003 《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主编,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1998 《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孙致礼,译林 出版社, 1999 《名作精译》,杨平主编,青岛出版社, 1998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 1998
《周礼》中谈到周代规定每七年要将各诸侯 国的翻译人员集中到周天子所在地加以训练。 这也是我国典籍中关于培训翻译人员的最早 记载。 在《礼记》古书中,也有周王朝当时的翻译 官的专门职称的记载。
二、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设有翻译官职 。 汉代在交通要道上的西域诸国还设有主要为汉 朝使节服务的“译长”之职,在各国设“译长” 一至二人不等。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词典百科类:
《新英汉词典》(增补本)《新英汉词典》编写组编,上海 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英汉大辞典》(缩印本)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年版 《最新英汉高级词典》蔡文索主编,李赋宁审校,商务印书 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版
《英华大辞典》(修订第二版)郑易里等编写,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十卷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编辑部译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英汉双解英语谚语词典》盛绍裘,李永芳主编,知识出 版社,1989年版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商务印书 馆,朗文出版社,1998年版 《英语缩略词词典》史群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简明美国俚语词典》杨志达编译,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简明英汉世界文学词典》杜友良主编,中国对外翻译: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陈文伯,世
界知识出版社,1998 《实用翻译教程》,范仲英,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94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陈德鸿,张南 峰,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ATextbookofTranslation,PeterNewmark,ShanghaiFo 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EugeneA.Nida& Chr.R.Taber,E.J.Brill,1982 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翻译学词典》, MarkShuttleworth&MoiraCowi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的四个大的阶段
1. 从周代到东汉桓帝的翻译活动 2. 东汉桓帝末年到宋代的翻译活动 3. 明代到鸦片战争前的翻译活动 4.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5.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新文学翻译时期 6.新中国翻译时期
第一节 从周代到东汉桓帝的翻译活动
一、周代 《礼记· 王制》载有周代所设翻译东、西、南、 北各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员的职称: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 北方曰译。 故后世称翻译人员为“象寄之才”。
Webster’s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 guage
Springfield,Mass.,1961(Addenda,1966),1971
杂志:
历年《中国翻译》
第一章 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
教学内容 1、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的六个大的 阶段。 2、了解唐朝佛经翻译的辉煌 3、了解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中翻译所起的作用; 了解林纾的文学翻译和严复的翻译理论。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汉翻译 )
课程性质及要求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讲授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注重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精讲多练, 通过大量各种文体的翻译强化训练,不断提 高学生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 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 科研、外企,旅游等部门从事英汉笔译工作 的外语专门人才。
第二节东汉桓帝末年到宋代的翻译活动
一、 佛经翻译 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末年的佛经翻译,大致分为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东汉桓帝末年到西晋,是草创时期; 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是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唐代是全盛时期; 第四阶段,北宋时基本结束时期。
(一)佛经翻译的四个时期
1 、草创时期(东汉桓帝末年到西晋) 本时期的翻译家有安清、支娄迦畿、朱士行。 安清是西域安息人,译经 35 部, 41 卷,其中 有《大安般守意经》、《人生欲生经》等 (梁 皎慧的《高僧传》评他的译本“义理明晰,文字 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支娄迦畿是西域月支人,为了力求保全原本的 面目,往往“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
《英汉技术词典》清华大学《英汉技术词典》编写组编,国 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版 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LongmanGrou pLomited,1978 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Ne wYork,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