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2014-03-14
心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2014-03-14
急性期(CT)
• 缺血性脑水肿
• 实验1:海绵模型:水增加6%,T2W信号增 加15%;CT改变25% • 实验2:鸡蛋变硬: T2缩短,中度T1缩短;CT 值不变 • 目前认为在水分探测MRI比CT敏感
急性期(CT)
• 缺血性脑水肿
• 3-6小时亦可有,但各家报道不一 tomura et al:92%(40-340 min) Bozza et al:85%(23/27) Horowitz et al:56% 3小时内,53-68%阳性率 对梗塞的预测:早期出现低密度,预测梗 塞的特异性高,一组786例分析,CT预 测449例缺血梗塞,追随证实433例,阳 性预测值96%,特异性为85%。
脑血管淀粉样变;出现液-液面可能为凝
血功能受损;溶栓后出血症状轻
溶栓后出血
脑内急性出血的CT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急性期为脑沟、池内线状高密度,亚急性
期有轻度脑积水,脑沟弥漫消失,脑沟、
池内线状高密度
• 24小时敏感性90%,1周为50%
MRI在卒中的应用
• 概述
• MRI技术
• 各期的MRI表现
发病2小时(面积<1/3MCA供血区)
发病24小时追随(面积<1/3MCA供血 区),治疗后,范围局限
A:发病后140分钟,面积>1/3;B:治疗后7天复查, 病变累及整个MCA区
急性期(CT)
• 岛叶带征 • 岛叶带:岛叶最外的灰白质束,屏状核,外囊和Reil岛 • 血供:大脑中动脉的屏状核动脉和其他脑岛动脉分 支供血。 • 岛叶供血障碍时, 豆状核的侧枝通过豆纹动脉和 Heubner回归动脉供血;当大脑中动脉前端的豆 纹动脉闭塞,脑岛不能与侧枝相通,该区成为一 个分水岭区 • 受累的岛叶带呈低密度,为大脑中动脉梗塞最早 表现之一
慢性期和后遗期(CT)
• 慢性期:4周-3月,病变区低密度,更 加均匀,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仍 强化(最长3-9月)。 • 后遗期:病变区与CSF相同,侧脑室 扩大,局部脑萎缩
CT增强扫描
• 脑梗塞的强化最早出现于第二周,2-4 周有80-88%强化 • 幕上2-4周为93%强化,3-17周减弱, 最长3-9月 • 强化类型多样,典型脑回强化,也可 为多灶、线样、带状、中心性、周边 性和环状,与坏死程度和侧支有关
发病90分钟
发病4天
CT发现对预后和治疗的影响
• 对梗塞的预测:早期出现低密度,预测 梗塞的特异性高,一组786例分析,CT 预测449例缺血梗塞,追随证实433例, 阳性预测值96%,特异性为85%。 • 早期出现低密度区小于1/3大动脉区,溶 栓治疗有效;大于1/3溶栓治疗禁忌 • 在头3小时内, CT出现较大片低密度区 ,应详细询问病史是否准确
岛叶带征
亚急性期(CT)
• 1-7天
• 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3-5天高峰
• 继发出血:1-2天达高峰,5-40% • 增强扫描典型的脑回样强化(gyral enhancement)
亚急性期(CT)
• 水肿和占位效应
• 缺血3-6小时内,出现细胞内水肿,4-12 小时出现血管性水肿,高峰期1-5天,1-2 周下降,2-3周占位效应消失 • 模糊效应期(fogging effect):出现于23周,梗塞的低密度区变为等密度,3周 后消失。 • 机理:梗塞区出现吞噬细胞,胶质细胞 成分,水肿消失, CT呈阴性 • 增强扫描仍强化
患者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发热,
体温最高达38.9℃,在当地医院诊为结核性
胸膜炎,当地给抗结核治疗,并为患者行胸
腔闭式引流,患者咳嗽减轻,体温正常,现 口服抗结核药。
手术病理:原发性肺动脉肉瘤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为罕见高度恶性肿瘤,主要
发生在成年人,女性稍多,由于其临床症状和影像
学表现与肺动脉血栓栓塞极其相似,极易被误诊;
5小时
Down syndrome: high hematocrit
(高红细胞比积) 71%显示MCA高密度
超急性期(CT)
• 脑肿胀
• 结构肿胀,如脑回和csf间隙消失,但无低密 度 • 见于动脉和静脉阻塞的早期 • 机理:低灌注压导致动脉扩张或高静脉压导 致被动性动脉扩张
2小时
6天
急性期(CT)
痰涂片(+)
MPR矢状位
CT三维重建
孕妇剖宫产前MRI检查
MRI
孕妇剖宫产后超声多普勒检查
典型病例二:胸部
6-17-外院CT平扫
69
7-10-CT平扫
70
2012-7-10-CT强化
71
冠状、矢状MPR显示破口
72
典型病例三:M,61,左肺结核合并肺动脉栓塞
典型病例四:腹部
75
腹部
100~120ml,注射后45s扫描
• 最好两侧同时注药,若不可行, 注射患侧上肢静脉
直接注射肢体CTV
• 显示阻塞部位
• 显示侧支循环
• 观察静脉内栓子
无名静脉栓子并狭窄
腋静脉闭塞
腋静脉闭塞及侧枝循环
侧枝循环
典型病例一:胸部
孕妇剖宫产前CT平扫
孕妇剖宫产后
CT平扫
CT动脉期
CT延迟期
心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刘建钢
1
影像学检查方法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Cerebral aniography (DSA)
• Ultrasonography (Doppler)
•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T的优缺点
CT扫描技术
• 常规CT
• 增强CT
• CTA • CT灌注成像
CT的能力
• 脑内出血
• 大动脉血栓性阻塞
• 脑肿胀
• 缺血性脑水肿
• 钙化
急性期(CT)
• 脑血流的阈值(CBF)
• 正常 54±12ml/100g/min • 缺血 23ml/100g/min • 神经功能丧失10-22ml/100g/min
脑内急性出血的CT
• CT是观察脑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 位置: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硬 膜下/外腔 • 预测预后 • 准确性:少见漏诊
脑内急性出血的CT
• 脑实质出血
• 急性出血为高密度 • 原因:梗塞后出血为斑片状;周边水肿
明显为肿瘤或静脉梗塞;多发出血可能
为转移瘤、凝血病(coagulopathy)或
76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77
血流图一目了然
78
病例五:四肢
右髂总动脉栓子形成
79
右侧股动脉闭塞
80
三、增强CT在穿刺活检前的价值
81
血管相关疾病禁忌穿刺活检
82
F,88岁
CT靶扫描
83
增强CT
CT靶扫描
84
病例四:胸部
VR三维重建
85
胸部
CT引导下穿刺
86
F3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疑诊结核性胸膜炎,要求穿刺
• 显示病变范围,夹层与主动脉分支 的关系(MPR,VR) • 显示夹层破口、假腔内血栓、动脉 壁钙化(MPR,MIP)
破口
分支的位置
不同后处理方式 的价值
横断图像
主动脉瘤的显示
• 显示动脉瘤部位、大小、形状、 范围 • 有无附壁血栓形成以及瘤壁有无 钙化 • 显示动脉主要分支有无受累
主动脉缩窄 (手术前后对照)
Vessel view
右冠状动脉观察图像
左冠状动脉观察图像
左冠状动脉狭窄
前降支狭窄 (软斑块)
右冠状动脉狭窄 (软斑块)
前降支狭窄
血管内支架的监测
对搭桥术后桥血管的监测
右冠桥血管再狭窄
右冠桥血管再狭窄
4、上腔静脉系统直接成像
• 经手背静脉注射20%的造影剂 • 注射速度1.5-2ml/s,单侧剂量
最常见部位是右肺动脉,其次为左肺动脉、肺瓣
膜,最少见的是右心室流出道;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预后很差,诊断后自然生存
期仅数月,治疗上以手术为主。
小
结
• 心胸血管成像技术 • 心胸血管病变鉴别诊断
• 穿刺活检前增强CT临床意义
CT在卒中的应用
• CT技术
• CT各期表现
• CT典型征象
• CT的应用进展
主动脉瓣上狭窄
左肺动脉狭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房室缺损
体动脉与肺静脉瘘
不同重建方式的优势
VR
MIP
肺隔离症
• 可显示来自体循 环的供血动脉 • 显示静脉引流
肺段隔离症
VR
MIP
不同的重建方式有各自的优势
3、冠状动脉狭窄
Slab-MIP
CPR
容积演示(Volume rendering, VR)
1、肺动脉
2、主动脉 3、冠状动脉 4、上腔静脉
1、肺动脉栓塞
A. 增强效果好,不仅可以显示肺动脉干支的 栓子,而且可以显示亚段动脉内的栓子; B. 多平面重建还可在单个图像上沿主轴显示 斜行走向的血管,以此准确评估血管内异常和 腔内血凝块,弥补了横断面的不足. C. 三维重建可以立体显示栓塞动脉的状态
干动脉
段动脉
亚段动脉
高密度对比 高空间分辨
多方式显示的优势
更 准 确 的 显 示 血 管
恰当的延迟时间 是提高图像质量 的关键
肺动-静脉瘘
• 可以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走行、 病灶的大小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