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Accuracy准确度Precision精密度Specificity专属性Detection Limit检测限度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度Linearity线性Range范围Robustness耐用性 1准确度
定义---- 分析规程的准确度是由该规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分析规程的准确度应通过它的适用范围来建立。

测定---- 当对一种药物进行分析时,准确度可以通过该分析规程来分析一个已知纯度的物质(例如,某个标准物质)来进行测定,或者通过比较运用这个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另一个已经鉴定的、其准确度已被说明或被解释过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来进行测定。

对于杂质的定量分析,应使用以已知数量杂质增敏的样品来评估准确度。

当不能获得特定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时,应将结果与另一独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测定被加入到样品中的已知数量的被分析物来计算准确度,得到回收百分比,或得到平均值与可接受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同置信区间一起。

准确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包括评价在含量测定的整个范围内被分析物的回收率,或评价估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关系的线性。

2精密度
定义---- 分析规程的精密度是当该分析规程单独分析均质样品的多个样本时,若干检验结果的一致程度。

分析规程的精密度通常以一系列测量数值的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表示。

精密度可以是分析规程在普通操作条件下可重现性或可重复性程度的度量单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现性指的是该分析规程在不同实验室的应用,例如在一个协作实验室里进行研究。

中间精密度(也称为“耐用性”)体现了在实验室内的差异,如在相同的实验室,但在不同的日期,或使用不同的分析员或设备。

可重复性指的是在同一个实验室内,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相同的分析员使用相同的设备、同一个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测定----一个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通过对足够的同一样品的分析来计算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测定的。

在这个背景下的分析是从样品准备到最终实验结果的完整分析程序的对样品的独立分析。

ICH文件建议可重复性的评估应该使用最少九次检测,覆盖该分析规程所规定的范围(例如,三个浓度和每个浓度三次重复进样,或在100%测试浓度上进行最少六次测定)。

3专属性
定义----当待分析物含有预期会有的其他组分(例如,杂质、降解产物、矩阵组分)时,准确可靠地评估待分析物的能力。

某个分析规程缺乏专属性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性分析规程进行补偿。

纯度检测:确保执行的所有分析规程能够令对于待分析物各杂质含量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

含量检测:提供准确的结果,令对样品中待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力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

测定---- 对于定性分析(鉴别检验),应当论证其在可能存在的、结构密切相关的物质中进行选择的能力。

从含有待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阳性结果(可能通过与已知标准物
质的比较),而从不含待分析物的样品得到阴性结果,以对其选择能力加以确认,并还要确认阳性响应不是来自与待分析物结构相似或密切相关的物质。

对于检测杂质的分析规程,专属性可以通过以适当水平的杂质将原料药或成药增敏,并论证这些杂质的测定达到了适当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对于含量检测,对专属性的论证要求能够显示出该分析规程不受各杂质或辅料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以适当水平的杂质或辅料将原料药或成药增敏,并证明含量检验结果不受这些外来物质的影响,来完成论证。

4DETECTION LIMIT检测限度
定义---- 检测限度是限度检测的特性。

它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样品中可被检测到的待分析物的最小数量,但是无需定量。

因此,限度检测仅仅说明了待分析物的数量高于或低于某个特定水平。

检测限度通常以在样品中的待分析物浓度(例如,百分比、十亿分率)表示。

测定---- 对于非仪器分析规程,检测限度的测定方法通常为,对含有已知浓度待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确立能够可靠地被检测出来的待分析物的最低水平。

通过分析含有高于和低于必需的检测水平的、已知待分析物浓度的样品,以显示检测限度足够低。

例如,如果必需检测浓度在0.1%的杂质,则应当证明该分析规程将可靠地检测在这个水平的杂质。

对于展示出背景噪音的仪器分析规程,ICH文件描述了一个通用方法,用来比较从以下样品测得的信号,这些样品分别为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和空白样品。

这样就确立了能够可靠检测的待分析物的最低浓度。

可接受的典型信噪比是2:1或3:1。

其他方法取决于校正曲线斜率的测定和响应值的标准差。

5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度
定义---- 定量限度是样品矩阵中低含量物质的定量分析的特性,例如在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成品药物中的降解产物。

它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够以可接受的精密度和精确度进行测定的样品中待分析物的最小量。

定量限度以样品中待分析物的浓度(例如,百分比、十亿分率)来表示。

测定---- 对于非仪器分析规程,定量限度的测定方法通常为对含有已知浓度待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确立能够以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被检测出来的待分析物的最低水平。

对于展示出背景噪音的仪器分析规程,ICH文件描述了一个通用方法,用来比较从以下样品测得的信号,这些样品分别为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和空白样品。

这样就确立了能够可靠地定量待分析物的最低浓度。

可接受的典型信噪比是10:1。

其他方法取决于校正曲线斜率的测定和响应值的标准差。

无论用什么方法,均应该在随后通过分析适当数量的、已知接近或制备于定量限度的样品,来验证定量限度。

6 7 LINEARITY AND RANGE线性和范围
线性的定义---- 分析规程的线性是该规程直接地、或通过明确给出的数学转换而间接地,得出与特定范围内的样品中待分析物浓度呈比例关系的测试结果的能力。

因此,在此部分,“线性”是指浓度与检验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实现线性,浓度和/或测量数据可以进行转换。

范围的定义---- 分析规程的范围是分析物的较高浓度和较低浓度(含)之间的区间,已经证实在此区间内,使用该规程进行测定具有适当水平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

该范围通常以与该分析规程得到的测试结果相同的单位表示,例如百分比,百万分率等。

线性和范围的确定---- 应在分析规程整个范围内确立线性。

线性的确立最开始应该通过目测代表内容物中待分析物浓度的多个信号构成的图表来进行。

如果其呈现线性关系,测试结果应该通过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例如,以最小二乘方来计算回归线)来确立。

来自回归线自身的数据可以用于提供线性程度的数学评估。

应该提交其相关系数、Y轴截距、回归线斜率、残差平方和。

通过用规程分析含有待分析物的、浓度在范围的极限值上和在范围中的样品,确认该分析规程提供了可接受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以进行该规程范围的验证。

ICH建议,为了确立线性,通常使用最少五个浓度。

8 ROBUSTNESS耐用性
定义---- 分析规程的耐用性是规程文件中列出的操作参数在微小、故意的变更中不受影响的能力的衡量单位,并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其适用性的指标。

耐用性可以在分析规程的研发中确定。

第一类:对成药中原料药或活性成分(包括防腐剂)的主要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的分析规程。

第二类:对成药中原料药或降解物质中杂质进行测定的分析规程。

这些规程包括定量测定和限度测定。

第三类:对工作特性(例如,溶出度、药物释放)进行测定的分析规程。

第四类:鉴别测试。

每一个类别均需要不同的分析信息。

每个种类通常所需要的数据要素在表2中列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