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与小说2

诗歌与小说2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宋词 辛弃疾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楚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屈原·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返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四、唐诗
• 1.繁荣的原因: •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 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 • 科举制度的确立。 • 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
等方面提供借鉴。
唐诗
第9课 诗歌与小说Fra bibliotek• 2.时代风格、特色、代表:
(1)浪漫诗---- 张扬个 性、蓬勃向上
---- 李白(“诗 仙”)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各诸侯 国民歌
宫廷乐 曲歌词
宗庙祭 祀歌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和“赋比兴”的艺术手 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赋、比、兴
赋,是铺陈的意识,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 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 因物起兴。三者共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赋、 比、兴的运用,是《诗经》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离骚——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 《离骚》该诗作长达375句、近2500字,想象丰富, 语言瑰丽,千变万化,雄伟奇观。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楚国与 人民的挚爱,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
• “骚体”(楚辞)与“风”(《诗经》) 合成“风骚”。《诗经》《楚辞》分别开 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三、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全汉赋》
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 文;
• 1、兴盛原因: •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 2、赋的特点: • 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司马相如(?~前117),字长卿,小名 犬子,成都人,西汉辞赋家。景帝时,他为 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 严忌等辞赋家交游。所作《子虚赋》《上林 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 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作品还有散文 《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 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宋词 苏轼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今属四川省) 代表作:《念奴娇.赤 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宋词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 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 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 内心感慨;
《念奴娇》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二、楚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楚辞集注》书影
《楚辞选》书影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 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吸收南 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 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代表作为《离骚》。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楚辞的主要特点
不是整齐的四言体, 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 的歌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宋词的派别和代表
• 豪放派 • 代表——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 特点: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
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 婉约派 • 代表——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 特点: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
• 代表: • ---杜甫 • (“诗圣”、
“诗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杜甫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居易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卖炭翁
白居易
• 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 • 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一、《诗经》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今版《诗经》书影
《诗经》书影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 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分 为《风》、《雅》、《颂》三类,分类标准是乐调。
表达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五、宋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什么是词?
• 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是宋代文学 的主流形式。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 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宋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宋词兴盛的原因:
• ①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 士希望振奋人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将进酒 李白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现实诗——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