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31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 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 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 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3分)A. 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 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他们俩在台上一唱一和....,配合得十分默契,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B. 因同事的女儿办喜酒,我本要参加,突然一个老朋友莅临寒舍....。

C. 我在中学时就拜读..过您的不少作品。

D. 当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在电视前欣赏卓别林大师的无声电影时,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满屋漆黑,剧情戛然而止....。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B. 主任接受了两个学校的学生的建议。

(“两个”一词放“学生”前面)C. 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D.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将“依赖”改为“依靠”)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C.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6.以下不是艾青20世纪30年代作品的是( )(3分)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座位号 ______________A.《北方》B.《黎明的通知》C.《鱼化石》D.《向太阳》7.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讨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似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 ②①④⑥⑤③B. ②①⑤③④⑥C. ④⑥②①③⑤D. ④⑥③⑤②①8.根据提示和要求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10分)(1)____________,无家问死生。

(杜甫《月夜忆舍弟》)(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异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5)古代诗词中,作者往往借助典故表情达意。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6)请写出温庭筠《商山早行》这首诗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11分)9. 某校九(6)班开展以“青春战疫,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3 分(1)班级组织观看战疫纪录片《英雄之城》,事后小枫同学写了一段感受,请你修改。

(6分)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没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危情时刻,白衣天使成了钢铁战士。

B“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

”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催的生命防线。

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散开,唯汗水不会被辜负。

C我们打赢这场防疫战迎来春暖花开,靠的就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①A处划线句否定不当,修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②B处划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③C处划线句杂糅,修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班会课上,有同学朗诵了一首词,请结合古诗词知识,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填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3 分)________·抗疫无语凝窗心料峭,封城自禁谁知道?把酒围炉兄弟少,除岁杪,阴风冷雨南楼啸。

三镇汹汹灾祸搅,英雄十万闻征召,白甲白衣瘟疫扫,何酬报?春晖三月神州笑,A.江城子B.渔家傲C.浣溪沙D.相见欢小枫回到家,发现父亲的好友、热爱汉学的高桥先生从日本寄来的快递,内附卡月一张:“李兄,此为吾与拙荆筹集之口革、消毒纸巾等防疫物资,聊表心意,愿君与家人早日波过难美。

祝尊君身体安康,令爱学业有成!”(3)古代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请你说说划线处的称谓在今天的意思。

(2分)A拙荆:__________________B令爱: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4题 (16分)天生格调必有用①每天听着高雅的音乐,读着最优秀的书,与一些最出色的朋友交游,谈吐优雅、情操高尚、品行高洁、胸襟开阔、目光如炬。

人生最重要、最恒久的,是生命的格调,更可贵的是,这种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再失去,它融入生命中,成了一种秉性,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气质。

即使你的生命结束了,这种格调依然会在你的后代身上显现,成为一个家族的素养标签。

②常常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这句话语出《史记·陈涉世家》,大意是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吗?农民起义领袖用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打拼争取天下作为口号,号召穷苦百姓追随自己。

这句话,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是大丈夫于天地之间成就伟业的豪气。

一个人,内心具有了这种豪气,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③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耳朵失聪之后,在寂静的世界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

命运就是这样,在不屈不挠的强者面前,总会俯首称臣;而在自弃自馁的弱者面前,却总是趾高气扬。

④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

因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会清零;不论到达了多高的职位,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零点。

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

拥有了权力,到达了高位,就幸福了吗?不。

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难以填满的欲望,时刻都让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

拥有了财富,家财万贯,你就幸福了吗?不。

财富是世界上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一刻也不会让你宁静下来,你再也没有时间享受宁静安逸的幸福了。

获得了爱情你就幸福了吗?不。

穷小子的爱情最真诚,可是你却为过不上富裕的生活陷入烦恼,纯真的爱情会在财富面前无地自容。

世界上,只有那一颗淡泊超然的心,只有那一分超越功名利禄的境界,才具有伟大的力量,让你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

⑤一直把清高作为自己的修为方向,但从不把清高作为自己的标签。

因为在我看来,清高是一种骨子里的优雅,是自己心灵的洁净,更是一种生命深处的雍容。

我从来也不把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与建树的人,视为低级趣味,因为在我看来,从你瞧不起别人的那一刻起,你也就远离了修养和优雅,也就否定了自己的清高。

更重要的是,当你身处贫困的时候,位置卑微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有自己心灵的坚守,依然气若幽兰,依然心静如水,这是真正的清高,因为,这样的处境,会逼迫着大多数人失去底线。

所以,我一直敬重那些居于山林而坚守着心灵高地的超脱之士,像魏晋时代的阮籍和嵇康。

⑥最可怜的人,不是缺少财富的人,更不是职位卑微的人,而是没有格调的人。

格调是困境中的助力,是深夜里的火把,是寒冷中的炭火,是孤寂时的相伴。

每一种格调,都会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窗。

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见到过很多没有格调的人,毫无疑问,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孤独寂寞的孤家寡人。

其实,培养格调并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你的自省。

没有格调,再优秀的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1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两句名言,哪一句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

(3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有人说: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