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疾病





诊断
典型的眼底改变 超声检查 B超:实性内肿物、脉络膜挖空征现象与凹陷 征,肿物突破Bruch时,显示蘑菇样形状外观 的肿物。 A超:高入波及低至中度的内反射,伴有平滑 的衰减和血管搏动



FFA检查 双环征(瘤体内血管与视网膜血管同时显影) 广泛渗漏、后期染色和多发性针尖状渗漏或 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有多发性“热点” ICGA检查 肿瘤内色素少者可见强荧光 肿瘤内血管粗细不均及明显扩张 血管形态有发夹样外观、血管随意交叉现象、 鸡冠样血管环结构及三环征荧光(中央弱荧 光、旁中央强荧光、周边弱荧光)
交感性眼炎 Sympathetic Ophthalmia



概念:是发生于单侧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 术后一种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5天~60年 多为全葡萄膜炎 治疗:激素 预防
问题:交感性眼炎怎么与Vogt-
小柳原田病鉴别?
葡萄膜囊肿和肿瘤 虹膜囊肿 Nhomakorabea

胚胎时期晶状体表面的血管膜吸收不全的残 迹,分丝状和膜状
Fuchs综合征


概念:是一种主要累及单眼的以弥漫性虹膜 脱色素和弥漫分布或瞳孔区分布的中等大小 或星形KP为特征的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多单眼受累 不存在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体征 特征性KP 轻度前房闪辉和少量前房炎症细胞 虹膜改变 睫状体改变
血-房水屏障破坏 房角异常 线状出血 瞳孔(少数大小改变、对光反射减弱) 玻璃体改变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肉芽肿性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的鉴别与诊断
非肉芽肿性 发病 急性 肉芽肿性 隐匿
疼痛
畏光 视物模糊
明显
明显 中等
无或轻微
轻 明显
角膜缘充血
角膜后沉积物 后粘连 虹膜结节 位置 病程 复发
明显
白色、细小 有时存在 无 前部 急性 经常

灰色、大(羊脂状) 有时存在 有时存在 前部、后部或散在 慢性 有时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FFA检查、ICGA检查 治疗: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Behcet病


概念: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多形 性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等为特征的多系统、 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于青壮年, 男 女比例相似



临床表现:眼部、其他系统 诊断:4大体征 治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 痹剂、其他对症治疗


临床表现
眼部表现:发病急、进展快、症状严重 视物模糊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少数有角内皱 褶,KP尘状, 前房闪辉, 前房胞, 前房蛋白凝聚物、纤维素性渗出或膜 状物,易发生前房积脓、流动性差, 可出现虹膜后粘连 多数易复发 双眼受累,先后发病,交替发病
全身表现:腰骶部疼痛 晨僵,通常于活动后减轻 脊柱强直和畸形 周围性关节炎

并发症
黄斑病变 并发性白内障 其他

诊断
病史: 症状:飞蚊症 体征:雪堤样改变 辅助检查

治疗
视力>0.5,观察 视力<0.5,激素、睫状肌麻痹剂、 冷凝、激光、玻切

后葡萄膜炎 posterior uveitis

是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 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
狭义:葡萄膜本身的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
创伤及理化损伤
免疫遗传机制

分类
病因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临床和病理分类: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解剖位置分类:
前葡萄炎(anterioruveitis); 中间葡萄膜炎(intermediate uveitis) 后葡萄膜(posterior uveitis) 全葡萄膜炎(panuveitis)。


是一组累及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基底部、 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 病。 多发于少年儿童和青壮年 男女发病率相似 多双眼受累,占63%~93% 较少见,在葡萄膜炎中占0.1%~15.3%
临床表现
症状:发病隐匿,飞蚊症、视物模 糊、近视 体征 :玻璃体雪球状混浊、睫状体 扁平部雪堤样改变、周边视 网膜静脉周围炎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视网膜的改变 脉络膜的改变 玻璃体的改变 黄斑的改变
诊断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
抗感染、免疫抑制剂、激素、环孢素等
全葡萄膜炎 panuveitis
累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玻璃体、 视网膜
几种常见的葡萄炎类型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
患病率约0.11%-0.26% 约20%-30%伴发葡萄膜炎 多发于青壮年,男>>女 多为非肉芽肿性
脉络膜骨瘤

罕见的良性肿瘤 特征:视盘周围出现海绵状骨质 多见于20~30岁的青年女性 75%单眼发病 骨瘤内含有大量钙质,密度很高
CT检查
葡萄膜先天异常
先天性无虹膜

视杯前部的生长和分化障碍,虹膜不能充分 发育
葡萄膜缺损

胚胎发育过程中视杯下方胚裂闭合不全
永存瞳孔膜
•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多发于白种人和色素较少的人种 成年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 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女比例相似 临床表现 症状:视力下降或丧失、闪光感、视野缺损、 眼前黑影、眼红、眼痛等症状。 体征:眼底通常可见穹窿状或分叶状肿物,或 见弥漫轻度隆起的病变 低色素或无色素肿瘤,可看到大的肿瘤血管 常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橘黄色的脂褐质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沉着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病毒感染(单疱或带状疱疹) 多单眼,成年人 非肉芽肿性 发病特点:视网膜动静脉炎症 最早出现于周边部、中周部视网膜,向后极 部推进,最后常累及黄斑区和视乳头周围的 视网膜 治疗:抗病毒+激素
伪综合征


能引起葡萄膜炎表现但又是非炎症性的疾 病 治疗:治原发病
葡萄膜疾病
The Dease of Uvea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葡萄膜的解剖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葡萄膜炎 uveitis

概念 广义:发生于葡萄膜、视网 膜、视网膜血管以及玻璃体的炎症 称之。
虹膜隐窝封闭液体贮积形成 良性 与黑素瘤鉴别 USM检查 治疗:激光或者手术
脉络膜血管瘤



先天血管畸形 良性 多发于青年人,单眼多见 分两型:孤立性 弥漫性 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 颜面部血管瘤/脑膜血管瘤+青光眼 治疗:激光光凝术、巩膜外冷凝术、TTT、 PDT






CT检查(不如超声敏感) 眼内占位性病变 增强剂可使其得到轻度的加强 MRI T1WI相对玻璃体为高信号,T2WI相对玻璃体 为低信号 增强剂可使其加强 活体检查 易引起扩散,慎做

治疗 根据情况而定 定期严密随访 注意是否全身转移
脉络膜转移癌



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睫状 后短动脉 后极部脉络膜) 多见于女性 以乳腺癌转移最多 左眼多见

体 征(从前到后)
结 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角 膜: KP(keratic preciptate) 大小、形态、 颜色、数量、分布 房 水:闪辉、细胞 前 房:积脓、积血、纤维絮状渗出 虹 膜:水肿、粘连、结节、萎缩、膨隆、新生 血管 瞳 孔:缩小、闭锁、膜闭 晶 体:色素 玻璃体:混浊(炎症细胞) 眼 底:黄斑囊样水肿、视盘水肿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诊断
病史 症状 体征 辅助检查



治疗
扩瞳,抗炎



⑤ ⑥ ⑦
睫状肌麻痹剂 糖皮质激素滴眼剂 非甾体消炎剂 免疫抑制剂 病因治疗:抗感染 并发症治疗 其它治疗:热敷
中间葡萄膜炎 intermediate uveitis
前葡萄膜炎 anterior uveitis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 睫状体炎 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50%) 发病率约11.3/10万 多单侧发病

几种常见的前葡萄膜炎

特发性急/慢性前葡萄膜炎 HLA-B27相关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
Fuchs 综合征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 Behcet病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单纯疱疹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带状疱疹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 晶状体相关的前葡萄膜炎

交感性眼炎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突发、症状明显 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慢性: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


② ③ ④
诊断
病史 临床症状 医学检验:多数HLA-B27阳性 X线检查和CT检查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概念:是一种以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为特 征的并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觉功能障碍、皮 肤和毛发异常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于亚洲 多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女比例相似

临床分期 ① 前驱期 ② 后葡萄膜炎 ③ 前葡萄膜炎受累期 ④ 反复发作期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下新 生血管和增殖性改变、眼球萎缩、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