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年级 2013级
任课教师张彻
执笔人张佳佳魏雪梅
2015年8 月24日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概要: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指导。

本文重点介绍了了从西欧中世纪开始,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史,分析了不同阶段主要的经济思想。

关键字: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一·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轮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学说。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

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

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二.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

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但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以重商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济政策。

三.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四.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

这个理论指出,商品价值是一种主观现象,表示人对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的感觉和评价;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如果其他商品价格不变,则某一商品价格只由该商品供求双方的主观评价来调节,并由能使供求达于均衡边际评价来决定;如果考察所有商品在相互影响和制约条件下价格决定,则各商品的价格之比应等于他们边际效用之比。

边际效用价值论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几种主要的分配理论,虽然都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但其分析的前提条件和具体论证又各不相同。

五.新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
在20世纪以后,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理性预期革命”等三次大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六.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它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

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而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

后来经济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就业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
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

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

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

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还指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

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凯恩斯指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

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指出赤字财政有益。

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指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此外,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又产生了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等,随着人类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必将走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百度百科
《西方财政思想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