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ppt课件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ppt课件

(一)、遗传因子假说 (二)、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三)、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四)、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孟德尔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因子(inherited factor /determinant, hereditary determinant/factor)的概念, 认为: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基本概念 (一)、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 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三)、 生物个体基因型的推断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根据遗传因子假说,生物世代 间所传递的是遗传因子,而不 是性状本身;生物个体的性状 由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决定; 因此,对生物个体而言就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两方 面特征。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1. 试验方法
P
红花(♀) × 白花(♂)

F1
红花

F2
红花
白花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P:亲本(parent),杂交亲本;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表示杂种第一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的生物个
到的生物所有特征或 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 某一类特征作为一个 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整体看待。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所选择的七个单位性状的相 对性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 后代个体间表现明显的类别 差异;
按杂交后代的系谱进行的记 载和分析,对杂交后代性状 表现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析 了各种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1909年约翰生提出用基因(gene) 代替遗传因子,成对遗传因子 互为等位基因(allele)。在此基础 上形成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 概念。
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由于F2总是由F1自交得到 的所以在类似的过程中符号往往可以不标明。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 P 为红色;
红花(♀) × 白花(♂) ↓
F1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
的植株,一种开红花, 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 F2
Hale Waihona Puke ? 红花红花↓ 白花
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 株数 705
反交试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 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 无关。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1. 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 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 状(dominant 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 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 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 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 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
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character/trait)。
(unit character),即:生物某 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最初人们在研究生物 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 遗传时往往把所观察 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
2. 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 状,另种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 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近3:1。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代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 (character segregation)现象。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224
接近3:1。
比例 3.15
1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孟德尔后来用白花亲本作为母本、红花亲本作为父本 进行杂交试验,即:白花(♀)×红花(♂)。 通常人们将这两种杂交组合方式之一称为正交,另一 种则是反交(reciprocal cross)。
反交试验结果:
F1植株的花色仍然全部为红色; F2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也接近3:1。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 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 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孟德尔利用其遗传因子假说、分离规律对性状分离现 象进行解释,认为: F2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是由于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 遗传因子控制;
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dominant ~)控制,而隐性性状由 隐性因子(recessive ~)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 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遗传因子在世代间的传递遵循分离规律(the law of segregation):
(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而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 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 影响。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五、基因分离的细胞学基础 六、分离规律的意义与应用
医学遗传学 第三章第一节分离规律
相关背景知识
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一)、豌豆花色杂交试验 (二)、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三)、性状分离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