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七大手法 培训课件
雙手法概念
•1.手法名稱:雙手操作法,簡稱為“雙手法” •2.目的:學習有系統的記錄人體雙手(足)動作的
過程。 •3.意義:以圖表的方式,來記錄操作者雙手(足)
的動作過程,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及改善。 •4.應用範圍: •4.1適用於以人為主的工作; •4.2專注於某一固定工作地點之研究; •4.3該件工作有高度重複性
• 利用联合作业图分析的基本原则 • 联合作业图案例分析及讨论
– 案例1:叉車搬运作业
联合作业分析的基本原则
• 使各个对象的工作进度协调,取消空闲和等待时间,缩短 周期。
工作A
4h
工作A 4h
工作A 工作B
结论:
等待
1h
工作B
3h
8h
工作B 3h 7h
3h 4h
1 消除工作中的等待,可以有效的缩短工作的周期时间。
雙手法概念
• 5.双手作业分析的特征
➢主要研究对象是操作者的双手 ➢借助于双手作业图进行分析
• 6.双手作业分析的目的
➢研究操作者双手的动作使其平衡 ➢发掘“独臂式”的操作 ➢发现拌手,找寻笨拙而无效的动作
雙手法作業圖的繪制
•6.3
:代表“移動”,表示手由一地點移
動到另一地點。
•6.4
:代表“把持”,一手握住一個物體,
四 肩 +上臂
上臂之長 度 4 多 強
大
0. 0026 分鐘
五 身軀 +肩
上臂+身軀彎 曲 5 最多 最強 最大
二﹑有關工具設備方面
1﹑利用工具原則﹔ 2﹑萬能工具原則﹔ 3﹑易于操作原則﹔ 4﹑適當位置原則﹔
三﹑有關場所布置方面
1﹑定點放置原則 5﹑用墜送法原則 2﹑雙手可及原則 6﹑近使用點原則 3﹑按工序排列原則 7﹑避免擔心原則 4﹑使用容器原則 8﹑環境舒適原則
人體各部分動作等級分類
級別
運動樞軸
人體運動部 份 動作範圍
速
度
體力消耗
動作力量
疲勞度
時
間
(以25mm為主
)
一 指節 手指
手指節之長 度
1
最少 最弱 最小 0. 0016 分鐘
二 手腕 +手掌
手掌之張度
2 少 弱 小 0. 0017 分鐘
三 肘 +前臂
前臂之長 度 3 中 中 中 0. 0018 分鐘
• 联合作业分析研究对象: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者所进 行的分析。
• 联合作业分析研究目的:
➢ 发掘空闭与等待时间 ➢ 使工作平衡 ➢ 减少周期时间 ➢ 获得最大的机器利用率
• 联合作业分析研究工具:联合作业图
联合作业图
• 联合作业图的构成:表头、图表、统计。 示例
• 联合作业图的特点: ➢机器的作业情况画在图表的最左栏 ➢操作者的作业情况画在图表的右栏
•
---作業員1裝No.1集裝箱---作業員2等待
– 第二次5min:叉車等待
•
---作業員1繼續裝No.1集裝箱
•
---作業員2裝No.2集裝箱
– 第三次5min:叉車運送工人甲裝的No.1集裝箱
•
---作業員1等待
•
---作業員2繼續裝No.2集裝箱
•
現行方法的聯合作業圖
现行联合作业图
叉車 運NO.1 5min
• 应用“5W1H”提问技术与“ECRS”原则进行改进。先就第一次5min提问 – 问:作業員2完成了什么? – 答:什么也没做,正在等待。 – 问:是否必要? – 答:按现行方法,作業員2必须等待集装箱回来,所以此等待是必要的。 – 问:为什么? – 答:因为现行方法中作業員1,2各装一集装箱,故当作業員2装满一箱 由叉车运走后,必须等待空箱返回来。 – 问:有无更好的办法,避免作業員2在第一次5min内空闲? – 答:有。作業員1,2可合装一箱,省去等待空箱回来的时间。
• 在生產過程中,物(MATERIAL),機器(MACHINE) 及人(MAN)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人是一切事物的 主宰。因此每一件工作的完成都具有一共同的因素-人。 在每一製造程序中或每一機器的操作中總有人運用他的 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在操作。雖然同樣一項工作,每個 操作者都有同樣的手,腳等身體部位,然而其作業效率 卻往往相差很懸殊。因此,科學家、工程師與科學管理 者乃對人體的操作狀況加以研究分析,以尋求一最經濟 有效省力省時的動作方式。
改善后 改善后是雙手作業﹐ 節省工時﹐提高效率
Before Improvement
左手
等待右手取成品 同右手 同右手
取PE袋
等待
右手
從流水線取成品 (伴有轉腰動作) 除產品靜電
檢查產品外觀
將產品裝入PE袋
將成品放回流水 線(伴有轉腰動作)
作業員 一般工作台
成品
左手
0 2 2 1
5
右手
1 0 2 2
動作經濟的22原則
(一)有關人體動作方面 (二)有關工具及設備方面 (三)有關場所布置方面
一﹑有關人體動作方面
1﹑雙手并用原則﹔ 6﹑避免突變原則﹔ 2﹑對稱反向原則﹔ 7﹑節奏輕松原則﹔ 3﹑排除合并原則﹔ 8﹑利用慣性原則﹔ 4﹑降低等級原則﹔ 9﹑手腳并用原則﹔ 5﹑免限制性原則﹔ 10﹑適當姿勢原則﹔
案例1
人
時間
機
裝鉚件 4"
4" 空閑
空閑 1"
1" 沖壓
取工件 2"
2" 空閑
統計
周期
工作 時間
空閑 時間
人 7" 6" 1"
利用率 86%
機 7" 1" 6"
14%
案例2
• 问题:機器的空闲时间太多,利用率仅为14% • 采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原则进行分析改进
– 问:為什么取放的時間占總時間的比例如此高? – 答:裝產品費時太多. – 问:有无改进的可能? – 答:有。 – 问:怎么改进? – 答:1.人員訓練,提高取放產品速度. 2.變1人1機為2人1機。
➢案例1:檢查包裝作業 ➢案例2﹕手柄毛头的磨削加工
双手作业分析的要点与改进
• 要点 ➢减少动作 ➢排列最佳顺序 ➢合并动作 ➢平衡双手 ➢避免用手挂钩
改进措施:提问技术 ➢改进动作顺序 ➢改变工具及设施 ➢改变布置 ➢合并所用工具 ➢改变所用材料 ➢使用量具、夹具 ➢同时使用双手
案例1
改善前 改善前是單手作業﹐ 伴有轉身動作
•3.2動作經濟原則為”吉爾勃雷斯”(Gilbreths)所首創 稱為”動作經濟與效率法則”後經若干學者詳加研究改 進而成,稱之為”動作經濟原則”.
•3.3動作經濟原則可分為三大類二十二項。
動改法概念
•3.4三大分類為: •1) 有關於人類運用方面之原則,共包含10項。 •2) 有關於工作場所之佈置與環境之原則,共包
雙手法課堂練習
工作:在信纸上签名 开始:信纸在桌上,笔在笔架上
结束:签名毕,将笔还置笔架内
左手
右手
压住信纸
至笔架 取笔
信纸
笔架
持笔至信纸 签名 持笔至笔架 放笔于笔架上 回信纸处
统计
左
右
1
3
0
4
1
7
動改法概念
•1.手法名稱:動作改善法,簡稱為“動改法”, 是:省力動作原則,省時動作原則,動作舒適 原則,動作簡化原則
• 改进联合作业图
改进联合作业图
叉車 運NO.1 5min 運NO.2 5min
作業員1 裝NO.2 5min 裝NO.1 5min
作業員2 裝NO.2 5min 裝NO.1 5min
代表工作
代表空閑
統計
叉車 OP1 OP2
周期 10 10 10
工作時間 10 10 10
空閑時間 0 0 0
利用率 100% 100% 100%
2 如果有多项工作,则同时开展工作,周期时间最短。
案例1:叉车搬运作业
•
某車間用叉車搬運零件。每天由作業員1與作業員2負責
將零件裝入空箱,裝箱後由叉車搬運到車間出口處暫存,叉
車每次只能搬運一箱,來回需要5min,而一人裝滿一箱零件 需要10min。
• 現行方法:
– 第一次5min:叉車運送工人裝No.2集裝箱
(1)1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 (2)數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 (3)數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
人機法概念
人机作业分析工具:人机作业图 人机作业图的组成:表头,图表,统计.示例 人机作业图的记录符号:
––––表示工作
––––表示空闲
作业名称:车削零件
编号:
图号:
日期:
开始动作:装夹零件 人
结束动作:卸下零件 时间 (min)
• 作业方法 • 零件图与工作地布置 • 现有方法的双手作业图 • 用5W1H提问技术考查现方法 • 建立新方法 • 实施效果
作业方法
• 罐柄放在重力斜槽内,便于工人随时都能 得到零件
• 工人左手伸向斜槽,取3个工件 • 在工作地点中心用左手拿住工件 • 右手从左手中取出一个工件,磨削工件(2
秒),并把工件放入产品纸盒中,如此, 到3个完成为止 • 重复54次,直到产品纸盒装满为止
空閑 5min 運NO.2 5min
作業員1
裝NO.1 10min
空閑
5min
代表工作
統計
叉車 OP1 OP2
周期 15 15 15
工作時間 10 10 10
作業員2
空閑
5min
裝NO.2 10min
代表空閑
空閑時間 5 5 5
利用率 67% 67%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