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地质图件说明

常用地质图件说明


4. 井柱及井号
5. 平面导航图
4. 综合柱状图

编图要求
油(气)层综合柱状图应以系统取心井为主, 拼接目的层段的完整地层剖面,表示出地 层层序(细分到储量计算单元)、地层接 触关系、油气水层和岩性、电性特征等; 地层最大单元可简化从目的层段所在的系 或统开始。
4. 综合柱状图
地层单位划分
4. 综合柱状图
2. 比例尺 3. 剖面中适当位置标注地 质层位名称(符号) 4. 井柱及井号
层位标识要求:大层(组段)以均匀分布的汉字表示,砂层组以下以数字表示,纵向 集中分布;各层位间分隔线醒目,逐级可区分,一目了然。 剖面中一般至少有3口井,井柱中间为解释结论,两侧加测井曲线“:左侧为自然电位 SP或自然伽马GR,右侧为电阻率Rt,均以符号表示; 完钻井底横线封口标注完钻深度;若目的层油藏距井底较远则井柱不封口。 在井柱右/左侧与电阻率曲线之间标 “工”字型射孔井段,其侧下/上方加 框标注试油试采成果。 图中适当位置(不影响图件阅读效果) 附加平面导航图,可采用主力层系构造 示意图,简明扼要。 试油试采方框内字体缩放印刷后可清晰阅 读。(内容:厚度/层数,措施,方式,日产 量,日产水/含水,累积产量) 导航图中井号可适当抽稀,但过井剖面中 的井应量保留并清晰可辨;导航图位置一 般在左/右下角不超出剖面图框。
2. 油气藏剖面图——编绘方法
A B
N
-300 -400 -500 -600
0
-700 A
B
根据构造图绘 制油藏剖面
-200
-400 -600
2. 油气藏剖面图
绘制油藏剖面图时,应用海拔深度 ,纵、横座标比例尺应尽量一致,斜井 必须校正,这样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 地层、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3. 地层对比图
较之于水下分流河道岩性要细,具有反韵律和复合韵律的沉积特征,多由砾状砂岩、 含砾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互层组成,水体的能量较低,常见平行层 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还常见浪成沙纹层理、波状层理。底部也见有冲刷构 造及碳屑、植物屑、滑塌变形造成的岩性搅混构造。
ⅲ、前缘席状砂和河道间沉积:
尤其是以岩性为主控因素
的油气藏必须附沉积相分 布图。
陆相盆地沉积相类型
扇 相:洪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浊 积扇(湖底扇、远岸浊积扇和近岸浊积扇),水流机制以 重力流和密度流为主,也有牵引流; 河流相: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水流机制以 牵引流为主; 三角洲相:平原相、前缘相、前三角洲相,水流 机制以牵引流为主; 湖泊相:滨湖相、浅湖相和深湖相,水流机制以 牵引流为主; 。 事实上,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前缘和前 (扇)三角洲、浊积扇已经属于湖泊相的范畴。
2. 剖面中反映的油气延伸边界必须与含油气面积图完全一致; 3. 剖面图中的井号、海拔、试油试采成果等标注,其字体字号须
保证缩小印刷后清晰可辨;
4. 横向线型比例尺大小型号与剖面图长度协调(多数偏小); 5. 导航图置于左/右下角,图中信息简明扼要,清晰易读。
2. 油气藏剖面图
图中应有信息
1. 油气藏剖面图应反映油 气藏类型典型特征,须与 构造含油面积图相吻合;
编图要求汇总
注意事项
剖面中的油/气/水/干层的连通情况应符 合空间分布规律,如油水、气水或油气 界面应保证水平;油气延伸边界必须与 含油气面积图边界完全一致。 根据油/气层厚度选择纵向比例,成图应 能清晰反映油/气/水/干层的厚度和空间 分布。
表示方法和要求
全面展示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申报层位 井间油(气)水层空间分布和连通情况,剖 面上构造变化趋势和断层分布情况等。 纵横向比例尺选用合理,横向标明线型比 例尺(长度适中),纵向两侧为海拔高度 m,而非深度m。
5. 试油试采成果
6. 平面导航图
2. 油气藏剖面图——编绘方法
(1)剖面位置选取;
(2)利用井选取:
(3)油组及钻遇油层井深资料统计及整理 ●直井井深 ●斜井:根据井斜资料直校正后井深
(4)井号及井位置 标定
●斜井(定向井):根据井斜资料确定地下轨迹 (5)将整理后的海拔深度标定在井柱上,斜井标定在地下轨 迹的井柱上。 (6)圆滑线连接
水下冲积扇沉积体系
近岸水下扇,是全部没于水下的砂砾岩体,呈楔形体插入湖相泥岩中。
水下冲积扇形成于湖进阶段,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个亚相。
(2)扇中亚相:
由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组成。辫状水道微相,主要是一套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中细砂岩, 并有明显的、厚度不等的泥质夹层,一般由多个正韵律或不显韵律特征砂砾岩体组成的正序沉积 为主,见有底冲刷、块状层理,递变层理及大型板状交错层理。
1. 沉积相分布图
应有信息
1. 沉积相图应反映本地区目的 层位沉积体系及不同沉积亚相 (微相)分布特征;
编图要求
表示方法和要求 注意事项
沉积相分布图是描述 和说明地区沉积特征的图 件,具有一定规模的储量,
2. 沉积物源(构造)名称 3. 代表井或典型井的井位、井 号
4. 不同沉积亚相/微相平面(空 间)展布 5. 图例(符号与颜色同时区分, 图例的符号与颜色同时区分, 以备用于彩色/黑白图) 以备用于彩色/黑白图。 6. 线型比例尺 图名下方正中位置,长度与图 名协调。
ö ¿ ¾ Ú É È
1430
¼ ° ° ¶ £ ¨Ç Ö Ê ´ £ ©
Ó µ º À
ß Ì ± ²
曲流河相模式是本区Ng上河道砂体主要的沉积模式,其过程是河道侧移 、河床变凹和边滩加积。每一沉积时间单元下部为河道砂岩,上部为河道溢 岸沉积,具有二元结构。
曲流河相模式
河 道 亚 相 A 堤 岸 亚 相
3. 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质层位名称
层位标识要求:大层(组段)以均匀分布的汉字表示,砂层组 以下以数字表示,纵向集中分布;各层位间分隔线醒目,逐级 可区分,一目了然。 井柱中间为解释结论,井柱左侧为深度标高,两侧加测井曲线 (左侧为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GR;右侧为电阻率—Rt); 图中适当位置(不影响图件阅 读效果)附加平面导航图; 导航图中井号可适当抽稀,但 对比图中的井尽可能保留并清 晰可辨;导航图位置一般不超 出剖面图框。
河床滞留沉积A1 边滩A2
曲 流 河 相
Ng23 Ng32 Ng33
天然堤B1 决口扇B2
B
废弃河道D 洪泛平原C
Ng12+3 Ng22 Ng31
Ng23、Ng32 Ng0、Ng1
2. 油气藏剖面图——归纳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剖面中油/气/水/干层的连通情况应符合空间分布规律,如油水、
气水或气油界面应保证水平;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主要以水上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属于牵引流类型。多为砾岩、含砾砂岩,具 有正韵律特征,多见块状层理。王庄地区所见,砾石最大达200mm,一般530mm,成分复杂,以片麻岩为主。由于是近源堆积,厚度较大,可达 100m以上。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2)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沉积。
综合柱状图模板
4. 综合柱状图
常见岩性标示
常 用 图 示
油 气 层 类
常 用 图 示
地 层 代 码
常用图例
本层油井
本层水井
地质报废井
工程报废井
废弃水井
其它
斜井(井台、靶点)
断层线
油水边界线
计算线

砂体尖灭线 尖灭 未钻穿 海堤 道路
END
恳请各位同仁提出修改意见
谢谢
基本地质图件介绍
2018.04
图件分类: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1. 平面图 按一定的比例尺和科学投影系统绘制的,表达石油天然气地质信 息平面变化的图件。 1.1 综合成果图 是多种图的组合或多种成果汇集的图,包括勘探成果图、油 (气) 田(藏)储量综合图、含油(气)面积图等。 1.2 等值线图 主要是以等值线勾绘的图,包括构造图、地层等厚度、砂层等 厚度及储量参数等值线图等。 1.3 一般平面图 除综合成果图、等值线圈外的平面图,包括油(气)田(藏) 位置图、油(气)田勘探(采矿)登记位置图、沉积相平面图、储层 平面预测图、地震水平切片图、开发井网图等。
岩性都比较细,厚度也比较小,一般以粉砂或粉细砂岩为主,或夹于灰色泥岩、砂质 泥岩、灰质泥岩之中或与之呈薄互层。并含有较多的介形虫和菱铁矿、碳化植物屑。
(3)前扇三角洲亚相:
以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油页岩为主,可见水平层理、波纹层理、隐水平层理及 生物搅动构造,常见透镜状的浊积岩。
河流相沉积体系
沉积相 depositional facies 河流相 辫状河 曲流河 网状河 低弯度河 冲积扇 浊积扇 扇三角洲 滨岸滩坝 fluvial faces braid river sinuosity river net river low sinuosity river fluvial fan turbidite fan fan-delta shoreline beach bar
图中应有信息
1. 地层对比图应反映本地区地层剖 面中储层与非储层的分布特征、电 性对比特征和层位划分情况; 2. 线型比例尺(位于图名下正中)
编图要求
表示方法和要求 注意事项
全面展示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储层分布及井间油气水层空间 分布和连通情况。
纵横向比例尺选用合理,横向 标明线型比例尺; 根据储层厚度选择纵向比例, 成图应能直观反映储层的厚度 和横向展布。
图件分类: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2.剖面图 是以剖面形式表示石油天然气地质信息纵向变化的图件,包括构造 剖面图、油气藏剖面图、砂层对比图、地震剖面图、地震剖面层位标定 图等。多方向的剖面图可组成为栅状图。
3.综合柱状图 是以柱状形式表示铅垂地层剖面中的地层、构造、岩石岩性、颜色、 油气显示和沉积相等信息随深度变化的图件,包括地层综合柱状图、油 气层综合柱状图、四性关系图、沉积相柱状图、测井综合解释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