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调研卷选择题共24分,非选择题共76分,全卷满分100分;调研时间100分钟.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3.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调研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快2.下列几种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C.正常人心跳每分钟约72次C. PM2.5的尺寸约2.5 nm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3.下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雾淞形成B.湿手烘干C.壶口白气D.草叶露珠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禁熔化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加热时间B.在5-10min,茶不吸收热量C.液态萘的凝固点是80℃D.图中CD段萘处于气态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把四个几何图案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7.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可以得到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一种方法。
下表提供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数据,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A.铝镁合金B.镁铁合金C.铁铜合金D.铜铝合金8.“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等,下图中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④①9.画中人对水的深度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10.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块凸透镜前20 cm的主光轴上,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乙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等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倒立放大的像。
由此可判定焦距在10cm< f <20cm的凸透镜是A.甲B.乙C.丙D.丁11. 2018年端午节,在苏州金鸡湖进行了龙舟赛。
坐在各自船头的甲、乙两鼓手分别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到河岸在后退,乙看到河岸在后退,甲在前进.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前进,乙在后退B.甲在后退,乙在前进C.甲、乙都在前进,但甲比乙前进得快D.甲、乙都在后退,但甲比乙后退得快12.熟了的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下列图像中可以大致反映该苹果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二、填空题(本题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3.吉他是青少年喜欢的一种乐器,台上演奏者通过拨动吉他的弦,使弦而发声,台下观众听到吉他的演奏声是通过传播的.14.苏州城市地铁6号线目前正在施工,施工时工人要在机器的转动部位加润滑油减小噪声,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同时搭建隔音围栏,这是在过程中减弱噪声.15.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a所示,再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b所示,图b塑料尺产生声音的大.(2)如图c和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中声音频率为 1.2 X 102Hz; d图实验中声音频率为 1.1 X 102 Hz,其中频率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由实验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16.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这是现象;海洋里的水经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这是现象;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小冰晶,这是现象.17.小明在测量体温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
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为℃,所测体温是℃。
18.如图所示的仪器叫“干湿温度计”,可以测量空气的干湿度。
左右两支温度计是一样的,但右边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裹湿的棉花,读数时会发现,左边温度计示数 (高于/低于/等于)右边温度计示数。
若空气的湿度变小时,左右两边温度计的示数之差就(变大/变小/不变).19.周末,小明在公园的湖边树荫下散步,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看到“桃花红”是因为桃花太阳光中的红光;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20.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平面镜M 平放在平板上,E, 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O点,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甲所示。
(1)若在图甲中,让光沿BO方向入射至O点,则反射光线将沿方向。
(2)把纸板F向后折或向前折,如图乙所示,则在纸板F上 (能/不胞)看到反射光线,可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
(3)生活中反射现象很普遍,教室中“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而造成的,而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
21.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2m处观察自己的像时,像到小明之间的距离是 m,若将镜子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的位置将 (上移/下移/不变).22.一束光斜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与界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50°。
则入射角大小为,折射角大小为。
23.小明在探究光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从上到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如图所示,这是光的现象;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可推断出: 色光入射时凸透镜的焦距大。
若想探测红外线,可将温度计放在 (A/B)外侧。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6分。
解答第30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4. (8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在图乙中,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3)如图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
(4)请在图丁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5. (8分)周日,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马上从家步行去迎接甲同学,接到后两人一起返回乙同学家,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刚开始两同学相距 km ,0~10min乙同学在做运动,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倍,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m/s(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26. ( 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温升到88℃后,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如下表所示。
(1)实验时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的目的是为了 ;(2)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表明水(刚开始加热/即将沸腾);(3)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持续升高/保持不变)。
27. (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和大小相同的蜡烛A和B,还需要的器材是。
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将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
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归纳法/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28. (6分)小明在探究影响纸锥下落快慢的因素时,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 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小明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
(1)小明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 (是/否),理由是: ;(2)小明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
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刻度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测得照片上E, F两点间的距离是 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 s。
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29. (7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乙确定时,将凸透镜从靠近光屏处缓慢向发光物体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综合分析比较表格中物与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2(或5、6)中的物与屏距离L和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可得到结论:当L与f的关系满足时;移动凸透镜,可在光屏上得到两次清晰的像;(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或7)中的物与屏距离L和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可得出:当时,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只能得到一次清晰的像;(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8)中的物与屏距离L和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可得出:当时,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2, 3(或5, 6, 7)的第一次成清晰像数据中像距v和物距u 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个凸透镜成实像时, ;当像距v 物距u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最短;(5)请你判断: (能/不能)用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在100 cm长的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理由是 .30. (6分)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
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1)若轿车以100km/h的速度通过港珠澳大桥,出发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到达目的地时,钟表显示为10:48.则大桥的总长度为多少km?(2)某大巴在港珠澳大桥上匀速行驶,通过长度为301cm 的主桥时,用了40min,则此大巴通过主桥的速度为多少cm/h?合多少m/s?(解题时要有解答过程,大巴和轿车长度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