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面各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埋mái怨涎xián皮拓tà片参乘chéngB、濯濯zhuó逡巡qūn 孱chàn头修禊qìC、蹩bié进畏葸xǐ髡kūn首晌shǎng午D、辖xiá制苍颉jí嗔zhēn目怂sǒng恿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名不副实礼上往来呕心沥血如愿以偿B、淋漓尽致麻木不仁络绎不绝明察秋毫C、流离迁徙奴颜婢膝气息奄奄迫不急待D、轻歌曼舞凭白无故前仆后继盛气凌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甲、她未必知道她的__________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乙、第二天他老是___________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丙、养鱼得有水,天大旱,水十分,到哪儿去买水丁、我的儿子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是太子或王子。

A.、悲哀无精打采紧俏既然/毕竟B.、悲愤无精打采紧缺既然/毕竟C.、悲愤心神不定紧缺纵然/仍旧D.、悲哀心神不定紧俏纵然/仍旧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

C、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D、你自己不及格,还笑话人家得了四十五分,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许多作品,,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课文《鸿门宴》就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B、沈从文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如《边城》。

C、杂文古已有之,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经过鲁迅的倡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一种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鲁迅创作的杂文数量颇多,其杂文集有《而已集》、《二心集》、《野草》、《华盖集》等。

D、契诃夫是二十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最擅长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笔触伸进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人们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复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事故调查结论表明,施工单位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施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B、领导干部素质是否优秀、能力很强还是很弱,领导机关结构是否合理、运转是否良好、都直接决定和反应着执政能力的水平。

C、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慨。

D、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

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距关,毋内诸侯C、眄庭柯以怡颜D、虽趣舍万殊9、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道芷阳间.行④尊贤而重.士⑤子孙帝王..万世之也⑥籍.吏民,封府库⑦善.万物之得时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一.死生,齐彭殇A、①③⑨/②④⑦/⑤⑥/⑧B、①③/②⑦/④⑨/⑤⑥/⑧C、①③/②/④⑦/⑤⑥/⑧/⑨D、①③⑨/②⑦/④⑧/⑤⑥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欲呼张良与俱去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C、铸以为金人十二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阅读理解(一)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披帷西向..立B、毫毛..不敢有所近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以为..桂林象郡1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卮酒安足辞.B、臣请.入,与之同命何辞.为请.息交以绝游C、哙拜谢. D、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乃令张良留谢.囊括四海之意.13、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二)①我若为王,我的姓名就会改作:“万岁”,我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圣旨”。

②我的意欲,我的贪念,乃至每一个幻想,都可竭尽全体臣民的力量去实现,即使是无法实现的。

③我将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没有人敢说它是过失;我将没有任何罪行,因为没有人敢说它是罪行。

④没有人敢呵斥我、指摘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

⑤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

⑥我将看见所有的人们在我面前低头,鞠躬,匍匐,连同我的尊长,我的师友,和从前曾在我面前昂头阔步、耀武扬威的人们。

⑦我将看不见一个人的脸,所看见的只是他们的头顶或帽盔;或者所能够看见的脸都是谄媚的,乞求的,快乐的时候不敢笑,不快乐的时候不敢不笑,悲戚的时候不敢哭,不悲戚的时候不敢不哭的脸。

⑧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⑨这是他们的全部语言:“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这就是那语言的全部内容。

⑩没有在我之上的人了,没有和我同等的人了,我甚至会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14、下列各项对选文第一段层次划分及此段内容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为王的高高在上,为奴的不敢言笑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反对王权思想和奴才思想,倡导民主精神和自由意志。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反对王权思想和奴才思想,倡导民主精神和自由意志。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为王的高高在上,为奴的不敢言笑15、根据语境“我将看不见一个人的脸”中“一个人的脸”的朗读重音应在A、脸B、一个C、人D、一个人16、“万岁,万岁,万万岁”在文中出现两次,其意思一样吗?试作分析。

(三)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生在晚上九点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

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是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17、文中划线的“套子”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指什么?18、“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四)赤壁之战(节选)司马光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1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遗.权书。

遗:送给。

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治:统率。

C、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迎:迎接。

D、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累:逐步升迁。

20、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写了孙权手下两派人物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不同态度。

一派以张昭为代表的主降派,一派是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

B、“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一句的含义是:“会猎”是“会战”的委婉说法,意即要与孙权决一雌雄。

C、听了张昭的话后,孙权没有说话,其原因是他对投降的主张犹豫不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