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艺教学课件体验课

茶艺教学课件体验课

什么是茶?
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 献之一。
茶叶起源与发展
学术界认定:茶树原 产于中国西南地区。
茶树的品种与分类
《茶经》“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 乃至数十尺。……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 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这一史料记载把我国的茶叶的历史推到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武王时 期。
西汉年间 王褒《僮约》: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皓群臣饮酒,......以七 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秘赐 茶荈以当酒。
陆羽:字 鸿渐 唐代(733--804)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
黄山毛峰
茶叶品质工艺
蒸汽杀青
干燥 蒸青绿茶:玉露、煎茶等
炒干
炒青绿茶:龙井、碧
恩施玉露 螺春、珠茶等
太平猴魁
滚筒、锅炒杀青
烘干
பைடு நூலகம்
烘青绿茶:黄山毛 滇青 峰洞、庭太碧平螺猴春魁等
晒干 晒青绿茶:滇青、 川青
西湖龙井
茶叶命名与分类
白茶 萎凋——干燥
萎凋 鲜叶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
使其散发一部分水分,促使鲜叶内含物成分发 生部分转化。
《茶经》: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 五之煮;六之饮; 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饮茶传入日本、韩国。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 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 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 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荣西 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 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 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 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 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 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 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 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 学变化的过程。
茶叶品质工艺
滇红 祁红
小种红茶
例如正山小种、烟小钟等;
工夫红茶
例如滇红、祁红等;
红碎茶
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
新工艺红茶
金骏眉等。
正山小种
茶叶品质工艺 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祁门红茶——祁门香(蜜糖香)
大吉岭红茶——独特芳香(有 “红茶 中的香槟”之称) 乌伐茶——薄荷、铃兰香
例如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杀青后渥堆)
例如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揉捻后渥堆/晒干后渥堆)
例如广西六堡茶等。
茶叶品质工艺
再加工茶类是以茶叶为原料,进行进一步加工的 茶类,包括花茶(如茉莉花茶、玫瑰红茶等)、果味 茶(如荔枝红茶等)、袋泡茶、紧压茶等。
茶叶品质工艺
当前常见的茶水饮料、茶粉、速溶茶、茶浓缩液、 茶叶衍生产品等是以茶叶提取物为原料,经过工业化 生产加工而成的一类深加工茶产品。
茶叶命名与分类
按工艺不同——
传统工艺白茶: 白芽茶,例如白毫银针等
白叶茶,例如白牡丹、贡眉等 新工艺白茶
茶叶品质工艺
黄茶 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品质特征:黄汤黄叶,味醇厚。
黄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是形成黄茶特点 的关键。
闷黄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 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 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 化,形成黄色。
宋朝时,饮茶方式为点茶法;
明代 瀹茗法
茶叶的种类
分为: (1),六大基本茶类 (2),再加工茶类
明朝时,开始流行小壶泡茶。
茶叶品质工艺
绿茶 杀青——揉捻——干燥
品质特征: 清汤、绿叶,俗称“三绿” (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内质要求: 香气高爽,滋味鲜醇。 *不同花色品种,品质各有特色。
茶叶品质工艺
黑茶加工工艺: 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品质特点: 黄汤、褐叶、味醇浓。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 工序。
在微生物参与下的酶促作用和 湿热作用下,其内含成分发生氧化 、缩合、分解等一系列反应。
茶叶命名与分类
根据产地不同—— 湖南黑茶(揉捻后渥堆)
例如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揉捻后渥堆)
• 极端最低温度:-8℃ 至-16℃冻伤。
• 年活动积温:至少需 要≥10℃的3 000℃。
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 水分与土壤 ❖ 喜湿怕涝:年降水量必须在1000mm以上,生长期 月降水量应大于100mm。 ❖ 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比较适宜。 ❖ 土壤水分:在50~90%比较适宜,随含水量提高, 生育量增加。
茶叶品质工艺 按鲜叶老嫩 黄 芽 茶,例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 小 茶,例如北港毛尖、沩山毛尖等 黄 大 茶,例如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茶叶品质工艺
乌龙茶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品质特点: “绿叶红镶边”,有天然花香。
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绿叶红镶边和品质 风格的关键工艺,由反复的摇青和静置发酵交 替进行。
茶叶品质工艺
根据产区不同——
闽北乌龙(条状乌龙茶) 例如肉桂、大红袍、水仙等;
闽南乌龙(半球状乌龙茶) 例如铁观音、黄金桂、奇兰等;
广东乌龙(条状乌龙茶) 例如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多形多样) 例如冻顶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
茶叶品质工艺
红茶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品质特点:红汤红叶
地形地势
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
发现了茶。之后把茶当保 健饮料及菜肴居多。
神农氏,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 寸, 龙颜大唇。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 百草”的传说。
《华阳国志·巴志》
巴蜀一带的百姓为了迎接英明的君主上植五谷, 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 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茶区分布与特点
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 喜光怕晒
喜温怕寒
喜湿怕涝 喜酸怕碱
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
光照与温度
❖ 喜光耐荫,忌强光直射。
❖ 强光:叶片增厚,持嫩 性差。
❖ 遮光:叶形大、薄,叶 质柔软。
• 喜温怕寒:生长适宜 温度为20 ℃至30℃。
• 开始生长的温度: 10℃左右茶芽开始萌 发。
• 喜酸怕碱:土壤pH在4.0~6.5适宜生长 ,嫌钙、土壤中超过0.2%,有害。
• 土层深度:有效土层在1m 以上,50cm 之内无硬结层或粘盘层。
• 土壤质地与结构:上部质地轻砂质、砂 壤质。
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
❖ 海拔:一般适宜高度在 1000m以下,海拔400800m最适宜。
❖ 坡向:偏南坡地(包括 南坡、东南坡、西南坡) 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多, 温度高;而偏北坡地的 太阳辐射总最较少,温 度就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