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设计的教学主题是期中考试后的试卷讲评课。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讲评课作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 其教学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缺纠错。

将试卷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归类,查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实施。

二是拓展提升。

帮助学生构建现有知识间联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解题经验。

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重视学生心理因素,充分肯定班级整体优势,发现学生的进步或不足,对试卷中的独到之处及时给予鼓励,帮助考试不佳者分析失败原因,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进取。

四是提供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学生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通过试卷上的问题可以反思平日教学,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改进,与学生共同进步。

本次试题考查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3-2 和3-5 的近代物理部分,含电磁感应、交流电、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

两大部分命题比例为7:3,试题以教材为载体,根据课时比例,立足基础、适当变式拓展、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也考查了受力、能量转化与守恒、电路知识、磁场等前面学习的知识,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学生的总体感觉:题型熟悉,难度适中,容量适度,但部分学生在波尔理论质能方程和第磁感应综合题上失分较多,理解记忆及灵活解题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学情分析(1))知识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交流电、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有关知识。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做每个题的能力。

(2)能力分析高二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讨论的能力;初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

(3)教法、学法分析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展示结果(截图展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增强对同学思维的刺激,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使用分析归纳法总结易出错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感应、交流电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应用。

会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近代物理学知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科学研究兴趣,领略物理学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根据事件之间的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考试发现自己学习中问题,促使学生从平时就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勤于复习总结整理.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总结班级考试情况,对出错率高的题进行讲解并补偿。

难点:质能方程的应用,多匝线圈的安培力问题。

四、教学设计思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或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根据上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一需求,在本节课上,我采用学生讲解考题,自己独立做补偿题,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式,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教学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差异性的不足,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者,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观点,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

当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新题型时,教师可加以指导、示范。

而对学生来讲,不论对与错,都有一个思维过程,所以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课前进行试卷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考试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重建学生思维,进而重建或完善解题思路。

并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分析总结班级考试情况,对出错率高的题进行讲解并补偿。

教学难点:质能方程的应用,多匝线圈的安培力问题。

教学关键:重视更改试卷中的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

五、教学媒体和课前准备针对学生:课前下发试卷及“卷后感悟”,查找自己易错题型,并完成通过努力可以改错的部分。

针对教师:应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

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及相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订措施,并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找出典型错误解法,截取图片,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纠错1、教师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定讲评措施。

2、下发试卷及标准答案,学生自主纠错。

〖设计意图〗①学生由于考场气氛,时间紧张等因素导致一些题目的失误,可能试后或下发试卷时就已经明白,自己可以改正,所以应留出让学生自己领悟的时间。

②在学生错误的解题过程中,若隐含着某种积极因素,教学时可以其不明白入手,引导学生对错误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这不仅使“错”者茅塞顿开,还可引起“对”者的再次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益处。

【第二环节】课堂讲评(一)、考试情况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1. 试卷总体水平分析,公布各分数段的人数、平均分。

2. 表扬总分优异及进步的同学。

〖设计意图〗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试卷讲评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

这样,在讲评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及时肯定,积极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对于那些本身基础不好,本次考试仍不理想的同学,教师应从他们的试卷中捕捉闪光点,对他们的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二)、试卷问题分析总结出失分率最高的题:7,15,16,17 其次是3,12,13 题。

确立本节课讲评重点为7,15,16,17 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各题得分找出失分率最高的题,确立本节讲评的内容重点。

【第三环节】典型题目纠错:(7、15、16、17 题)1、(试题第7 题).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则:A.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变小B.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D.氢原子的能量减小师生活动:请一名同学讲解,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并书写表达式。

补偿练习1氢原子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向另一轨道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 原子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B. 原子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C. 原子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D. 原子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师生活动:1 分钟思考,请同学说答案。

〖设计意图〗7 题是基础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让中等学生口述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

虽说呈现的仅仅是试卷中一道小题,但讨论的却是更为重要知识的再认识和运用,通过讲评,能让学生进一步正确处理后面的学习,提高效率。

2、(试题第15 题). (10 分)一个静止的核发生α 衰变生成,放出α 粒子的运动速度为v0。

已知一个核子的质量为m,真空中的光速为c。

设衰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全部转化成动能。

求:(1)写出衰变方程;(2)核的运动速度;(3)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试卷展示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发现解题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做题的情况,由师生共同总结出错点。

补偿练习2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核发生α 衰变后,α 粒子和反冲核在垂直于它们运动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之比为45∶1,周期之比为90∶117.求α 粒子和反冲核的动能之比为多少?师生活动:给学生5 分钟做题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做法,其他同学补充或说出其他解法。

3、(试卷第16 题)(12 分)如图甲,正方形闭合导线框abcd 固定于纸面内,线框匝数为n、边长为l、总电阻为r,匀强磁场垂直于线框所在平面向里。

t=0 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变化关系如图乙,图中k(为大于0 的常量),B0,t0 已知,求:(1)t=t0 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大小;(2)线框ab 边所受安培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

、补偿练习3矩形线圈abcd,长ab=20cm,宽bc=10cm,匝数n=200,线圈回路总电阻R=5 欧.整个线圈平面内均有垂直于线框平面的匀强磁场穿过.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1)当t=0.3s 时,线圈的ab 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2)线圈的bc 边所受安培力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做题 4 分钟,给出解答。

教师给出正解,强调解题规范性。

〖设计意图〗此题曾是是一道练习过的选择题,用它来变式,既是强化上题中的匝数,同时让学生明白考题都是源于平时的练习题,应注重平时的双基训练。

4、(试卷第17 题).(12 分)如图甲所示,两相互平行的光滑导轨水平放置,导轨间距L=0.5m,左端接阻值R=2Ω的电阻,整个装置置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磁感应强度B=2T。

与导轨垂直的导体棒静止在导轨上,棒长l=0.5m,质量m=2kg,电阻r=3Ω。

t=0 时,给棒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棒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s 时撤去F,0~2s 内,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已知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余电阻不计。

求:(1)t=1s 时,拉力F 的大小;(2)0~2s 内,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3)撤去F 后,电阻R 上最多能产生的热量补偿练习4如图甲所示,一正方形金属线框位于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内,线框的右边紧贴着边界.t=0 时刻对线框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让线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 穿出磁场.图乙所示为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若线框质量为m、电阻R 及图象中的F0、t0 均为已知量,则根据上述条件,请你推出:(1)磁感应强度B 的表达式;(2 )线框左边刚离开磁场前瞬间的感应电动势 E 的表达市师生活动:给学生5 分钟做题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做法,其他同学补充或说出其他解法,老师点拨强调。

〖设计意图〗上面15、16、17 三个题的处理方法都是首先展示出错误解法,让同学好像又回到了考场,错误直观显现,便于归纳易错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然后进行补偿训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又可以做到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解决成绩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先让学生总结,后教师进行系统小结。

归纳本节课的重点——质能方程、多匝线圈的安培力问题。

〖设计意图〗:正如《教学论》所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坍塌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此环节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