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电容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容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39 课时电容器(重点突破课)一、电容器1.组成: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组成。

2.带电荷量: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的充、放电(1)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二、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2.定义式:C=。

3.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1 F=106 μF=1012 pF。

4.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高低。

5.决定因素:由电容器本身物理条件(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电压无关。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决定因素:正对面积,介电常数,两板间的距离。

2.决定式:C=。

[小题热身]1.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若将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 降低到36 V,对电容器来说正确的是( )A.是充电过程B.是放电过程C.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0×10-2 FD.该电容器的电量变化量为0.20 C解析:选B 由Q=CU 知,U 降低,Q 减小,故为放电过程,A 错B 对;由C ==F=5×10-3 F,可知C 错;ΔQ=CΔU=5×10-3×4 C=0.02 C,D 错。

2.有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它们的电容之比为5∶4,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5∶1,两极板间距离之比为4∶3,则两极板间电压之比和电场强度之比分别为( )提能点(一)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A.4∶1 1∶3 B.1∶4 3∶1C.4∶1 3∶1 D.4∶1 4∶3解析:选C 由U=得:===,又由E==得:===,所以选项C 正确。

3.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变化情况是( ) A.C和U 均增大B.C增大,U减小C.C减小,U增大D.C和U 均减小解析:选B 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知,当插入电介质后,ε 变大,则在S、d 不变的情况下C 增大;由电容定义式C=得U=,又电荷量Q 不变,故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减小,选项B 正确。

2.分析思路[典例] (2016·天津高考)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

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 点的点电荷,以E 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 p 表示点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θ 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

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A.θ增大,E增大B.θ增大,E p 不变C.θ减小,E p 增大D.θ减小,E不变[解析] 由题意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 不变,当下极板不动,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两极板间距d 减小,则电容C 变大,由U=可知U 变小,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角θ 减小。

又因为两板间电场强度E===,Q、S 不变,则E 不变。

因为E 不变,则点电荷从P 点移动到下极板(电势为零)电场力做功不变,电势能的变化相同,则点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E p 不变,故只有选项D 正确。

[答案] D解决电容器问题的两个常用技巧(1)在电荷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E===知,电场强度与板间距离无关。

(2)针对两极板带电量保持不变的情况,还可以认为一定量的电荷对应着一定数目的电场线,两极板间距离变化时,场强不变;两极板正对面积变化时,如图丙中电场线变密,场强增大。

[集训冲关]1.(2016·全国乙卷)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

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解析:选D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表达式为C=,将极板间的云母介质移出后,导致电容器的电容C 变小。

由于极板间电压不变,据Q=CU 知,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

再考虑到极板间电场强度E=,由于U、d 不变,所以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选项D 正确。

2.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

两板间有一个正检验电荷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C 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 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 表示P 点的电势,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l0 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 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提能点(二) 带电体在电容器中的平衡问题解析:选 C 电容器的电容 C =,两板间距随负极板向右平移而逐渐减小,电容C 与 d 成反比, A 错误; 电容器与电源断开后, 电荷量不变, 根据 E = , U = , C =, 可知 E =保持不变, B 错误; 负极板接地,电势为零, P 点的电势 φ 等于 P 点到 负极板的电势差, 即 φ= El , E 不变, l 减小, φ 线性减小, C 正确; 由 W = qφ 可知, W 随 φ 的变化而变化,即 W 随 l 的变化而变化,D 错误。

[典例] (多选)A 、B 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块金属板, A极板与静电计的金属小球相连, 静电计的外壳和 B 极板都接地,将它们水平放置。

当 A 板带上一定量电荷后,静电计指针偏转一定角度,如图所示(静电计金属小球及金属杆、指针等所带的电荷量与金属板 A 所带的电荷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在 A 、B 板间有一电荷量为 q 的油滴静止在 P 点(油滴所带电荷量很少, 它对 A 、B 板间电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 A 极板不动, 将B 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 油滴 q 保持不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B . B 极板不动, 将 A 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 油滴 q 保持不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C . A 极板不动, 将 B 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 油滴 q 向上运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D . B 极板不动, 将 A 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 油滴 q 向下运动,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解析] A 项中, A 极板不动, 将 B 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 d 变大, 根据 C =, 则电容减小,根据 U =, 则电势差增大,指针偏角增大,故 A 错误。

B 项中, B 极板不动,将 A 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 d 减小,根据 C =,则电容增大, 根据 U =,则电势差减小,指针偏角减小。

电场强度 E =,可知电场强度不变,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 仍然与重力平衡,保持不动,故 B 正确。

C 项中, A 极板不动,将 B 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 S 减小,根据 C =, 则电容减小,根据 U =, 则电势差增大,指针偏角增大。

根据 E =知,电场强度增大,油滴所受电场力大于重力,则油滴向上运动, 故 C 正确。

D 项中, B 极板不动,将 A 极板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 S 减小,根据 C =,则电容减小,根据 U =,则电势差增大,指针偏角增大。

根据 E = 知,电场强度增大,油滴所受电场力大于重力,则油滴向上运动,故 D 错误。

[答案] BC(1)带电液滴在电容器极板间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液滴平衡的条件是qE=m g。

(2)本题中电容器电荷量保持不变。

根据极板间距离的变化或极板正对面积的变化可确定电容、电势差、电场强度的变化,进而判断粒子受力情况的变化。

[集训冲关]1.(2015·全国卷Ⅱ)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解析:选D 两板水平放置时,放置于两板间a 点的带电微粒保持静止,带电微粒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

当将两板逆时针旋转45°时,电场力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偏转45°,受力如图,则其合力方向沿二力角平分线方向,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选项D 正确。

2.(2017·南昌调研)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N 相距d,两极板分别与电压为U 的恒定电源两极连接,极板M 带正电。

现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在极板中央处于静止状态,且此时极板带电荷量与油滴带电荷量的比值为k,则( )A.油滴带正电B.油滴带电荷量为C.电容器的电容为D.将极板N 向下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将向上运动解析:选C 带电油滴静止在两极板间,重力与电场力等大、反向,电场力竖直向上,电容器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为正极板,两板间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综上可知,油滴带负电,A 项错误;由场强与电势差关系可知,mg=Eq=q,解得q=,B 项错误;由题意知,电容器带电荷量Q=kq=,由电容的定义式知,C==,C 项正确;电容器与电源保持连接,两板间电势差不变,N 板向下移动,板间距离变大,F 电=q,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油滴向下运动,D 项错误。

提能点(三) 带电体在电容器中的运动问题[典例] (2014·安徽高考)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

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1 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 g )。

求:(1) 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2) 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

[解析] (1)由 v 2=2gh得 v =(2) 在极板间带电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有 mg - qE = m a ,0- v 2=2ad解 得 E =U = Ed Q= C U得 Q =(3) 由 h = gt 20= v + at 2 t= t 1+ t 2综合可得 t =[答案] (1) (2)(3)带电小球在电容器上方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

在电容器中做减速运动,根据运动情况可确定受力情况, 进而确定电场强度和电荷量。

[集训冲关]1.(多选)如图所示, M 、N 是在真空中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

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 以初速度 v 0 由小孔进入电场, 当 M 、N 间电压为 U 时, 粒子刚好能到达 N 板, 如果要使这个带电粒子能到达 M 、N 两板间距的处返回, 则下述措施能满足要求的是()A. 使初速度减为原来的B. 使 M 、N 间电压加倍C. 使 M 、N 间电压提高到原来的 4 倍D. 使初速度和 M 、N 间电压都减为原来的解析:选BD 粒子恰好到达N 板时有Uq=m v02,恰好到达两板中间返回时有q =m v2,比较两式可知B、D 正确。

相关主题