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舸争流的思想__ppt_(正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__ppt_(正课)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论,都被他驳倒。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 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1 、基本观点: •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 2、优点:: ①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②把 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火、气、土)
A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学目标展示
1、唯物主义的含义及三种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的含义及两种基本形态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 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 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正 确吗?为什么?
思想智慧
辨一辨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情。 ——王充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伽森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二、唯心主义
• 两种基本形态:
• (一)主观唯心主义
意 识 才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3、19世纪40年代的代表人物:德国费尔巴哈
(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 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惰性气体氦
0氡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 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 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2.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在生活和实践中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要探讨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人与世界 的关系是怎样的, 就必须回答这一问 题。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存在即被感知
我们只有感觉到一个东西,才能 知道它是存在的。假如我们都不 去看月亮,那么谁能够断定月亮 还在那里存在呢?一个东西是存 在还是不存在,是这样存在还是 那样存在,都得以我们的感觉为 准。哪里有独立存在的东西呢?
休谟
英国
康德
代表人物
德国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 变成一只蝴蝶,醒来 后,提出了一个著名 的问题:“究竟是刚 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 蝴蝶呢,还是现在蝴 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 子?” 在梦中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东 西,证明我们的感觉是很不可靠的. 那么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及周围世界 也很可能是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 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 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 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 点
• (二)客观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的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 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 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一)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 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 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 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 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教学目标展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是什么) (为什么)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含义及三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含义及两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 形而上学的关系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心外无物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C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 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B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基本观点: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 质的属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 唯物主义) 局限性: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 心主义等局限性。(静止、孤立、片面)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 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 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是
B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 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不可知论)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与存在
漫画欣赏1
只 要 闭 上 眼 睛 , 世 界 上 就 没 有 什 么 悬 崖
漫画欣赏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个意思吗?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
范缜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
你有听过“灵魂出窍”吗?
• 大部分灵魂出窍体验发生在实际或可能的 濒死之时。常有病人报告在手术过程中发 现自己从手术台上升起,并可看到整个手 术室。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通 道中,通道前方有明亮的光线。到达亮光 所在之处后,报告者常会见到自己已死的 亲戚和朋友,然后返回自己的身体。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随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 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 维
A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 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 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可知论
思维决 定存在
唯心主义
不能 反映
不可知论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 也,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怪洞之谜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 他带着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 狗就瘫痪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 死掉了,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 后,人们蜂拥而至,经过多次试验,也发 生了同样的情况:猫、狗、老鼠等小动物 带进洞都会死亡,而牛、马等大动物以及 人进去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个山洞一 定有“鬼”,这只鬼专吃小动物—“鬼洞” 越传越悬……。
•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 现了鬼怪山洞之谜: • 山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 体,由于其密度比空气大,洞内 又不进风,故而都沉积在地面附 近,因此,靠近地面较近的小动 物吸不到氧就死亡,而人或大动 物由于头部较高可以吸到氧气, 因而无恙。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 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 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原子 ~10-10m ~10-14m
原子核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2、优点: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①思维和存在何
(思维和存在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者为本原的问题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不能正 确认识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