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平整度及标高控制技
术
摘要:随着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大难深的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大面积地下室底板、顶板现浇楼面的混凝土浇灌,以及楼面混凝土上一次性成型的金刚砂楼地面工程也随之不断出现。
这些工程项目都对楼地面的平整度及标高有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施工工艺是利用插筋,或者砂浆塌饼,来控制楼面混凝土的标高和平整度。
但这种做法在大面积混凝土现浇楼地面施工中,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精确度要求。
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施工工艺流程,然后探讨了施工操作要点,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平整度;标高;控制技术;要点
一、施工工艺流程
该标高调节控制工具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示:标高调节控制工具的制作→在楼地面的墙、柱钢筋上引测50线→钢筋网片绑扎→绑扎钢筋验收完成→固定下部工具螺栓→安装上部螺母调节工具→将上部螺母调节工具调至设计标高→根据调节工具螺母的标高进行下料(虚铺高度应高于控制点的高度)→混凝土振捣、括平及一次抹光→制作混凝土试块→初凝前用直尺复核平整度→二次收光抹平、拆除螺母调节工具→填补拆除调节工具处的混凝土并抹光→覆盖(或养护液)养护→成品保护。
图1标高控制调节工具大样图图2标高调节控制工具位置固定示意图
二、施工操作要点
(一)调节控制工具的标高传递及位置的确定
(1)标高50控制线的准确设置:在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之前,需要先将
建筑物的标高传递至混凝土浇筑所在的楼地面。
同时,又由于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定的沉降。
因此,为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先将建筑物的±0.00高程点,引测至塔吊或是不易发生沉降的临时结构上。
然后再据此±0.00高程点,向上测量500mm,作为一楼的50控制线;然后,当一楼的主体工程完成后,向上测量出一层楼层的高度,作为二楼的50控制线,如此,以此类推,向上测量,便可以设置出每层楼的50控制线。
通常这些控制
线都是标记在墙柱钢筋上,然后根据控制线调节控制工具的标高,并进行固定。
(2)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梁板的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Φ20mm以上的粗
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然后将梁板的上层钢筋临时悬挂于辅助架立筋之下。
使梁
板的上层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支撑架等,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从而形成
一个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人工踩踏,以避免混凝
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发生严重的钢筋偏位、下陷和变形等问题。
并保证上层钢
筋的准确位置,从而保证梁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钢筋支撑架(铁马凳)
的标高控制:①根据楼板的厚度,选择使用不同规格的钢筋,制作钢筋支撑架。
一般情况下,其钢筋支撑架的制作,必须保证选用的钢筋要比板筋的规格小一号。
②根据板厚、板钢筋的大小、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求,确定钢筋支撑架高度。
即,必须保证钢筋支撑架的高度=板厚-上下保护层厚度-上下钢筋直径。
同时,
在钢筋支撑架放置过程中,还要注意使其底部不能接触模板,以防止在混凝土浇
筑完成后出现露筋的现象。
③支撑架底部水平筋的长度,一定要大于板钢筋的设
置间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支撑架固定到板底的两根钢筋之上,使支撑架更
加稳定。
④根据板的面积及其横纵间距,来确定支撑架的设置数量。
然后将支撑
架与板钢筋绑扎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刚度的整体。
并在板钢筋铺设完成后,有效控制支撑架的标高,进而保证楼板钢筋架体的整体标高。
(二)调节控制工具的安装
(1)在安装调节控制工具的下部螺栓时,首先必须保证螺栓固定的顶标高,要低于设计楼地面标高的20mm,即:根据50控制线向下量520mm,作为调节工
具下部螺栓的顶标高。
之后再根据测量员设置的高程控制点,拉水平线,将调节
控制工具的下部螺栓用电焊固定在定位点的钢筋网上。
然后再安装上部螺母调节
工具,将其安装在下部螺栓上,旋转调节至混凝土表面设计标高。
(2)为了保
证本调节控制工具的重复周转、提升其使用频率,所有的调节控制工具的下部螺
栓焊接固定时,均需采用点焊焊接,以便于后续拆除。
(3)对于所有调节控制
工具的上部螺母,均采用拉通线的方式控制其标高,并通过水准仪进行复测。
以
保证其调节后的标高与设计标高之间,偏差控制在正负2mm之内,从而确保混凝
土表面的平整度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三)混凝土浇筑与抹平
(1)在所有调节控制工具点的标高抄测、调试完毕,并校核无误后,便可
以直接开始混凝土浇筑了。
同时要注意在混凝土摊铺、下料过程中,不要集中在
调节控制工具处进行浇注,以防止混凝土将调节控制工具冲坏。
通常其下料时,
一般要保证尽量浇注在调节工具之间的空隙处,并在平整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混凝
土摊铺厚度。
(2)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灌时,混凝土覆盖在标高控制工具上,可
以在上部螺母调节工具的表面拆除孔内,插入不伤人的小木条,作为标识。
以便
于后续混凝土振捣时,找到标高控制工具点的位置。
防止振动器振捣过程中,由
于距离标高调节控制工具过近,使调节控制工具发生位移,影响其标高控制的准
确性。
(3)如遇到超厚地下室地板的混凝土浇筑,可以考虑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
浇筑过程中沿地板的长边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呈斜坡或阶梯状进行单向推进,一次到底,并使每层混凝土厚度控制在500㎜左右。
此外,振捣时振动棒的
振捣方向须与推进方向相反,并沿斜面自下而上进行,逐渐上移。
同时,在此过
程中必须保证振动棒的“布点均匀、快插慢拔,不漏振不过振”。
振动棒的布点
间距以不超过1.5倍振动棒的长度为宜,并且将其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
30s的时间段内,直到砼表面泛起灰浆为止。
(4)在分层浇注中,混凝土浇筑时,为了防止上下层施工冷缝的出现,保证砼施工的质量,通常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的5cm左右,以消除两层砼施工之间的接缝。
并注意防
止由于漏振造成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5)面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每振捣完一
段,需注意用滚筒将混凝土进行压平,压出其中的水泥浆。
之后采用3m的铝合
金尺,根据调节控制工具的标高,校对其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并将突出地面标
高的混凝土进行刮除,凹陷的部位进行补料,然后再次刮平。
(四)混凝土的二次抹光及标高控制工具的拆除
(1)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需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抹光处理,以消除其表面
的塑性裂缝,并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其中,在二次抹光之前,要再次使用3m
铝合金直尺,根据调节控制工具的标高,校对其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并将突出
地面标高的混凝土进行刮除,局部凹陷部位则由技术工人补料填平,然后利用铝
合金直尺进行二次刮平。
(2)二次抹光过程中,要及时采用拆除专用工具将上
部螺母调节工具进行拆除,并将清理出的螺母上面的浮浆,填入刚拆除的工具孔
洞内。
(3)标高调节控制工具拆除完成后,应注意将其进行集中堆放,并安排
专人负责清理工具上的混凝土浮浆。
然后在Φ20mm镀管内填入黄油,或采取其
它措施,对调节控制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
(五)混凝土的成品保护
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其养护方法与硂施工工程规模的大小、混凝土的强度、硂浇灌厚度、气候环境等因素,具有很大的关系。
并随着以上因素的变化,
其养护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
其具体的施工方法一般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
例如,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后,为防止因夏天气温过高,而导致混凝
土产生收缩裂缝,应及时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楼地面进行密封覆盖。
并经常检查
塑料薄膜的表面,若薄膜表面无水珠,则应及时洒水,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其
养护时间的长短,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
若在冬季施工,为防止气温过低而冻坏混凝土表面。
则在混凝土养护阶段,除了
要及时覆盖必要的塑料薄膜外,还要注意在薄膜外覆盖一层草地袋等保温材料。
1作者简介:杨天群,男,1966.9.11,汉族,浙江省三门县人,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研究方向:建筑施工,职称:工程师。
2作者简介:任俊良,男,1993.7.14,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研究方向:建筑施工,职称: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