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4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标,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
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采。
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厉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岐、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分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概。
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mèi 力②隔hé(2)阅读语段,找出文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错别字改字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手段之高明,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班级联欢会上,王萌同学的精彩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6分)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一致的一项是()A.《二十四孝图》中最让作者反感的两件事情是“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C.白龙马原为东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纵火烧了玉帝赐的明珠被贬到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驼负唐僧取经。
D.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佛祖规劝,皈依佛门,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4.“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本段文字中“裙钗”为什么“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说“亲由”?5.(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5),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6),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7)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8),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二、(36分)6.(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野望王绩①东皋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释:①王绩,唐代诗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②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阅读全诗,说说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①中山:地名。
②盍去诸:为什么不赶走猫呢?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中山人予.之②其子患之.③是非若.所知也④则窃.吾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3)赵人和他的儿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4)下面是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A、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不付出什么代价,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评价任何事物,应该看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8.(6分)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
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一名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
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
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
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
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
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
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
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
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
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
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
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
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
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填出词语,表现褐色石在命运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生活安逸美好,褐色石很满足﹣﹣花纹石被带出大山,褐色石也①被重视﹣﹣小男孩把褐色石带下山,褐色石充满感激﹣﹣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它极为②。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这句话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第四段写地理教授“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变性,表现了“在获得一些东西的同时或许也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这一主题,也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安逸平静的生活,还把它踢来踢去,让它伤痕累累。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含义深刻。
三、(40分)10.(40分)作文。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过一份追求,让你为之努力;肯定有过一份感动,让你难以忘怀;肯定有过一份真情,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肯定有过一份悠闲,让你在紧张的学习中得以放松……这些经历,都会永远留在你的心中,让你回味无穷。
请以“心中的那一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要在作文中暗示本人所在学校、班级及姓名。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24分)1.【解答】答案:(1)魅阂(2)厉历岐歧概慨采彩2.【解答】A.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