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2)一、概况 (2)二、自然环境条件 (2)三、历史沿革 (3)第二章社会经济状况 (3)二、人口概况 (6)三、基础设施状况 (8)第三章镇区建设现状 (8)一、镇区概况 (9)二、居住环境现状 (9)三、公共服务设施 (9)四、给水 (10)五、排水 (10)六、供电 (10)七、电信 (10)第一章基本情况一、概况李集乡位于郾城县境北部,东与西华县奉母乡交界,西与商桥镇相连,南靠颖河与孟庙镇相望,北与临颖县皇帝庙乡毗邻。
乡政府驻李集村。
京珠高速南北从镇域中部穿过,国道107紧邻镇域西部,发达的交通体系有力促进李集乡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环境条件(一)地质李集乡总面积52.1平方公里,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72米,最高59米,最低56米。
整个地势略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工程地质良好。
地表土壤主要以黄沙土为主。
(二)气候条件李集乡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年日照为2228.9小时,年平均气温14.6℃,极端高温42.2℃,极端低温-15.9℃,无霜期216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805.2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多为沙壤土,酸碱度适中(PH值15.7—7.81)。
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乡。
(三)水利条件1、颍河从本区域南部流过,经本乡12个行政村南部,流入西华境内,南岸为黑龙潭乡。
在我乡贯串东西11.2公里。
排水沟有三条:稻草湖、南干渠、北干沟。
由商桥入境①南干渠经老官田村南、潘付刘、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陈刘马南部入稻草湖,经陈刘马闸流入颍河。
②稻草湖经老官田南至潘付刘、大宋、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郭东、陈刘马、大王、东孟、西孟等十三个行政村南部,分别从陈刘马闸、东孟闸流入颍河。
③北干沟由老官田南部稻草湖流入,往北从老官田西头走老官田北部及潘付刘、宓桥、老集、后李、李集、位李、田庄、郭庄、大王、渚阳寨、陈东、吕庄、东孟等17个行政村土地,由潘付刘北及大王南部,及东孟分别流入稻草湖后入颍河。
本乡现有生产及交通桥涵闸619座,完好469座,灌溉机井1294眼,完好机井890眼灌溉保证率90%以上,除涝标准达五年一遇,全乡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
2、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及最大洪水淹没区范围、面积、危害情况及最大洪水流量:颍河闸堤顶高程61.80米,警戒水位59.80,流量为800立方米/秒,洪水淹没区范围在颍河南岸,本乡及商桥为淹没群众转移地。
3、规划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报告资料本地水的走向为自西向东,属颍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
为亚沙土及薄层粘土加沙层,沙层为细沙,质粉沙组成,埋深8-30米,厚度1-7米,呈东西条带状分布。
水位埋深3-7米,单井涌水量20-40立方米/时4、镇域及镇区水资源的分布储量、水质评价可开采利用情况。
本区一般在海拔0.5-0.6米,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每平方公里约储量为5-7百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2.53亿立方米。
(三)资源条件李集乡由于地处平原地带,无矿产资源,主要农业资源为小麦,玉米等。
三、历史沿革明、清分属新安和古义保,民国18年(1929年)属东北区,民国29年(1940年)至民国36年(1947年)属商桥镇,民国37年(1948年)属沙北县5区及临颖沙北区,1949年属商桥区,1959年属商桥公社,1963年与商桥分设,建李集区,1965年撤区设李集公社,1984年改称李集乡至今。
第二章社会经济状况一、经济概况目前,全乡共有39家企业,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其中老官田村较多,规模以上工业5个,规模以下工业8个,潘付刘有2个,宓桥、郭西村有6个塑料加工企业。
中部是商业聚集地,东部和东北部以高效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初步形成了以塑料制品、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发展结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商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39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3188人,产值55660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9家,从业人员1680人,2009年完成3465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23家,从业人员1372人,产值8650万元,农业企业7家,全部为养猪业,从业人员136人,产值12360万元。
个体民营单位995个,从业人员16296人,产值81190万元。
其中,个体工业286户,从业人员5917人,年产值34720万元;建筑业136户,从业人员6955人,年产值16635万元;个体商业365户,从业人员2414人,年销售额17350万元;餐饮服务业76户,从业人员235人,年产值4150万元;交通运输业132户,从业人员775人,产值8335万元。
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理念要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特别是在新产品的研发上要有新的突破。
二是争取和配合上级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是动员广大干群以装材公司、博利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吉祥塑料厂等重点龙头企业为动力,带动全乡建筑材料、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稳步快速发展,把握企业发展趋势,合理调配产业布局,促进李集经济腾飞发展。
(一)农业李集乡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烟叶、大棚蔬菜为主,2009年实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27ha,总产量12073吨。
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农业主要产品统计表粮食作物夏收粮食秋收粮食播种面积(ha)3127 1446 1681总产量(吨)12073 4463 7610谷物产品统计表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谷物总计播种面积(ha)1446 1374 0 0 2820总产量(吨)4463 2867 0 0 7330豆类、红薯产品统计表大豆绿豆红小豆豆类总计红薯(折粮)播种面积(ha)115 43 0 158 89总产量(吨)441 61 0 502 631油料产品统计表花生油菜籽芝麻棉花总计烟叶播种面积(ha)310 345 20 0 675 87总产量(吨) 302 261 10 0 573 214蔬菜及特种作物产品统计表菠菜芹菜 大白菜 黄瓜 白萝卜 红萝卜 茄子 西红柿 大葱 蒜头 四季豆 长豆角 播种面积(ha )10141012815168844总产量(吨) 630 740 374660 341119318 339285 113 81235(二)养殖业1、畜牧养殖:全乡无大型养殖小区,均为散户。
(四)工业 1、乡镇企业李集乡工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农民人家纯收入(万元) 37524389527159886657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 (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元) 比例 产值比例产值 比例 产值 比例 产值 比上一年增加2005 100 14890 39.4 16141 42.9 6720 17.8 8278 856 2006 41395 100 15651 37.8 18084 43.7 7658 18.5 8939 661 2007 43931 100 16630 37.9 18515 42.1 8786 20.0 9308 369 200856131 10018004 3226206 46.7 11921 21.311754 2446200966049 100 18278 27.7 33882 51.3 13889 21 13680 1926 城镇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调查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万元)从业人数产值(万元)从业人数产值(万元)从业人数2005 87848 24786 18170 46504 11036 16558 1862 2006 93722 24993 17350 50744 11735 17985 2145 2007 100997 24547 15860 56606 13360 19844 2368 2008 143868 29921 13842 90164 15596 23783 2927 2009 158385 33160 12388 96355 15937 26870 42082、发展前景、规模通过乡政府的常抓不懈,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产品主要向深加工方向转变。
二、人口概况李集乡总面积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495亩。
全乡辖22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41个村民组,总户数10235户,总人口46650人,其中,外来从业人员1637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377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4994人,人口结构上看,男女比例约为1:1。
(一)人口结构乡现状总人口:全乡总人口3.4万人,人口密度731人/平方公里。
其中,外来从业人员1637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377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4994人,人口结构上看,男女比例约为1:1。
表-李集乡域各村现状(2009年)村庄名称人口耕地面积产业特点农业非农业暂住乡镇合计46650 1643 149 60495后李1827 76 12 2460 种植业(种烟)老官田3624 133 15 5040 养殖业(养猪)潘付刘3780 128 6 5100 养殖业(养猪)大宋3796 126 2 5073 种植业(高效农作物种植)老集2066 67 21 1860 商业李集2478 102 50 3120 商业相树张1689 56 3 2430 高效种植魏李1989 71 0 2734 种烟田庄1611 52 5 2067 高效种植三所楼郭1233 46 2 1485 蔬菜东孟1296 43 3 2027 高效种植吕庄1687 66 2 2026 高效种植西孟1760 53 0 2252 养猪、种烟大王2580 92 0 3481 种烟渚阳寨1680 55 4 1755 蔬菜陈东1556 47 0 1850 养猪陈西2056 68 12 2360 养猪郭东1645 47 2 2175 蔬菜郭西1945 82 0 2612 塑料制品加工宓桥2798 106 6 3012 建筑业大朱2097 78 1 3356 高效种植陈刘马1457 49 3 2220 高效种植(二)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李集乡人口变动基本情况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人口自然增长率7.2‰7.8‰8‰7.5‰7.4‰李集乡近几年人口综合增长率:2005年7.2‰,2006年7.8‰,2007年8‰;2008年7.5‰,2009年7.4‰。
(四)计划生育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2、全乡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
3、努力提高育龄妇女素质,生育观念进一步提高。
4、加强集镇、村两级育龄妇女小组长的培训,加大投入,通过努力,工资全部由镇负责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