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咳嗽50例临床分析

慢性咳嗽50例临床分析

慢性咳嗽5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0T13:20:17.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尚玉博[导读]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也是导致儿童就诊最常见原因之一。

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

尚玉博(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辽宁阜新 123000)【中图分类号】R4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219-01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也是导致儿童就诊最常见原因之一。

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

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也有差别。

依据《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1]对临床5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如下: 1一般资料
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科门诊及住院胸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儿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14岁。

2方法
所有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仔细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胸片、肺炎支原体测定、选择性行鼻窦X线或CT检查、过敏原检测、部分病例做24小时食管ph测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根据以上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并在特异性治疗有效后作最后病因诊断。

3鼻滴漏综合征
抗生素+鼻窦炎口服液(太极集团)。

胃食管反流:调整生活习惯,雷尼替丁3-5mg/kg.d 2次/d,联合胃动力药多潘立酮0.3mg/kg.g用药时间3个月以上。

咳嗽变异性哮喘: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并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3-4周。

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非特异性镇咳治疗。

4结果
咳嗽变异型哮喘20例,1-3岁1例、3-6岁7例、6-14岁12例。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0例,3-6岁6例、6-14岁4例。

感染后咳嗽8例 1-3岁4例、3-6岁2例、6-14岁2例。

支气管异物3例 1-3岁1例、3-6岁2例。

胃食管反流7例 1-3岁4例,3-6岁2例、6-14岁1例。

心因型咳嗽1例。

病因不明1例。

5讨论
本调查居第一位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持续咳嗽4周以上,清晨或夜间发作,运动后咳嗽加重,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症状缓解,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特异性体质如湿疹。

居第二位的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包括鼻炎、鼻滴漏综合征、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除咳嗽、咳痰、鼻塞外,可有咽喉部分泌物流动感,患儿有不停地清嗓动作,体检时见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

居第3位的为胃食管返流:阵发性咳嗽,多发生于进食后和夜间,反酸、中上腹或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为金标准。

另外支气管异物:因婴幼儿咽喉反射不全,诊断过程中要耐心启发和详细询问异物吸入史,支气管异物吸入史阴性时并不能排除支气管异物吸入的可能,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支气管炎、肺炎,对误吸异物史不明确且胸透、x线胸片和cT检查阴性时高度怀疑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可行支气管镜检查作诊断性治疗。

心因性咳嗽:初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用药后咳嗽无改变,以单声咳嗽为主,注意力集中时咳嗽消失,进行行为治疗后咳嗽好转。

总之,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异物,阻止呼吸道感染的扩散,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主诉之一。

但临床上咳嗽的病因繁多,不同年龄段的病因也不尽相同。

本资料显示:1-3岁以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及胃食管返流为主。

3-6岁以支气管异物、咳嗽变异性哮喘、上起道咳嗽综合征为主。

6-14岁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哮喘多见。

临床上对慢性咳嗽病例病因未明确前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使用大量抗生素或为了明确诊断进行多项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应该重视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的慢性咳嗽这一临床常见而又易被忽视的咳嗽类型的病因诊断,如有典型病史可进行病因诊断性治疗,但应避免长期盲目使用抗生素和镇咳治疗。

在咳嗽病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慎用全身皮质激素治疗。

作为基层医院如诊断性治疗无效,应告知患者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而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科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4-107.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