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7课导学案(答谢中书书).doc

27课导学案(答谢中书书).doc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屮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 •作者简介
陶弘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庾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岀”。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3.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
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自主学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 •)( )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臬奇考(
2感知课文,•行诵课文
)( )( )(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用课文原句回答)(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用原文回答)(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用课文原句回答)
(4)全文可分三部分,请分段落并写岀大意。

导学测评
1. 《答谢中书
书》
思是 ________ O
2. 根据课文内容, (1) 两岸石壁, (2) 晓雾将(
(3) ((4)【问题探究】
1.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从四个方面)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 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建议小组讨论)
6.比较《答谢中书书》和郦道元《三峡》,说说作者写景有什么不同?(建议小
组讨论)
的作者是 ________ ,字通明,号 __________ 。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五色( ): _________________
3•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者跃
奇竞其
):
其中 _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呢雾将叙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问题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鸣叫;判断动词;的;从;再、又;它的;奇丽;……•人.
2.(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能分析出一两点即予以鼓励表扬)
(4)第一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描写山川看静景之美
第三层: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第四层:以感叹总括前文。

问题探究1.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3.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
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
息。

4.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

5.—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界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乂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
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导学测评(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