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能力目标: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情感目标: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内容:
教师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接着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教师提问:要求红旗的长是宽的几分之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该怎样算呢?
学生计算之后,教师告诉学生,求红旗的长是宽的几分之几,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
接着教师出示第2个例子,并提问:怎样求出汽车的速度呢?学生计算出结果(200÷4=50)后,教师再问:我们能不能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说出: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比4。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概括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
的比。
●教学比的读法、写法,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三个例子讲清楚比的读法、写法,比号,比的前项、后项,比值等概念。
然后让学生结合实例说出比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值和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再提问: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然后同学互相交流: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复习。
先让学生做第1题。
再提问: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接下来让学生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有,什么关系?可以同桌交流。
●教学例1。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三个比的比值。
提问:这三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观察这三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把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与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接下来,师生共同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之后,让学生举例来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例2。
教师告诉学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接着出示
例2第(1):题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同时除以7。
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前项、后项都是分数的比该怎样化简。
在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师生共同完成。
要注意让学生说出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同时乘6。
第(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辅导。
学生做完后,要交流他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结果怎样。
教师还要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化简比。
并告诉学生:虚线方框中的步骤,待熟练以后可以省略。
●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先写出比再化简。
●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
第2题可以先复习时间、总量、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4题。
●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指名回答做题的过程和结果。
要结合所做的题,重点回答比值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第2题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交流是怎么想的。
教材中呈现了两种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题方法,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学生不论采
用哪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但不要要求学生必须用两种方法解题。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1题做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比值所表示的含义。
第5题是一道求连比的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参考答案是:3/10:1/2:1/5=3:5:2。
但应注意的是:这里的3:5:2≠ 3÷5÷2,只表示三个数的比。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5、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