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主线工程二期I标段格子梁边坡施工方案(k16+500~k16+640)审批:审核:编制:重庆建工市政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〇九年八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施工布署及工期安排 (4)四、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五、施工进度保证措 (11)六、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4)七、施工技术安全及保证措施 (20)八、施工进度计划表 (25)九、附图、附表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主线工程二期I标段K16+500~K16+640段格子梁护坡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
1、1 《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K16+500~K16+640右侧路堑边坡加固处治图》施工设计图(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2006年4月);1、2 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主线工程二期I标段(K15+~K17+800)施工组织设计;1、3 工程地质及环境资料1、4 相关标准、规范和法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03)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5 我公司多年来从事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和经验。
二、工程概况K16+500~K16+640挖方段路线处于中丘斜坡中下部坡麓地带,地势居高,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路基范围内无地下水赋存。
路基左侧边坡最大挖方约20m,右侧边坡最大挖方约60m,根据地勘资料,线路表层为厚0~7.00m覆盖层,下伏基岩为上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以泥岩为主。
左侧路堑边坡为顺层坡,但岩层平缓,右侧路堑边坡为反向坡。
边坡上部10~15m厚的岩体较破碎、下部岩体较完整,边坡潜在破坏形式为沿J1外倾硬性结构面(63 )发生滑动。
左侧坡顶为九宫庙配气站,左侧边坡按永久边坡考虑,为减小对九宫庙配气站的影响,边坡按1:分级放坡开挖,并采用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护坡;右侧山顶有揽月山庄度假村及天然气余气排放设施,为不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在k16+500~k16+640段右侧边坡根据地质变化情况,采用分级变坡率开挖,第一级为2m高护面墙,二、三、四级采用1:,以上各级采用1:,坡高8m,并采用锚杆格子梁加强支护,框架内采用厚层基材喷播植草覆盖,恢复边坡绿化。
在坡顶及平台分设截水沟截留坡面来水。
截水沟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边坡内部泄水孔采用钻孔φ130安装φ100软式透水管的泄水。
该边坡防护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格子梁钢筋约53T,C25砼313m3;锚杆:钢筋约21T,φ70钻孔1448m,φ130钻孔1608m,φ100软式透水管180m,浆砌片石:。
三、施工布署及工期安排1、施工布署K16+500~K16+640段格子梁护坡采用逆作法施工,格构混凝土采用预拌砼,泵送入模。
以K16+580断面为标准断面,该断面开挖高度为65.5 米,按设计8米高进行分级,共8级。
根据目前开挖后的岩石情况,由于岩石边坡比较稳定,在完成坡顶截水沟后,根据工期的安排,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合理利用,边坡高度分二阶段进行施工:第一阶段:开挖高度为32米,施工五、六、七、八台阶,开挖范围从K16+520~K16+620段。
第二阶段:开挖高度为32米,施工一、二、三、四台阶,开挖范围从K16+500~K16+640段。
2、工期安排计划2009年8月20日开工,2009年10月5日完成第一阶段施工,然后在2009年10月20日进行第二阶段施工,2009年12月10日完工。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图。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本工程的临时设施布置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要求,材料堆放及加工,施工用电等综合考虑。
由于该区域的左侧土石方与格子梁工程同时进行,避免交叉作业带来较大的影响,该格子梁施工期间,仅设临时值班房、钻孔设备及少量的周转材料。
主要的材料库房、钢筋加工房等设置在K16+350~K16+400路基右侧。
详见平面布置图。
四、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为了确保工程按时交工,依据本工程特点,结合本单位的技术装备、劳动力资源状况,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将以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管理,科学地安排施工流水作业,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积极同甲方及监理配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1)搭设施工脚手架见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2)坡面岩石清理a、对有开裂、松动的危岩面采用人工修面,清除杂物,凿掉危岩,达到施工面平整,便于下步工序施工。
b、危岩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切割方法清除,对于体积较大危岩采用人工凿打、风镐凿打,逐步清除。
C、清理的边坡和格子梁槽土石方,防止对脚手架的冲击,影响脚手架的稳定,及时清除堆积在脚手架附近的土石方,并随时检查和加固脚手架。
D、在清理边坡危石时,带好安全帽和栓好安全绳。
(3)放样锚孔点位:首先按设计图纸放样格子梁位置,并人工开挖格子梁基槽,格子梁基槽开挖完成后,放样锚孔点位,报设计部门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钻孔钻孔机具采用专用锚杆钻机,为配合钢钻钻进,配备足够数量的长度为~1.0m的短套管。
锚杆在边坡上按设计要求应与护面墙纵向垂直。
锚杆钻进采用XJ-100型钻机施工,钻机就位后,调整立轴角度,使之对准孔位,且与设计倾角一致,钻机必须保持水平、稳固。
导杆式钻机主轴与锚杆倾角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
锚杆的有效锚固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深度,锚孔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不小于50cm。
钻孔终孔深度比设计孔超深尺寸不小于+5cm,孔距误差±15cm。
钻机成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0mm倾斜度偏差不大于?2?,孔深误差不大于?50mm。
详细记录钻进过程,钻进速度,漏浆深度,漏浆量等,必要时还应抽取岩芯。
对边坡内部的泄水孔的钻孔,应按照设计的6%外泄坡度要求钻孔,并及时软式透水管。
(5)清孔成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采用空气清孔,将孔内岩粉、岩屑、沉渣清除干净,吹干孔壁,以便岩石与砂浆有良好粘结。
(6)钢筋加工a. 锚杆选用φ25Ⅱ级螺纹钢筋。
应有专门库房堆放,避免污染锈蚀。
钢筋用前要平直,除锈去油污,表面无损伤,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合格复检报告;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b. 锚杆钢筋在加工房按孔深下料。
下料应采用砂轮锯切割,严禁采用电焊机、氧气切割.在钻孔同时按设计要求制作锚杆,进行平直、除锈、除油。
钢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接头的质量标准应满足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为使锚杆处于钻孔中心,沿锚筋轴线方向每隔1.5米设置一个定位器(对中支架)。
锚杆定位器采用双面贴焊长24cm,最下一个距锚杆末端距离为0.5m。
定位器采用Ⅰ级Φ钢筋弯制,并点焊于锚杆主筋上. 锚杆的锚头弯挂于格子梁主筋上,最后被格子梁现砼封闭.c、格子梁主筋采用φ22Ⅱ级螺纹钢筋,箍筋采用Ⅰ级钢筋φ8制作,其末段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本设计弯钩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10cm,箍筋间距20cm。
(7)放入锚杆锚杆按先插锚筋后注浆方式施工。
清孔后应及时放置锚杆,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锚杆的锚头弯挂于格子梁主筋上,最后被格子梁现砼封闭.(8)、灌浆a. 灌浆用水泥砂浆标号M30;浆体采用M30砂浆,根据试验室试配配合比搅拌砂浆,砂浆灌注采用BW150型压力注浆泵进行灌注,要求注浆管必须插入孔内距孔底0.5m以内,再进行灌浆,灌浆压力大于。
b.注浆管插入孔底,随注浆压力逐步退出注浆管,边灌注边缓慢匀速拨出,锚筋应插入锚孔距孔底5~10cm。
c. 灌浆前应检查灌浆管是否畅通,发现堵塞起拔重新下锚杆;d. 锚杆分一次灌浆及补浆,第一次灌注全孔段,待凝固收缩后补灌水泥砂浆;e. 砂浆现场按配合比计量过磅制作,注浆浆液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f. 灌浆时如遇裂隙贯通漏失,采用加速凝剂或分次注浆法进行解决。
g. 注浆作业前,先用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和管中,然后压力注浆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
注浆从下往上,边注浆边拔注浆管直至孔口返浆为止h. 灌浆用水泥为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用砂应采用粒径不大于2.5mm的中细砂,一般选用水泥:砂=1:2,水灰比水泥砂浆,实际配比应试配达到设计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下,等浆液溢出孔口时全部拨出注浆管。
对于岩体破碎,裂隙发育,漏浆特别大孔位,以采用间断注浆,先插入锚杆,再补浆直至满出为止。
待锚杆砂浆收缩后,按施工配合比调配水泥砂浆进行补注。
在锚杆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锚杆的性能试验,验算其参数与设计是否一致,验收试验抽样比例为4%。
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分钟,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
灌注时,应详细做好注浆时间、注浆量及漏浆深度等施工记录及试块,以检验灌注质量。
i. 每次每批注浆随机取试样两组,测其28天抗压强度。
(9)钢筋制安格子梁主筋采用Φ22钢筋纵横向布置,锚杆的锚头弯挂于格子梁主筋上,最后被格子梁现砼封闭.箍筋采用Φ8钢筋纵横向布置, 主筋焊接接头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设计及相关的规范规定。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进行施焊。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焊接接头应错开布置,且受拉钢筋的接头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之五十。
(10)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按照斜面的控制坡度进行安装.采用钢管加固模板,注意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格子梁几何尺寸、平面位置等;钢筋保护层垫块强度同格子梁砼的强度,垫块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模板整体稳定除采用钢管脚手架固定外,同时,采用8号铁丝配合加固。
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及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沉降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